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學體驗式教學法研究

時間:2022-08-26 09:22:32

導語:護理學體驗式教學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護理學體驗式教學法研究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校2011級學生110人,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55人。兩組學生性別,年齡等無統計學差異,實驗結果具有可比性。兩組學生所學習的操作項目相同。

(二)教學方法

1.實驗組。建立一個護理人員的模擬環境,這是進行實踐的重要基礎。模擬專業護理人員的工作,能讓學生有較強的代入感,從而提升職業使命感,提高學習興趣。模擬體驗的具體操作是,現有教師進行真人示范,再由學生分組進行病人與護理人員的演練,讓學生在護理人員與病人兩種角色間進行體會。

2.對照組。對照組就是傳統的授課,老師在課堂上將關鍵內容,學生機械的對其進行記憶,教師不做過多的引導。

(三)評價標準

此次實驗兩組學生接受不同模式的教育,教師根據其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對護理人員這一職業的認知程度,團隊協作能力等進行評定。

(四)統計學分析

此次試驗用到的數據均用SPSS22.2軟件包進行處理。結果P<0.05時,數據間的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一)患者認知程度對比

對照組學生在角色認知上普遍較差,不能體會患者的痛苦,能夠對角色有深入認知的人數占29.09%,而實驗組通過體驗,對角色有深入認知的占98.18%,兩組數據間的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二)對護理人員的認知

通過體驗,實驗組學生能夠親身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重要性,能更清晰的明白自己的責任。

(三)團隊協作能力

體驗式教學需要同學們分組,互幫互助,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而對照組則得不到這方面的訓練,兩組學生在團隊協作上具有很大的差距。

(四)動手能力

實驗組學生的動手能力有了明顯提升,通過體驗式教學,學生親自操作,動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對知識的掌握更透徹,而對照組同學的動手能力普遍較弱。

三、結語

通過此次試驗,實驗組同學的綜合素質有了全面的提升,學生在角色認知、責任意識、團隊協作、動手能力上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對照組同學則無明顯提升。對比兩組學生綜合素質的差異性可以看出,應用體驗式教學,能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通過實際情景模擬,在角色扮演的時能親身體會到患者感受的痛苦,明白護理的重要性,只有規范操作,患者所受的痛苦才能最小化,這也是護理人員的職責所在。有時候護理人員需要同他人合作才能更好完成護理工作,這就需要學生有團隊協作意識,學會配合他人,達到效果最大化。綜上所述,體驗式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加清晰的明白護理人員的職責,提高學習興趣,為今后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與心態。所以體驗式教學法應當在護理教學中進行推廣,讓更多的學生受益,提高未來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

作者:何淑玲 孫國娟 朱勁松 崔瓏饒 單位: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