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適手術室護理論文
時間:2022-05-22 08:32:03
導語:舒適手術室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護理方法
兩組均在積極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常規護理,具體措施包括:按照醫囑在術前對接受手術患者進行全面的常規檢查,并對患者的皮膚進行清潔使其達到手術的要求?;颊呷胧中g室前要認真核對患者的診斷資料、病歷、手術名稱和個人信息,并提前準備手術所需的物品。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應熱情接待,主動向患者介紹洗手護士和麻醉醫師,給患者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調節好室溫,并注意術中保暖。根據患者的手術需求以及麻醉方式對患者的體位進行調整,術中協助做好治療性操作和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并對手術過程中的各項細節以及生命體征變化進行詳細記錄。手術結束后及時清潔好患者皮膚,注意手術切口和保持引流管暢通,平安將患者送回病房。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舒適護理,主要內容是樹立科學、正確的圍術期舒適護理的理念以及開展手術前的隨訪及探問,提高患者在圍術期身心的舒適度。側重于以下三方面:一是術前舒適護理:重點做好術前訪視,加強護患溝通,了解患者術前心理狀態,對患者提出的疑問應予以認真及仔細回答,盡最大努力用心理護理的方法對患者術前存在焦慮、恐懼的心理進行安撫,使患者達到心理上舒適。二是術中舒適護理:重點是調整好手術室的室溫,一般保持在25℃,濕度保持在50%~60%,盡量減少器械的碰撞聲以免增大患者的恐懼和緊張心理,避免出現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煩燥等情況發生,提高手術環境的舒適度,同時,密切觀察患者反應及生命體征,動作輕柔嫻熟,指導患者作減輕不適與疼痛的深呼吸等,做好術中意外問題的應急措施,沉著穩定處理,避免慌張引起患者的心理負擔,此外,對清醒患者,護士要以親切的眼神、體貼的語音與其交流,術中杜絕談論與手術無關的話題,使患者感到醫護人員工作的認真與對自已的重視,體現“與其同在,身同真受”的存在,為患者創造一個即舒適又嚴肅的手術氛圍。三是術后舒適護理:重點做好術后生命體征觀察及回訪,手術結束后應將手術結果告訴家屬,指導患者家屬如何照料,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做好術后疼痛護理。術后第2天隨訪患者,了解術中的感受、術后基本情況等,征求手術過程中對護理服務的意見和建議,以便改進工作,提高護理質量。
1.2觀察指標
主要觀察指標包括心理狀況、護理滿意度及術后舒適度,心理狀況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分評價,對兩組患者術后恐懼、焦慮、抑郁、偏執、強迫癥等5種不良情緒的嚴重程度進行單獨評估。以2分為分界分值,分值高于2分說明患者存在此情緒,分值低于2分則說明不存在此項情緒。護理滿意度從環境、宣教、態度、操作及治療結果進行評價,于手術結束后第2天對兩組患者進行手術全程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分為十分滿意、滿意及不滿意三個選項,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每組總人數×100%。舒適度采用問卷調查,調查結果由專業護士對患者的主觀感受進行評價,內容包括疼痛、恐懼、睡眠障礙等,分為舒適、基本舒適和不舒適三個選項,舒適度=(舒適+基本舒適)/每組總人數×100%。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4.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后SCL-90評分比較
顯示觀察組SCL-90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術后護理滿意度及舒適度比較
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及舒適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手術治療屬于一種創傷性治療方式,不管是大手術或小手術及采用何種手術方式,均可對患者產生強烈的心理刺激,患者容易產生不同程序的恐懼、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而這些不良情緒往往會影響手術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手術安全性,增加術后感染的風險,尤其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手術治療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對圍術期加強手術室患者的護理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現代護理學的快速發展,對手術室護理的要求也隨之有所改變,目前認為,現代手術室的護理工作不僅是簡單地配合手術醫師,還應以病人為中心,關注患者心理、生理的舒適度,減少心理刺激對患者的神經和內分泌等系統產生直接的影響,以防止影響手術以及麻醉的進行,干擾手術治療方案的實施。常規性護理只能機械性地配合手術,缺少系統性的全面護理,而近年來推出的舒適護理是指使患者生理和心理都處在愉悅狀態的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和常規護理比較,它兼顧更加全面。該護理模式是1998年臺灣蕭豐富先生提出的,故稱為蕭氏護理,其主要內容即為通過精心系統護理來降低或者是縮短患者的不愉快度,盡快幫助患者達到一個愉悅的狀態,并通過心理、生理、社會及精神四個層面的護理,最終達到舒適護理的目的。內地于21世紀初引進了該護理模式,各地的實踐已證實,舒適護理可作為整體護理過程和追求的目標,尤其在手術室的應用,可為患者提供舒適的條件,從而滿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眾多的研究已顯示,護理人員通過運用舒適護理模式的理論及方法,有助于幫助患者達到一個生理與心理平衡的狀態,患者愉悅程度有明顯提升,最終達到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護理滿意度,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和促進康復的目的。本實驗通過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探討,結果顯示應用舒適護理觀察組患者SCL-90評分顯著低于常規護理的對照組,護理滿意度及術后舒適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舒適護理應用于手術室護理中的效果顯著,體現了“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我們認為,在手術室護理中實施舒適護理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注重患者的生理、心理感受,強調以患者為中心才是手術室護理工作的主要目標;二是根據手術室護理工作特點,將舒適護理貫穿于術前、術中及術后不同環節中,使患者達到主觀層面上的舒適;三是提高護理人員專業技能和具有飽滿的工作熱情是實施好舒適護理的關鍵;四是有效地利用家庭支持系統,讓家屬對患者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支持,是提高舒適護理效果不可忽視的環節。
作者:楊雪麗單位:廣西博白縣人民醫院手術室
- 上一篇:街道辦工作要點3篇
- 下一篇:街道辦事處愛國衛生月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