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學校護理學課程教學的作用2篇

時間:2022-02-08 04:53:39

導語:論學校護理學課程教學的作用2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學校護理學課程教學的作用2篇

第一篇

一、對象、方法與評價方式

(一)對象。隨機抽取南寧市衛生學校2010級普通中專護理學生216名,均為女生,年齡為16~18歲。隨機分為實驗組(108名)和對照組(108名),對兩組性別、年齡、課程及專業成績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二)方法。第一,對照班按傳統的學習方式,即預習、聽課、練習、復習相關理論,后進入實訓室實驗教學,學生分組練習。第二,實驗組采用整體化學習法,即圍繞一個工作任務,全面地完成各方面知識的學習,包括專業學習、解決問題的學習、社會與交流式學習、情感和倫理的學習過程?,F以“病人入院初步護理”為例,闡述該學習法的流程。(1)學習的組織方式:按學習興趣分組,全班分為6個組,每組選出一名組長。(2)以臨床真實的案例布置學習與工作任務:病人王某,男,65歲,原患有高血壓,這次感覺頭痛、頭暈來門診就醫,醫生檢查后,囑病人到檢驗室進行化驗,結果出來后,醫生開出住院證要病人到內科住院觀察。如果你是內科護士,如何對病人進行入院的護理?(3)與學生一起制定學習目標:能完整運用相關知識與技能完成病人的入院的護理;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與病人及其家屬能進行有效的溝通,能夠關心體貼病人,提高職業情感;具有合作和交流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4)收集資料:利用課余時間到臨床醫院或通過網絡、教材等收集完成任務的相關資料。(5)分組討論,制訂計劃,教師審核計劃。(6)實施:學生根據計劃,到實訓室仿真病房及臨床醫院完成工作任務。(7)評價:包括學生自評、小組評、教師評。(三)評價方式。一是理論及護理操作考試。理論考試題隨機由教務科從題庫中提取。操作考核有自評、小組長評、教師評,按廣西衛生廳下發的55項護理操作評分標準評分,取其平均分。理論成績占70%,技能操作操作成績占30%。二是完成工作任務過程的評價。評價的內容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制定,包括專業知識、技能、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待病人的態度等方面。此外,還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學生對該教學方法的滿意程度,共設計6個問題,包括:認可該教學方法、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專業能力、提高了溝通與協作能力、培養了團隊精神、職業的情感得到提高等,按認可、一般認可、不認可分別計分,發放問卷108份,回收有效問卷108份,回收率為100%。所得數據應用SPSS16.0進行統計分析。

二、結果

(一)兩組學生成績與工作能力比較。兩組學生成績與工作能力比較詳見表1。由表1可知,實驗組理論考試和操作考核、完成工作任務的成績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二)兩組學生對不同教學法教學效果的評價。兩組學生對不同教學法教學效果的評價詳見表2。由表2可知,實驗組在自主學習的能力、職業的情感、專業能力等方面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三、討論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的過程是主動建構的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筆者在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中遵循這個教學規律,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及整體性。(一)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自主學習的能力。整體化學習就是以臨床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設計,采用“工學結合,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真正體現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體現工作過程及學習過程的整體性,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二)提高了學生對職業的情感。學生對護理職業所持的情感和態度不僅影響其專業思想的穩定性,還影響其對專業知識、技能的理解和熱愛。在整體化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要結合臨床的真實案例,運用“體驗”的方法來提升自身的職業情感。體驗是指主體內在的知、情、意、行的親歷與驗證,它是生理與心理、感性與理性、情感與思想等方面復合交織的整體矛盾運動。整體化的學習就是在組織專業學習的過程中將職業的情感融入學習情境中。由此,學生在職業能力的培養過程中,職業能力的精髓會內化為職業素質。(三)提高了溝通與協作能力。現代整體護理的實踐表明,護理工作中護士需要用70%的時間與他人進行溝通。整體化學習法是以學生合作學習為基礎,通過設計職業場景,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讓學生由學習者換位為工作者,使其由被動接受為主動實施。不同的角色之間的溝通,可以改善學生的思維方式,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溝通與協作能力。(四)提升了學生的職業綜合能力。整體化學習法是通過實現某一明確目標而展開的任務集合體,是由一系列活動有機組成的一個完整過程,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發展。職業綜合能力包括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個人能力。整體化學習法通過學生分組、自主學習技能與知識,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責任心、誠信、愛崗敬業的素質;通過角色之間的轉換,使學生具備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行為能力,包括人際交往、職業道德、團隊合作能力;通過收集資料、工作計劃、自我評價能力的鍛煉,使學生具備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學習方法,包括制訂工作計劃的步驟、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獨立學習新技術的方法、評估工作結果的方式等。(五)實施整體化學習法應注意以下問題。在教學設計中,應確定多方面的學習目標,包括專業學習、解決問題的學習、社會與交流式學習、情感和倫理的學習;教學內容以學習與工作任務的形式體現,這些任務來源于臨床;教學方法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整體化的學習是由學生自己或以小組的形式制訂工作計劃,通過職業實踐活動,獨立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職業能力、職業意識和工作責任心的綜合發展,最終實現“職業成熟”。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培養學生在學習中樹立整體的觀念,使學生能正確處理個體與整體的關系,避免理論與實踐脫節,以及各學科之間的知識脫節,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從業的能力。

本文作者:梁黨工作單位:南寧市衛生學校

第二篇

1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兒科護理學的臨床實習是每個護生在校學習階段重要組成部分,內容多,時間少。由于社區醫院小,分科不清,需要的是全科醫生,什么知識都要學,什么病都得看,因此兒科護理也是社區實習的內容之一。但是,社區技術條件落后,如某種疾病需要在顯微鏡下觀察標本時,由于條件限制無法實現,在社區醫學教學中還有許多活的標本,要觀察它的生物學特性,需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培養細菌、病毒等,面臨許許多多的問題都需要我們去思考,去解決。傳統的教學方法難以對付實際的問題,如典型的病例教學,需花大量的時間準備案例,教師講學生只能聽,人多、天氣悶熱,后面的同學看不清,印象模糊,因此學生對臨床實習漸漸不感興趣,尤其是兒科實習,由于孩子小,病情變化快,再加上給孩子做治療,小孩和家長不配合,為難實習生,使他們對實習產生恐懼和厭倦。

2CAI在社區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

2.1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興趣

[2]兒科護理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臨床學科,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主要通過理論大課的講授、示教及臨床見習三個環節對兒科護理學的相關知識進行學習,盡管如此,但學生對部分難度比較大的教學內容難以理解和掌握,當進入臨床實習時,面對患兒實施臨床護理過程中上述問題依然存在,使理論和實踐脫節。2010年以來,在社區兒科護理實踐教學中,我們將多媒體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方法引入社區兒科護理實踐教學中來,應用PowerPoint、網上下載的教學課件等實施兒科護理實踐教學,如:兒科護理學講授先天性心臟病胎兒血液循環和出生后血液循環變化、先天性心臟病血液動力學改變、心臟雜音響度和性質、心臟射血與充盈時間等內容非常抽象,單憑帶教老師用語言描述難以表達清楚,使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我們通過Flash技術,結合二維、三維動畫,再配以音響效果,形象、生動地將先心病的血液流向、血液的混合程度、雜音的性質模擬出來,用生動豐富的圖像替代枯燥的文字描述,用大量視聽信息、高科技手段引導學生的思維,再結合患兒的病情情況,使實踐教學內容表現得豐富、多彩、形象、生動,能充分調動實習生的求知欲望和實習興趣,使其變被動實習為主動學習。

2.2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化難為易

實習生剛進入醫院實習,由于面臨患兒小、患兒家長不配合以及對醫院環境陌生、心理因素等原因,實習教學中示教困難,實施操作難以實現。例如“頭皮靜脈穿刺輸液”、“頸外靜脈穿刺術”、“腰椎穿刺術”、“小兒急危重癥救護技術”,臨床觀察困難,實習生對操作性強的技術缺乏真實感,教學效果常常是事倍功半。我們采用視頻技術,將臨床操作及手術過程通過直播或錄像轉化為視頻信號的形式引入實踐教學,同時結合模型、掛圖和典型病例分析等手段,模擬操作過程,實習生容易掌握,解決了兒科護理示教難的問題,大大提高了實踐教學效果。有研究表明,利用多媒體課件也能解決目前臨床兒科實習難的問題[3]。因此,應用多媒體手段開展實踐教學,能提高實踐教學效果。

3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

經過幾年的實踐總結,筆者認為計算機多媒體輔助用于社區兒科護理實踐教學有如下優勢:

3.1利于教師制作精美教案

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簡單易用,而且提供了大量的設計模板、自動板式、動畫效果、聲音效果等,可使教師在短時間內利用資源共享制作出精美的電子教案[4]。

3.2利于教學的組織實施

①能充分利用時間進行講解,同時能夠做到難點易化,加深理解。②界面美觀,具有很強的趣味性,能夠集中注意力,使學生感到身心愉悅,學習效果好。③帶教老師可以根據需要任意安排教學環節,將檢查法、治療護理技術合理地以影像的形式穿插于實踐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做到理論和實踐的統一。④解決了社區兒科護理實踐教學中資源不足及一些復雜問題,節省了時間,節省了人力、物力和財力。

3.3利于師生自主學習

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很強的交互性,教學資源放在網上,資源共享,同學和帶教老師都能根據自己需要利用資源。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自主學習,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加強了理論與實踐的聯系,對提高社區兒科護理教學質量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時網絡的時間和空間的非限制性,使得其觸角可以伸至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也使自主學習和終身教育成為可能。幾年來多媒體教育技術在社區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教學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了同事和學生的好評。

本文作者:趙明東工作單位:吳忠市紅寺堡區創業社區衛生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