耳鼻咽喉科護理學的啟發式授課思索

時間:2022-03-26 10:56:00

導語:耳鼻咽喉科護理學的啟發式授課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耳鼻咽喉科護理學的啟發式授課思索

耳鼻咽喉科護理學是研究耳鼻咽喉、氣管、食管各器官疾病的發生、治療和預防護理的一門醫學學科。該學科專業性極強,內容抽象枯燥,許多結構部位深,相對內、外、婦科等護理課程,學生對該專業相應基礎薄弱,接受能力差,學生不易理解[1]。筆者是教學醫院臨床一線護理人員,多年從事耳鼻咽喉科臨床護理工作,同時擔任醫學院護理學院該專業理論授課。通過在課堂中調動學生的互動性及學生的參與性,運用師生互換角色,充分利用臨床實踐經驗的能力,把知識點融入生動實例講解,采用形象豐富的多媒體課件等授課方式,學生接受和理解知識的能力提高。形式多樣的授課方法受到學生一致認可和好評,現介紹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2007~2008年溫州醫學院護理學院本科班各200名學生。

1.2方法

按授課次序,2007年采用傳統教學法,2008年采用多樣式授課法。隨機分發100份教師理論授課評議調查表對學生問卷調查。

2授課方法

2.1走下講堂,走進學生

耳鼻咽喉科護理學是一門非常精細、專業性強的課程,課程氣氛沉悶、枯燥、單調,授課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學生學習的情緒。本人講課會間斷走下講臺,走向教室前排或學生中間,觸及更多學生的目光,進行目光交流,同時拉近了師生間心理上的距離。學生們在聽課時,感受到一種師生間的溫馨和親切感。在講到有關耳鼻咽喉等解剖時,走進學生,在維護學生自尊的前提下,找到一些外觀有特色的學生,如某學生鼻梁挺,介糾我們所看到的鼻梁僅僅是鼻子的外鼻的一部分,然后承上啟下延伸,講解到鼻子的結構。

2.2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做課堂的主人,避免填鴨式授課。學生被動接受理論知識,理解不深入,強行記憶印象不深。為了讓全班學生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氛圍中,本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例如在講解“慢性扁桃體炎”章節時,鼓勵學生互相張大嘴,查看對方咽部的扁桃體團塊;講到先天性耳前瘺管時,先告知瘺管的基本形狀及位置,相鄰座的學生互相尋找。然后在熱烈的氣氛中接著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學生在參與式的教學中,情緒高漲,感性和理性相結合,理解力提高。

2.3互換師生角色,增強課堂互動性

每學時課安排3~5min時間讓學生上臺講課。用學生自薦和教師點名兩種方式,學生踴躍參加。其講課內容參照教師多媒體課件,也可由其選擇帶教材,結合個人理解程度發揮。其目的是鍛煉學生的膽量,鍛煉臺上的講課能力,另外,可以激發在座學生的新奇和期待感。學生講課表現得很活潑。講課結束時,本人給予肯定和鼓勵,再予以適當補充,結束一個知識點。這種互動性使課堂氣氛輕松活躍。

2.4知識點融入實例中解析

充分利用臨床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典型生動實例,進行知識點的講解。如講到“喉梗阻”章節時,拋出問題問學生為何小果凍在市場上逐漸減少了,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并激發學生的思維。在學生不同的回答中,總結出小果凍底部尺寸正好與兒童的喉入口直徑大小相仿,易卡在喉入口處,引起喉腔阻塞;在講到氣管異物時,聯系臨床夜間收住的一例兒童吹口哨誤入氣管,隨兒童呼吸,整個病區都是有節奏的口哨聲,學生們在聽課過程中,笑聲連連。在貼切的實例中解析知識點,學生易理解,印象深刻。

2.5利用并整合充足的課件資源

耳鼻咽喉科臨床專業本科理論課均由耳鼻咽喉科有臨床經驗的醫師授課,他們制作的多媒體內容及圖片豐富多彩。本人吸取精華,收集相關的圖片為課件所用。多媒體圖片豐富,尤其是耳鼻咽喉解剖圖片,需要多角度、多方位,才能顯示解剖站構[1]。同時在臨床上注意收集典型病例癥狀,如將喉梗阻病例典型的四凹癥狀照片放入多媒體課件中,讓課件內容更加感觀化。采用多媒體課件節約了板書時間,讓教師有更多時間講解,當然課件內容重點要突出,不宜過多、過雜,色彩不宜過雜、過頻,以免喧賓奪主。

3結果

3.1學生反饋信息

每次授課后,班級都會記錄全班同學對老師授課的特點即優缺點,上報給護理學院,再由學院反饋給教學老師。從教學信息反饋來看:本人授課課堂氣氛活躍、互動性強,學生參與性高,缺點是語速偏快。

3.2問卷調查結果

設定8項評價指標,每項滿分10分,8~10分為優,6~8分為良,0~6分為差(表1)。結果顯示教師情緒飽滿100%,授課條理、重點清晰79%,理論與實際相結合87%,師生互動95%,學生參與性91%,激發學生興趣和思維84%,多媒體課件豐富92%,促進記憶77%,各項指標都比傳統教學法大幅度提高,表明了多樣化授課方法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4討論

4.1形式多樣的授課方法,改變了“填鴨”式的沉悶單一的教學。教師和學生雙向互動,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讓學生認識教師與學生關系不再是生產者與被加工的產品之間的關系,而是學生主人翁式參與性的形式,促進學生積極參與,互教互學,體現師生關系的平等性,促使學生能掌握課堂內容,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得到充分的調動。

4.2在授課過程中,根據知識點的內容及其特點,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筆者努力制造“主動、互動、活動”的課堂氣氛,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4.3耳鼻咽喉科護理學理論授課安排的時間偏少,教師不能充分講解各知識點,只能抓住重要內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師在課堂上充分發揮。針對于此,筆者把部分課程內容如“耳鼻咽喉科病人檢查及護理配合及常見護理技術操作”等章節直接放在見習課中,觀看VCD,從而節省時間用于知識點的講解,同時又豐富了見習課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