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細節護理降低護理風險作用

時間:2022-11-05 05:13:36

導語:手術室細節護理降低護理風險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手術室細節護理降低護理風險作用

【摘要】目的:探討在手術室護理過程中運用手術室細節護理對患者所起到的影響作用。方法:選取我院在2015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60例手術室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8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性的護理方式,觀察組患者采用的是手術室細節護理。對于不同治療效果進行數據的收集整理與對比分析。結果:對全部的試驗對象采用不同的治療方式之后,在護理人員配合度、消毒麻醉、器械準備與儀器設備的管理上,觀察組患者比對照組患者要高,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觀察組患者明顯比對照組患者能夠取得理想的護理效果,在護理人員形象、護理安全的質量評分以及職業素養方面觀察組患者比對照組患者明顯要高,同時在護理風險上也比較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手術室細節護理運用于手術室護理過程中能夠有效降低手術室護理過程中的風險,具有重要的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細節護理;護理風險;臨床作用

手術的進行在臨床上是一種經常需要進行的重要治療方式之一,也是復雜性與危險性比較高的治療方式,對醫護人員具有極高的專業性要求,給患者帶來的身體外形上的影響也比較大,手術室護理與一般的常規性護理相比工作量比較大、護理的時間比較長,同時在工作風險與技能要求上也比較高。在手術室護理過程中也存在著比較大的風險,這主要是由手術室護理安全風險所影響的,可能給患者帶來功能障礙、殘疾甚至死亡等嚴重的后果。本文以我院在2015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60例手術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在其手術過程中采用手術室細節護理所起到的護理效果,具體的研究方法與研究結果如下所示。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過程中的實驗對象是我院在2015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60例手術室患者,全部的實驗對象都是在臨床上采用了特定的手術方式,滿足實驗室護理的條件。按照數字隨機的方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80例,觀察組中男45例,女35例,年齡19-76歲,平均(38.56±8.59)歲;對照組中男38例,女42例,年齡20-75歲,平均(39.54±8.57)歲。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對于此次研究目的及時告知患者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這是實驗研究的重要條件。

1.2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過程中對照組患者采用的是常規性護理方式,在手術前對患者進行充分的準備,將手術用品充分準備,按照體位進行充分擺放,在手術完成之后,將患者的血液擦拭干凈并送回病房。觀察組患者采用的是手術室細節護理,要求護理人員采用人文護理理念,加強良好護理氣氛的構建。在與患者進行充分協商達成一致的基礎上制定最佳的護理方案。手術室細節護理包括手術前的細節護理、手術中與手術后的細節護理三個方面。在手術之前應當充分了解此次手術過程中所需要準備的相關物品,按照正確的位置進行擺放。對于患者檢查報告中的過敏史與手術注意事項等充分了解。在手術進行過程中從整體環境上把握手術的進度,保證手術室處于整潔與安靜的狀態之下,同時加強與患者的有效溝通與交流。輔助患者處在舒適與手術所需要的體位之下,減少患者受壓部位可能面臨的損傷。同時填術安全核對表,對于手術進行過程中有關事項進行充分關注,確保處于正常運作的狀態之下。在手術進行過程中,器械護士按照要求準確無誤地傳遞器械,對于手術進程進行充分觀察與巡視,包括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等。如果手術屬于大型手術,應當對于手術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意外與風險進行充分預測,對于應當采取的措施做心中有數,在于麻醉師的配合之下,對于輸血與搶救等措施進行及時進行。在手術完成之后,充分檢查手術所需求器械,避免手術用品遺留在患者體內,在最終的完成之后在工作記錄單上進行簽字確認。手術后的細節護理是整個護理過程中的重點內容。在手術進行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麻醉藥,在患者麻醉復蘇期內,神經阻滯藥、肌松藥與麻醉藥等藥效依然存在,可能會給患者帶來氣道梗阻等并發癥的發生,從而產生非常嚴重的后果。因此護理人員應當時刻在患者的身邊,不能有所懈怠,在患者清醒以后,及時觀察患者的反應,對于患者及其家屬的感受情況等進行充分了解,進而對患者提供相應的意見與建議。

1.3觀察指標

①手術室護理質量:采用的是百分制,評價標準有消毒麻醉占據20分、護理人員配合度占據30分、器械準備以及儀器設備管理占據30分,在臨床醫師的評定之下得出相應的分值,分值的高低與護理質量呈正比關系。②護理滿意度:包含的項目有護理態度、護患關系、護理舒適度以及護理責任,分別占據25分,總分設置為100分,在手術完成之后由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屬填寫,非常滿足的分值在90-100分,基本滿意的分值在70-90分,不滿意的分值為70分以下。③護理安全質量評分、護理人員的職業素質與護理人員的形象,總分設置為100分,由相應的醫務人員評定手術室護理的安全質量,由患者或者其家屬評定護理人員的職業素質與個人形象。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來表示,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運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在手術室護理質量方面的對比分析

在護理人員配合度、消毒麻醉、器械準備與儀器設備的管理等指標上,觀察組患者比對照組患者的評分明顯要高,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觀察組手術室細節方式能夠取得比較理想的護理效果。

2.2兩組護理滿意度方面對比分析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是100%,而對照組患者則只有8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觀察組護理方式能夠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療效果。

2.3手術室護理安全質量評分、護理人員職業素質與評分指標方面

觀察組在護理人員形象與職業素質評分、護理安全質量評分方面比對照組明顯要高,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在輸液反應、靜脈炎、托管與導管護理風險上發

生率的比較觀察組在輸液反應、靜脈炎、托管與導管護理風險的發生情況上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與一般的護理方式不同,在手術室護過程中難度比較大,技術上的要求比較高,復雜性比較高,給醫護人員帶來了比較大的壓力,在護理進行過程中一旦出現差錯就可能產生不可挽回的損失。由此在護理過程中應當采用手術室細節護理,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對于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發現并做到有效解決,從而為患者提供良好的護理服務,促進手術進行過程中良好效果的實現,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在護理操作過程中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在手術室護理操作過程中應當能夠充分運用科學的知識護理與專業的護理知識。手術室細節護理涵蓋了手術進行之前、手術之中與手術之后的三個環節,對于手術進行過程中的方方面面都充分地考慮了進去,體現了護理過程中的人文關懷,與現代護理理念不謀而合,與常規性護理方式相比優勢明顯。同時對護理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護理人員具備專業的護理知識,能夠應付復雜的手術過程。手術對于患者來說是一種比較危險系數比較高的治療方式,對于患者疾病治療起著重要的決定作用,在手術進行過程與完成之后應當加強對患者的有效護理,充分發揮手術對于患者治療的相應作用,采用手術室細節護理對于降低患者手術室風險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本文的研究過程中,對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護理方式,在護理人員配合度、消毒麻醉、器械準備與儀器設備的管理上,觀察組患者比對照組患者要高,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是100%,而對照組患者則只有8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人員形象、護理安全的質量評分以及職業素養方面觀察組患者比對照組患者明顯要高,同時在護理風險上也比較低,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觀察組手術室細節護理方式能夠達到更加理想的護理效果。在并發癥的發生上,觀察組并發癥人數為零,對照組則具有8患者產生了并發癥,其中2例導管阻塞,1例靜脈炎,2例輸液反應,3例脫管,并發癥發生率為10.0%。

綜上所述,在手術進行過程中采用手術室細節護理能夠有效促進患者手術的正常進行,在手術完成之后的恢復過程中也更加有力,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高雪梅,孟憲惠,王玉玲,等.手術室細節護理在提高手術室護理安全中的作用研究[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6,18(3):249-250.

[2]賈玉鳳,姜玲,費建平.上消化道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的手術室護理[J].中國臨床護理,2017,9(3):232-233,237.

[3]李映敏,彭俊華.細節護理在手術室護理質量中的作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15):2302-2303.

[4]黃厚媚,周軍,鐘淑梅.護理風險管理在四肢開放性骨折患者急診轉運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護理,2017,9(5):446-449.

[5]陳秀勤.細節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當代醫學,2014,20(8):126-127.

作者:張素梅 單位: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麻醉手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