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手術室護理論文

時間:2022-06-24 08:43:03

導語:腹腔鏡手術室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腹腔鏡手術室護理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患者85例,其中,男47例,女38例,患者年齡17~64歲,平均年齡48.3歲。手術原因:膽囊手術16例,胃腸手術24例,婦科手術20例,脾臟手術15例,肝臟手術16例,其他4例。ASA分級為Ⅰ~Ⅱ級。經患者知情同意,按照隨機數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43例)和對照組(42例),常規腹腔鏡手術治療,入室后對照組采用常規手術室護理,觀察組采用手術室護理路徑的方式護理,術后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效果及護理滿意度。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嚴重程度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手術室護理路徑護理。方法如下。

1.2.1術前護理

術前常規檢查,確?;颊呖赡褪苁中g,并排除手術禁忌癥,建立訪視單;進行必要的術前教育,緩解患者緊張、恐懼的心理情緒,囑患者密切配合。術前半小時查看所有手術所需儀器、設備,查對手術器械。

1.2.2術中護理

輔助患者上床,調整襯墊,并備好消毒用物。檢查腹腔鏡器械的齒、鉗端、軸關節處與各零配件,小螺帽的完整性、內鏡性能。常規消毒、鋪巾。根據術者需求調節光源,對白平衡,進入腹腔后調節氣腹機壓力至12~15mmHg。手術配合:先遞電源線、光源線、電子鏡、氣腹管吸引器并遞2把巾鉗分別固定。

1.2.3術后調節室溫,注意患者保暖

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去枕平臥、留置導尿,必要時靜脈補液?;颊咴谛g后8h可進少量營養液。術后24h后可進行適當的輕微局部活動。術后頭低臀高姿勢可緩解肩部放射性疼痛。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患者圍手術期惡心嘔吐、腹痛腹脹等并發癥發生情況,待患者度過圍手術期后,采用調查問卷的方法調查對本次護理的滿意度。

1.4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應用“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并發癥對比

觀察組護理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近年來,雖然腹腔鏡等微創技術的發展大大減輕了外科手術患者的痛苦,但為了提高患者術后康復水平,大力提倡手術室護理路徑的護理方法,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有時間性和有順序的護理計劃,可有效提高臨床護理質量。本次探究兩組患者在采用相同手術方法的前提下,分別采用了不同的護理模式,結果表明,觀察組臨床護理滿意度為90.7%,發癥發生率為20.9%,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充分說明了,臨床護理對手術效果的重要影響作用,也充分體現了手術室臨床護理路徑這一護理模式的科學系和有效性。臨床護理路徑本著“以人為本”的觀念,從術前、術中、術后三個階段,分別對患者進行了有順序的科學管理,護理過程中始終以患者為中心,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制定護理計劃,實踐證明,效果可靠。術前護理幫助患者克服了術前心理恐懼,提高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術中與醫師的密切配合,確保了手術的順利進行,也有效避免了手術意外的發生;術后保證患者能夠得到最佳的照顧,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確保了手術療效。整個過程對患者的關心和關愛,使臨床診治工作得以順利進行,提高患者的滿意度。綜上所述,手術室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腹腔鏡手術當中,護理效果顯著,并發癥少,安全性高,患者滿意度好,是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的。

作者:唐麗華 單位:貴州航天醫院手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