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社區護士識別心電圖危急值措施

時間:2022-11-05 05:48:36

導語:提高社區護士識別心電圖危急值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高社區護士識別心電圖危急值措施

摘要:目的通過科學系統的培訓、考核提高社區護士的心電圖知識,特別是心電圖危急值的識別及處理能力,為危重患者的救治爭取寶貴時間。方法培訓前對全院護理人員心電圖知識的掌握進行摸底考核,根據實際存在的問題,采用講述實際病例、看圖等多種教學技巧對該院89名護理人員分階段進行培訓,并通過考核與培訓前進行比較。結果通過培訓使全院護士均能獨立完成規范的心電圖技術操作,對常見心電圖尤其是危急值心電圖的識別能力大大提高。培訓后總合格率由41%提升到96%。結論合理有效的培訓方法能大大提高社區護士對心電圖,尤其是危急值心電圖的識別及處理能力,為醫生診治提供及時有效的依據,為患者的急救爭取寶貴時間。

關鍵詞:社區護士;心電圖危急值,培訓

考核心電圖于1903年應用于臨床,至今110多年的歷史,該檢查項目簡便易行,花費低,隨時隨地可以進行,并可即時出結果。對心臟傳導障礙和各種心律失常的診斷有肯定的價值,對診斷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房室肥大及某些電解質紊亂等有很大幫助及參考價值現代社會由于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腦力勞動增多及體力活動減少等原因,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逐年提高,并呈現年輕化趨勢,據統計我國每年因心源性猝死的人數超過54萬人,相當于每分鐘均有1人發生心臟性猝死。但在各級醫療機構,特別是社區及基層醫院中,護理人員對心電圖方面的知識較匱乏,首先認為看心電圖是醫生或專業醫技人員的事,與護理無關;再者感覺心電圖枯燥,很難學會,普遍產生抵觸心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護士與心電圖無關的局面。但是在實際工作中,護理人員是與患者最密切接觸的群體,特別是各臨床科室、ICU、急診科及手術室等一線科室,護士承擔著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的責任,發現異常變化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診治,那么,不認識心電圖特別是心電圖危急值,就有可能因為心臟的急癥未能及時識別而錯過最佳救治時機,而導致嚴重后果,甚至失去搶救機會。根據這一現狀,本院采取一系列培訓考核措施,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培訓對象

本院是一家區級二級綜合醫院,并承擔著社區的各項公共醫療護理項目,共有護理人員89名,做為培訓考核的對象。

1.2培訓方法

1.2.1摸底考核

首先對全院89名護理人員分別對:心電圖技術操作、常見疾病心電圖及常見心律失常、危急值心電圖的識別進行摸底考核,≥60分為合格,以上3項合格率分別為45%、38%、42%,總體合格率為41%。

1.2.2培訓共分

3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常規心電圖技術操作培訓:按照“心電圖技術規范化培訓綱要”的要求,由心電圖室中級職稱的專業醫技人員進行手把手現場操作演示,并進行詳細講解,同時發放紙質《心電圖操作規范》材料,要求100%掌握。操作規范應注意的細節有:①操作前關閉門窗,拉好隔簾,避免著涼并保護患者隱私;②如放置電極部位的皮膚有污垢或毛發過多,應先予以清潔或剃毛;③應用導電膏或生理鹽水,涂抹于放置電極的皮膚處,而非電極上;④如女性乳房下垂,應托起乳房將電極安置在乳房下沿胸壁上;⑤兩下肢的電極不要并在一起,放在一側下肢,這樣會降低抗交流電干擾的性能;⑥嚴格按照國家統一標準,準確放置十二導聯電極。第二階段,常見疾病及常見心律失常心電圖的識別:由心內科及心電圖室中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分階段對正常心電圖;常見疾病心電圖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房室肥大、高血壓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藥物影響及電解質紊亂;常見心律失常心電圖如:期前收縮、陣發性心動過速、心房纖顫、心臟停搏及傳導阻滯等心電圖知識采取病例導入式教學方法,運用真實的病例結合圖文講解的方式,并設置現場搶答的環節,生動有趣的教學,提高全體護理人員的學習積極性。第三階段,心電圖危急值的識別及處理:隨著2007年中國醫院協會提出《患者安全目標》的實施目標,本院也制定了危急值報告制度。

心電圖危急值是指心電圖記錄到的有可能危及生命的心電圖表現,可導致嚴重血流動力學異常甚至對患者生命構成威脅,此時,如臨床醫師能夠及時得到一線護士的反饋信息并能正確識別,給予患者積極有效的干預措施,或可挽救患者的生命,否則將失去最佳救治機會,產生嚴重后果。常見心電圖危急值包括:①RR間期≥3.0s;②心動過緩時平均心室率<35次/min;③首次發現的三度房室傳導阻滯,或三度房室傳導阻滯時平均心室率<40次/min;④Q-T間期明顯延長伴R-on-T室性期前收縮;⑤室性心動過速時心室率≥150次/min,持續≥30s以上;⑥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多形性室性心動過速;⑦室性心動過速時心室率≥230次/min;⑧心房顫動、心房撲動平均心室率≥180次/min;⑨心房顫動伴心室預激最短RR間期<250ms;⑩心室撲動、心室顫動;⑪首次發生的急性心肌梗死的心電圖改變[6]。由心內科主任為全體護理人員采用PPt的方式為大家詳細講解心電圖危急值識別的重要意義、各種危急值的心電圖表現及應急處理預案。要求全體人員100%掌握。

1.2.3考核

每階段培訓結束,給大家1周復習熟練時間,全體護理人員共89人分別進行常規心電圖技術操作、常見疾病心電圖及常見心律失常、危急值心電圖的識別及處理的相關知識的考核。

2結果

經過歷時半年的分階段系統培訓及考核,全院89名護理人員常規心電圖技術操作、常見疾病心電圖及常見心律失常、危急值心電圖的識別及處理相關知識考核合格率分別從培訓前的45%、38%、42%,提高到100%、92%、97%,總的合格率從41%提高到96%。全院護士的心電圖認知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提升了護理水平。

3討論

危急值心電圖改變先于患者的臨床癥狀,及時的發現與報告,能為患者贏得寶貴的救治時間。在急癥中急性胸痛占有較大的比例,據美國統計每年大概有超過800萬的急性胸痛患者就診,占總急癥患者的5.4%。此外心律失常引發的暈厥是心臟疾病引發的暈厥的主要表現,通常情況下被稱為心律失常致心源性暈厥。對于這些心臟急癥的救治,時間就是生命,那么工作在醫院前沿的護士識別危急值心電圖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筆者發現護理人員對心電圖的識別能力普遍較低。張蓉等研究顯示,護生對于正常與異常心電圖的識別正確率僅為19.3%與16.1%。張譯友等臨床調查表明工作5~10年的護士心電圖考核合格比例僅占47%,與本院培訓前考核合格比例為41%相近。針對護理人員心電圖知識匱乏這一現狀,摒棄以往著重心電圖基礎理論知識講解的方法,為了激發大家的學習興趣,采取一系列科學有效的培訓步驟。如:人員之間輪流相互操作,彼此提出各自存在的問題,學習規范的心電圖檢查操作流程;通過自己的心電圖來分析并掌握正常心電圖的各數值;充分利用本院專家采用多媒體資源并講述實際臨床病例與圖譜相結合的方法讓大家學習并掌握各種急癥心電圖的改變。

采取多管齊下的教學及考核方法,大大提高護理人員的學習效率,使醫院護士危急值心電圖識別能力得到成倍提升,減少或避免心臟事件的發生幾率,但是,此次培訓還有很多方面需要繼續改進,以促進護理人員在較短時間內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不足之處有:培訓時間拉得太長;形式還是比較單調等。今后筆者將不斷地挖掘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采取不同形式,開展多方面的培訓,不斷提升護理人員整體素質,為醫務人員的繼續教育總結經驗。

參考文獻

[1]劉鳴.無創心電檢查技術發展的新方向[J].江蘇實用心電學雜志,2013,22(1):500-502.

[2]梁煉,黃子通.院內心臟性猝死國內外研究現狀[J].嶺南急診醫學志,2011,16(6):491-493.

[3]鄭浩.急診科護士了解心電圖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健康必讀月刊,2011(5):114-114.

[4]盧喜烈.心電學技術規范化培訓綱要[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4:22-23.

[5]周炯,范靖,黃鸝,等.危急值管理與患者安全[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5,31(3):200-202.

[6]于霞,葉沈鋒,何方田,等.浙江省心電圖危急值標準(試用版)[J].心電與循環,2015(2):83-83.

[7]樊玲,殷慧,張玉紅,等.心電圖危急值報告在臨床診療中的價值分析[J].西南軍醫,2015,17(4):410-411.

作者:邱素穩 張衍淑 單位: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