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營養護理論文
時間:2022-11-19 04:54:00
導語:肝移植營養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肝移植
【摘要】目的探討肝臟移植圍手術期的營養護理。方法對12例肝移植患者的相關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本組12例患者中11例術前體重增加2~5kg,血漿白蛋白上升6~18g/L,術后1例訴腹脹,1例發生腹瀉,對癥處理后緩解;1例患者因肺部感染死亡,其余11例生活質量良好。結論根據不同疾病的營養代謝特點給予合理的術前營養護理,術后早期腸內營養,減少細菌移位引起的腸源性感染,同時注意長期營養支持,有利于肝移植患者機體的早期康復及長期存活。
關鍵詞肝移植營養護理
隨著20世紀80年代末UW液的問世及新一代免疫抑制劑的應用,使肝移植的存活率大大提高。由于肝移植受體多為肝硬化病人,術前均存在營養不良的情況,術后早期機體存在一定程度的代謝紊亂。因此肝移植病人術前術后的營養支持對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保護重要器官機能以及促進移植肝的功能恢復起著一定的作用。
1臨床資料
選擇2002年9月~2003年2月開展的12例肝移植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齡7~21歲,平均年齡41歲。肝豆狀核變性者6例,肝炎后肝硬化2例,肝癌3例,膽管癌1例。
2方法
2.1移植前營養方法病人入院后先了解其飲食情況如食欲、口味,營養狀況如體重、皮下脂肪,監測血漿營養標記物水平,水、電解質是否平衡,制定相應的營養支持計劃,并做好病人及家屬的指導工作,讓患者認識營養狀況對手術的重要性,創造良好的飲食氛圍,使其增加食欲,少量多餐,改善其營養狀況。
2.2移植后營養方法常規術中留置復爾凱螺旋型鼻胃管于十二指腸內,導管可隨腸蠕動進入空腸。術日連接負壓袋以利于胃腸減壓,手術24h后采用腸內營養,經鼻胃管滴入5%GNS250ml,可用能量泵20~30ml/h均勻泵入,并予加溫器控制液體在38℃~40℃;術后第2天可予瑞素500ml以50ml/h泵入,結束時泵入生理鹽水以免堵管;第3天予瑞素1000ml以60~70ml/h泵入;第4天予瑞素1500ml以80~90ml/h泵入。待腸蠕動恢復后可經口進流質1~2天,以清潔、新鮮食物如米湯、去渣的果汁為主。少量多餐,每2~3h一次,以后逐漸增加進食量及食物品種,此時可逐漸減少腸內營養量。進食3~4天拔除鼻胃管改半流,鼓勵病人服用含鉀離子高的蔬菜、水果,如菠菜、香蕉、橙子等,適當吃一些蒜味食品,有利于腸道殺菌,以后逐漸過渡到普通飲食。保證食物熱量110kJ・kg-1・d-1以及蛋白質200g左右。
在靜脈補液供給能量時應特別注意水電解質平衡,并及時調整胰島素用量,維持血糖稍高于正常值,以促進肝糖原合成[1]。另外,為減少腹水生成,每日予白蛋白20~40g。
3結果
術前12例患者中有11例能按照要求攝入營養,食欲改善,增加體重2~5kg,血漿白蛋白濃度上升6~18g/L,1例重癥肝炎術前準備時間較短,未見營養狀況改善。
術后本組病例有1例訴腹脹,6h后腹脹好轉,再滴入瑞素后無不適。有1例因瑞素由冰箱取出后放置室溫時間短,未加溫而發生腹瀉,經服用止瀉藥后癥狀改善,其余均未發生不良反應,分別予48~96h恢復肛門排氣。
本組12例患者中有1例因呼吸道感染術后13天死亡,其余病例均治愈出院,5例已正常工作、學習。
4討論
4.1制定術前營養計劃根據肝移植病人不同疾病的營養代謝特點,制定術前營養計劃。移植前代謝功能障礙引起機體糖、蛋白質、脂肪代謝紊亂,常出現低蛋白血癥、水電解質及酸堿失衡、血漿氨基酸譜紊亂,甚至誘發肝性腦病。所以術前應指導患者攝取優質蛋白質,特別增加生理效應高的蛋白質如魚、蝦等,并予以高熱量、高維生素、高碳水化合物以及適量無機鹽、脂肪飲食為原則,以免加重肝臟負擔。
重型肝炎患者為了防止發生肝性腦病,主要以胃腸外途徑營養供給為主,包括白蛋白、新鮮或凍干血漿、新鮮全血、支鏈氨基酸等,以保證肝組織修復與機體代謝的需求。飲食中的蛋白質要求嚴格控制。
肝豆狀核變性患者避免食用含銅量高的食物,如豆類、堅果類、巧克力、可可粉,軟體動物中的烏賊、魷魚、牡蠣,各種貝類、螺類、蝦類、各種動物的肝、血。食具或盛水用具勿用銅制品。淤膽型肝炎因膽汁排出受阻,宜采用低脂飲食(40g/d,避免油膩食物)。
肝硬化、門脈高壓患者因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應予軟質食物,避免帶刺、堅硬食物,以防血管破裂出血。門脈高壓、低蛋白血癥引起腹水和水腫時應限制鈉鹽攝入。
4.2肝移植術后的營養支持選擇肝移植術后24h內主要以腸外營養為主。根據移植肝的代謝特點,適量輸入葡萄糖、氨基酸、白蛋白、球蛋白,注意水電解質平衡,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避免使用脂肪乳劑以減輕肝臟負擔。手術24h后,可用微量泵逐漸滴入腸內營養液,減少靜脈補液量。術后4~5天,胃腸功能恢復正常,可經口攝入流質食物,逐漸過渡到半流質、軟食,主要以碳水化合物為主,限制脂肪攝入,膳食中以植物蛋白為主,逐漸增加乳類、蛋類、產氨少的動物蛋白,如雞肉、魚肉,尤其是酸奶,可降低腸道pH值,減少致病菌的繁殖。
腸內營養有其優越性:營養全面,安全簡易,價格便宜,溫度適中,刺激小,可保護腸道粘膜,促進胃腸道的吸收功能和機體的康復,減少細菌移位引起的腸源性感染。
4.3肝移植術后長期營養支持肝移植術后由于糖皮質激素的應用,可引起過度的饑餓感,患者往往食欲較強。過度進食,缺少運動可引起肥胖、高血脂、糖尿病[2]。因此肝移植術后長期營養支持過程中,更應重視預防某些營養相關性疾病的發生,提倡攝入富含蛋白質以及適量脂肪、糖、鹽、維生素飲食,注意飲食衛生,禁吃生食、禁酒,禁煙,并適當進行體育鍛煉。避免進入公共場所,肥胖患者應注意控制體重。
參考文獻
1許萍,謝敏.肝移植術后營養支持.腸外與腸內營養,1997,6(3):141-143.
2鄭樹森.肝臟移植.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3:258.
- 上一篇:國土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意見
- 下一篇:醫院健康教育在護理工作中應用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