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住院病患睡眠質量監護干涉
時間:2022-07-25 10:43:49
導語:內科住院病患睡眠質量監護干涉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良好的睡眠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生理需求,其在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及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相關統計資料表明,約80%以上的內科老年住院患者(≥60歲)常因基礎疾病本身的癥狀和體征、精神壓力、經濟負擔等因素,而出現睡眠障礙、睡眠形態紊亂等現象[1-2]。隨機抽取60例伴睡眠障礙的該類患者予以差別護理,以觀察睡眠護理干預對其睡眠質量改善情況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60例伴睡眠障礙患者均為我院內科2011年3月~2011年9月期間所收治的住院患者,男33例,女27例,年齡60~79歲,平均(66.5±7.1)歲;冠心病13例,糖尿病11例,腦血管病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例,消化性潰瘍4例,其他14例。入選標準:①住院時間≥1周,②無言語表達障礙、能清晰表達自己的感受,③伴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困難、睡時縮短、覺醒過早、不能熟睡等睡眠障礙。將上述60例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基礎疾患、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干預
兩組患者住院后,均根據具體基礎疾患及病情予以對癥治療及常規護理;干預組患者在此基礎上,予以睡眠護理干預:①加強住院指導,幫助患者及早熟悉住院環境、認識病友以消除其陌生感,并注意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以了解其心理狀、睡眠障礙誘因,然后對癥分析,幫助其恢復一個安然入睡的平和的心態;②構建和諧睡眠條件及環境,注意住院條件的改善,如床被的更換、清晰,保持住院環境的干凈、舒適,如保持空氣新鮮暢通、避免夜間強光、合理分配陪護;③健康宣教,詳細向患者講解良好睡眠對預后的作用,加強睡眠衛生知識、心理指導及用藥原則等知識的宣講,及時了解患者睡眠狀況并針對性分析影響睡眠的原因,并提出解決措施;④合理的安排睡眠時間,幫助患者制定合理、科學的作息時間表,并嚴格執行,以促使患者適應勞逸結合、作息規律的生活習慣,如盡量減少白天的睡眠量、縮短午睡時間、晚上按時入睡等;⑤適當滿足患者睡前習慣,結合患者具體病情及在醫師指導下,可適當滿足患者睡前需求,如聽音樂、散步等,但要避免不良的刺激及劇烈運動以保證患者在睡前心態趨于平和;⑥藥物輔助,對嚴重睡眠障礙患者可適當予以鎮定劑、催眠藥物以促其睡眠,但應嚴格管理藥量、服用方法,切記盲目用藥。
1.3效果評價
住院時間、治愈率、睡眠質量。睡眠質量評估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結合患者主觀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及日間功能等方面予以評估患者護理前后睡眠質量,總分為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行χ2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效果比較:見表1。兩組患者護理前睡眠質量評分及治愈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護理,兩組患者睡眠質量均有所改善,且干預組改善幅度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者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小結
隨著醫學模式的變革及醫療衛生、社會經濟條件的提高,護理干預日趨人性化、舒適化,而內科老年住院患者人群所突出的睡眠障礙問題,也被廣泛關注。本研究針對導致內科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礙的相關因素,對我院部分伴有睡眠障礙的該類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予以睡眠護理干預。研究結果發現,睡眠護理干預不僅可有效消除患者對住院環境的陌生感、構建和諧的睡眠條件和環境、維持正常的睡眠周期以保障患者良好睡眠,還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促進患者預后康復。
- 上一篇:英語教學方式改革成效研討
- 下一篇:腦卒中早期整體康復監護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