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患者急救護理途徑
時間:2022-05-04 02:00:00
導語:猝死患者急救護理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冠心病發病率的不斷提高,急性心臟驟停的發生率也不斷增加。高質量的心肺復蘇術(CPR)是現場急救的第一步,也是決定CPR能否成功及預后的關鍵。我院2009年1—12月對現場猝死患者采用急救護理路徑后患者搶救復蘇成功率提高,大大縮短了搶救時間,降低了復蘇后并發癥發生率?,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入選標準
(1)院前急救及到急診科現場猝死患者,目擊者認為發生猝死時間在3min內(排除久病衰竭死亡患者及重度外傷患者);(2)心肺復蘇成功標準:心臟恢復自主搏動和(或)自主呼吸,竇性心律超過12h;(3)復蘇成功時間是指從開始胸外心臟按壓進行心肺復蘇,到自主心跳恢復并成功維持時的時間。選擇2009年1月一12月我院收治的現場猝死患者58例為觀察組,男40例,女l8例;年齡32—67(40.58±12.63)歲。另選擇2007年1月一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現場猝死患者116例為對照組,男78例,女38例;年齡3l~65(41.66±12.40)歲。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實施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急診護理流程,根據醫囑進行急診搶救護理工作。觀察組按急救護理路徑實施搶救。由科主任及護士長在臨床路經基礎上,根據國內外心肺復蘇的治療護理最新進展,制訂現場猝死患者急救護理路徑。醫護人員到達現場后,按2005心肺復蘇指南對病情進行快速評估判斷,確定無心跳呼吸后立即進入急救護理路徑。院前現場第1步由護士1min內給予清理呼吸道開放氣道(置El咽通氣管)并置呼吸氣囊,然后由護工或司機協助按壓呼吸氣囊(在急診科或醫院內搶救可由另~名護士行呼吸氣囊輔助呼吸),由醫師進行胸外心臟按壓。第2步要求護士在2min內建立靜脈通路(首先選擇上肢較大血管進行穿刺,全部采用留置針)。2min內行心電、血壓、血氧監測;并遵醫囑用藥,同時做好除顫準備。第3步根據患者不同狀況采取其他急救措施。
1.3觀察指標
比較2組患者復蘇成功時間、搶救成功率及復蘇后并發癥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5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4-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問比較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搶救成功率為43.1%(25/58)高于對照組的22.4%(26/116),平均復蘇時間為(12.84-3.2)min短于對照組的(18.94-3.6)min,并發癥發生率為58.6%(34/58)低于對照組的72.4%(84/116),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或P<0.05)。
3討論
現場猝死患者多見于原發心臟或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心臟停搏及無脈的電活動是非常的常見,醫務人員能否及時立即提供有效的基礎生命支持對患者的預后至關重要。因此,需優化現場猝死的急救路徑,使現場的醫務人員能夠熟練掌握急救路徑,避免大家忙亂而延誤時間。查詢心肺復蘇循證理論,2005年心肺復蘇指南及很多相關報道對急救理論上的報道很多,對現場醫務人員間的配合及分工,特別是護理人員到底該先行什么操作,及操作的時間要求探討不多。在搶救猝死患者過程中,由于所遇醫師不同,業務技術熟練程度不一樣,有些醫師對護士的工作不理解,根本不顧護士做事的時間和順序,使護士不知所措,無形中耽誤一些時間?,F場猝死急救護理路徑是在臨床護理路徑的基礎上,針對急診科及猝死患者的特點,在標準時間內采取規范的急救護理措施,達到預定的急救護理目標,目的就是盡最大可能縮短對患者的急救護理時間,從而縮短冠狀動脈開通時間。急救護理路徑可使急診護士有預見地、有標準地、主動地沿路徑內容進行工作,對于急性心臟驟?;颊邅碚f,爭取有效的搶救時機就是爭取了患者的生命。急救護理路徑變被動護理為主動護理,從時間上預測患者下一步的救治措施。例如在建立靜脈通路時,直接脫去左側上肢衣服,用靜脈留置針穿刺。護士也知道自己首先該做什么,應該怎樣快速做好。本文結果顯示,2組患者搶救成功率、復蘇時間、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l或P<0.05)。
總之,在開展現場急救規范化護理路徑的過程中,實施規范化的急救護理路徑,可縮短搶救時間和復蘇成功時間,為搶救患者贏得有效的時機;降低并發癥,使急性心臟驟停患者得到有效。
- 上一篇:農林局兩創四敢實施意見
- 下一篇:農林局行政執法指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