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手術感染護理探討論文
時間:2022-07-02 06:06:00
導語:急診手術感染護理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手術感染的發生受多種危險因素的影響,急診手術是感染發生的相關危險因素之一。在急診條件下施行手術,可出現術前皮膚清潔不充分、存在開放性創口、由于病情急而導致操作不規范等問題,削弱了抗滅菌效果,從而容易引起手術感染的發生。
1急診病人的易感因素
1.1皮膚屏障功能破壞
病人手術的切口和開放性創傷破壞了皮膚的正常防御功能,致使細菌直接進入皮下組織或更深部位引起感染。
1.2炎癥反應異常
車禍傷、跌傷、他傷等所致的手術病人因創傷組織出血、水腫、缺血、壞死或創口內留有異物、血凝塊,手術部位時間過長、組織水腫、縫合材料的使用等均可抑制巨噬細胞在這些部位向微生物趨化、聚集而致炎癥反應異常,導致手術感染。
1.3機體防御力下降
開放性創傷伴有大血管損傷,臟器破裂、穿孔等內、外大出血病人因血容量下降,機體防御力下降,增加了感染的危險。
1.4術中用藥
如術中用血管活性藥物,腎上腺皮質激素可影響炎癥反應。
2急診手術的感染途徑
2.1病人皮膚攜帶病原菌
病人因病情緊急,急需手術治療,來不及進行術前皮膚清潔準備,皮膚上攜帶的寄生菌、致病菌通過切口進入組織感染。
2.2感染病灶和空腔臟器病變
感染病灶的細菌通過任何接觸傷口的敷料、物品向周圍組織散布;手術過程中對體內的感染灶進行切開或穿刺,可使正常組織受到污染;胃腸穿孔、出血、梗阻的病人細菌極易通過術中使用的器械和敷料污染周圍組織而造成感染。
2.3工作人員
手術者的手是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來源,急診手術時因搶救的需要,術者在有的情況下難免會不規范洗手,術中一旦刺破手套,手就成為重要菌源;術者和其他工作人員頭發上的菌塵及暴露皮膚的有菌皮屑落入切口;當搶救大出血病人術中因血液、汗液浸濕手術衣時細菌更易穿透;另外麻醉人員在氣管插管,各項麻醉穿刺中操作不規范,均會導致感染的發生。
2.4空氣
空氣中的飛沫、塵埃等可能攜帶病原菌,帶菌微??芍苯舆M入切口,或先落到器械、敷料等而后污染切口。人員流動是手術室空氣中細菌數量變化的主要原因。如危重病人手術急救需較多人力、物力的多方面密切配合,人員流動性大,空氣的流動性增大而增加手術感染機會。
2.5器械用品
誤用未消毒或消毒不徹底的器械、敷料造成嚴重污染,術中一次性使用物品包裝破損、過期未被發現亦是感染因素;全麻過程中的氣管導管、氧氣濕化瓶、呼吸機管道消毒不嚴可直接造成病人肺部感染。
2.6輸液輸血
急診手術常需建立一條或多條靜脈通道用于加快補液和輸血。輸液、輸血和麻醉靜脈用藥時無菌技術操作不嚴均可導致感染。
3急診手術的感染預防
針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特點,感染預防可分為術前護理預防、術中護理預防和術后護理預防。
3.1術前護理預防
手術間使用應合理分配,醫院可設立急診手術室或手術室每天預留急診手術間。手術間由專人管理,室內物品擺放整齊、有序,備齊常用物品,過多的清出手術間。術前手術間內空氣和其它物品:麻醉監護系統、呼吸機、無影燈、負壓吸引器、手術床等應保持在合格備用狀態,達空氣培養細菌總數200cfu/m3,未檢出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的合格標準。如無備用手術間,急診手術間必須按接臺手術消毒方法進行術前消毒,采用紫外線對空氣進行照射消毒和2%過氧乙酸以8ml/m3的量對室內物品進行氣溶膠噴霧消毒。接送病人采用雙車法,病人衣物不帶入手術室,巡回護士協助清除病人身上的污物和血跡,正確擺放好病人體位,盡量減少患者在手術臺上的翻動,以免帶菌飄浮物沉降于無菌區。給病人輸液、輸血時遵守無菌操作原則,防止污染。洗手護士按要求備好無菌臺,注意檢查無菌包是否達到合格要求,如有效期、化學指示卡、膠帶及包裝是否完整等。術者洗手應規范,嚴格執行手的消毒方法和步驟,從而達到術中手套破裂未被及時發現時,防止細菌從術者手上轉移至手術部位。
3.2術中護理預防
為了防止細菌落入切口和感染病灶向周圍組織散布,必須把好各個關鍵環節,確保手術安全。術中手術間門窗應嚴密緊閉,防止污染空氣進入。患病人員禁止參與手術。為減少空氣流動,可不安排手術參觀。術中所有工作人員均應注意保護無菌區,疑被污染,立即更換。洗手護士保管好無菌臺面上物品不被污染,擺放及傳遞手術器械符合無菌技術操作要求。用過的器械及時擦凈血跡,以減少細菌感染及增生。切除感染病灶或空腔臟器如胃腸的刀剪應視為污染而與其它器械分開放置。為縮短手術時間,洗手護士應密切配合手術,手術器械和用具應使術者得心應手。術者的手術衣被血液、汗液浸濕或手術中中單被血液浸濕應立即更換。
- 上一篇:白玉春蘿卜栽培技術管理論文
- 下一篇:地稅局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