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護理干預降低感染風險探討

時間:2022-05-14 03:54:57

導語:手術室護理干預降低感染風險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手術室護理干預降低感染風險探討

摘要:術后感染是手術患者最為常見的并發癥,臨床上以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為主。在醫護患關系日益緊張、維權意識日益強化的大背景下,各醫療機構當重視術后感染的惡劣影響,積極探究術后感染風險的規避對策,一方面維護患者的權益獲得堅實的群眾基礎,一方面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在市場競爭中謀得一席之地。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干預;感染;預防性護理;經驗總結

對于手術患者而言,手術期間機體難免遭受損傷,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很難在短時間內恢復,加之護理不當,很容易發生并發癥。感染是手術患者最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不僅會加重患者機體損害,延緩康復進展,還會拉低手術整體治療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感染的發生還會引起患者及其家屬對醫護團隊的質疑,甚至會引發護患糾紛[1]。鑒于此,筆者認為有必要探究切實有效的感染預防性護理措施,以促進患者治療效果的提升,改善護患關系。近年來,筆者所在醫院實施手術室細節護理干預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將護理方案總結如下。

1術前干預

(1)健康宣教。在術前訪視過程中一改往日單一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就手術相關內容如手術過程、麻醉方式、大致時間、預估效果等作詳細說明,真正使患者對手術知情并自愿簽字;對患者提出的手術相關問題予以專業解答,避免患者因心中疑慮不除而思慮過多影響睡眠等增大手術風險;了解患者身體狀況,及時糾正不良體質和不良習慣。同時告知患者術前保暖,保持樂觀心態可有效降低手術風險,督導患者戒煙、戒酒,若吸煙飲酒史過長,難以在短時間內戒斷,需要約束患者術前10天勿吸煙、飲酒,同時做好相應解釋工作,避免引起患者不滿;協助患者完善相應檢查,篩查風險因素并爭取在術前予以糾正或達到平穩控制狀態,確保術時身體狀況良好,各項指標控制平穩;(2)心理干預。應激反應是圍術期護理的重點,通過適時心理疏導能夠降低不良反應閾值,為手術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并強化手術治療效果。護理人員應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主動詢問患者對手術或疾病的相關訴求,耐心解答其提問,并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滿足其合理要求;介紹手術成功患者的事跡并為患者引薦病友,通過病友交流和支持緩解其不良情緒,增強其手術信心;客觀講解術后感染的發生風險及預后,避免引起患者過分擔憂。同時詳細介紹術后常見并發癥并重點講解如何規避感染,提高患者自我防護能力。(3)術前準備。術前結合疾病類型積極準備器械、用品、藥物和急救包,并在術前一天反復核查相應器具的無菌合格率,對于消毒不達標者應返還再次進入清潔、消毒流程,而外來器械應單獨存放并在檢查無誤后送入手術室無菌器械區;術前一天行皮膚準備,說明備皮的意義,減少私密部位的暴露,維護患者尊嚴。

2術中護理

術前半小時,提前開啟手術室溫控設備,將溫度、濕度調至適宜水平;安全將患者轉移至手術室,術前輸液患者應理順管路并及時為患者遮蓋蓋痰,維持正常體溫;對術中所用液體如輸注藥液和沖洗液事先予以加熱,并利用加熱棒維持液體溫度,以免溫度過低刺激患者皮膚引發不適;手術臺鋪巾應保持干燥,若有血漬或液體浸染應及時以干凈干燥鋪巾遮蓋,以免引起感染或壓瘡;注意患者身體擺放方式,詢問患者是否感到不適,觀察是否有肢體懸空等不良姿態。術中嚴格執行無菌標準,拿取已使用醫療用品或工具的手,不可接觸其他無菌用具,始終保持一手處于無菌狀態;要求參術者避免反復出入手術室或開關門,對手術室內人員走動等行為進行限制,以免造成手術室環境污染或影響術者操作;嚴格記錄手術時間,準確評估手術風險,及時提醒術者用藥或采取其他手段減少手術時間過長、臟器暴露時間過久而引起的損傷;術畢,根據手術類型予以針對性切口護理,在清潔、消毒基礎上酌情予以包扎。同時,及時為患者擦拭殘留血漬,遮蓋蓋毯,以免中心溫度過度喪失。若患者意識清醒,應及時將手術情況告知患者使其身心放松,同時協助其穿好衣服。

3術后指導

術后,嚴密觀察患者蘇醒進展,做好低體溫、躁動、譫妄等并發癥預防性護理,遵從醫囑應用藥物,并在用藥期間加強管理,以免藥物引起呼吸道不適;監測生命體征的變化,檢查切口滲血、滲液情況,警惕內出血風險或失血過度引起休克等危險事件;待患者意識恢復后及時將患者轉移至普通病房,間隔2h協助患者翻身,并通過手法叩背促使痰液順利排出體外;定期聽診肺部指標,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維持呼吸通暢;鼓勵患者自主排痰,并詢問其疼痛耐受情況,避免患者因害怕咳嗽牽拉引起呼吸道、胸骨兩側疼痛而排斥咳嗽,必要時給予鎮痛藥物;說明疼痛這一應激源對身體的損害,協助患者管理情緒、心態,避免其在負性情緒的驅動下做出拔管等危險動作,對醫囑不予配合;指導患者練習深呼吸、縮唇呼吸,通過呼吸肌訓練增強排痰能力,預防肺部感染;做好創口消毒護理,及時完善細菌培養、血液等相關檢查,警惕創口感染發生;告知患者切口感染跡象,一旦發現皮膚紅腫、化膿等需及時尋求醫務工作者的幫助。

4討論

4.1感染防范的必要性。手術過程中時需要行侵入性操作,發生感染的幾率較大,這便意味病菌可由口鼻腔和(或)血創口等侵入到人體內部。感染發生后無疑會拉低患者機體健康水平,延長其住院時間,加重其醫療負擔。同時,感染后機體免疫力下降,面臨醫院感染的風險更甚,對患者的人身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2-3]。因此,醫務人員需要高度重視感染的防范,加強護理管理,探究行之有效的手術室護理干預措施。4.2手術室細節護理干預的優越性。護理研究證實,手術室細節護理干預綜合考量了圍術期可能引發感染的危險因素,針對應激反應、健康知識欠缺、不良嗜好、手術刺激、呼吸功能訓練和指導等開展護理,提高了護理的針對性、全面性、有效性。

5小結

綜上所述,手術室護理干預能夠規范護理流程和措施,提高護理的針對性和全面性,有利于降低術后感染發生風險,值得作為感染預防性護理方案加以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孫金華.手術室護理干預對腹部外科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預防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34):264.

[2]許蓓.手術室護理管理與醫院感染水平控制的相關性[J].中國醫藥指南,2018(33):234-235.

[3]吳海青,計幼苗,毛美蓉,等.手術室醫院感染的發生風險因素回顧性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討[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8,28(19):2395-2398.

作者:張瑜 單位:上海中冶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