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人員自我防護探討論文
時間:2022-07-02 04:30:00
導語:手術室人員自我防護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手術室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工作人員必須與各種手術器械、化學藥品及化學消毒劑、具有傳染性的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頻繁接觸,是醫院交叉感染的高危人群。故加強手術室工作人員自我防護的教育和培訓,增強防護意識,強化防護技能訓練,對減少職業性傷害至關重要。
1思想上重視,制度健全是預防職業性疾病的前提
(1)加強崗前培訓,由專職人員講解預防與控制感染的重要性及自我防護知識,并進行實際操作演練,切實提高醫護人員自我防護意識和技能,強調常規預防的重要性,加強自我防護。(2)醫院將擇期手術患者術前肝功能、乙肝表面抗原、HCV、HIV檢測列為常規檢查并在手術通知單上注明患者感染情況。(3)急診手術按感染手術處理,減少感染源的擴散。(4)手部皮膚破損者不參加感染性傷口和乙型肝炎病毒陽性患者的手術。(5)建立健康檔案,每年對手術室工作人員體檢一次,及時預防接種乙肝、甲肝疫苗,提高免疫力。
2重視手術各個環節的消毒與隔離
設立特殊感染的手術間,配備專用的水池及下水道,備有隔離鞋套及專用推車、笤帚、拖布、污物桶、消毒藥品,門上掛有“隔離手術,謝絕參觀”的標志。
麻醉醫生和室內巡回護士應穿隔離衣、隔離鞋套,戴手套,只限于手術間內配合手術,不得隨意離開手術間;室外人員也禁止進入,另需物品均由室外人員供給,并盡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
手術結束,由室外巡回護士護送病員回病房,并將手術推車送回手術間內與手術器械、敷料以及手術人員脫下的隔離衣、鞋套、手套用過氧乙酸(1mg/m3計算)稀釋成3%~5%水溶液加熱熏蒸密閉2h[1]。器械浸泡消毒1h后,再作清洗滅菌處理(高壓滅菌消毒2次)。一次性醫療垃圾統一裝入雙層黃色垃圾袋內封好,標記HBV(HCV、HIV)陽性后送往指定地點,特殊處理。手術間墻壁、地面及所有物品均用1∶200氯制消毒液擦拭后常規消毒空氣。手術間暫停使用12h。
3手部防護
術中傳遞縫針、刀片時拇指、示指、中指夾住持針器(或刀柄)中部,手置于器械下方,縫針或刀片尖端朝上可避免手被縫針刺傷、刀片割傷。銳利器械與其他器械分開放置,清洗時先將刀片、縫針取下,布巾鉗鉗端閉合可減少意外損傷的發生。
術中使用化療藥物時,應穿隔離衣;戴手套。掰安瓿時應用酒精棉球或紗布包裹掰開,以免藥液濺出。對化療藥物安瓿和被藥物污染的手套、棉簽進行浸泡消毒、毀形和無害處理。
手術室使用的化學消毒劑品種多,用途廣且多對皮膚、黏膜有刺激,較濃的消毒液更是皮膚的大敵。使用時要戴口罩、手套,小心操作,避免直接接觸皮膚,防止消毒劑揮發的刺激氣味對皮膚、黏膜和人體的傷害。
4選擇正確的洗手方法
洗手是加強自我防護,防止交叉感染的一個及其重要的環節。水龍頭宜選用腳踏式或紅外線感應開關。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再經流水沖洗3~5min后自然干燥或潔凈紙吸干水分。
5對意外損傷及時處理
一旦受傷應立即擠出少許血液,并在流水下持續沖洗1min后用碘酒、酒精消毒。如患者的血液HBV陽性須立即注射高效價抗-HBV免疫球蛋白500mg,1個月后再注射1次,并定期血液化驗檢查。
幾年來,我室著重加強自我防護方面的工作,工作人員的自我防護意識和技能不斷提高。隨著醫學的發展,防護措施的不斷完善,相信不僅能使患者康復,工作人員也能擁有健康的人生。
- 上一篇:手術中預防切口感染探討論文
- 下一篇:鄉鎮文件查閱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