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護理質量及患者緊張度研究
時間:2022-07-03 09:22:50
導語:手術室護理質量及患者緊張度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手術是一種應用醫療器械對患者身體局部病變進行診療的操作,在提高疾病診斷準確性及治療有效率中起到重要作用[1]。但手術會破壞組織完整性,手術麻醉及其他操作等均會對身體各項功能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加強手術室護理干預對于保障手術效果、改善手術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巡回無縫隙護理是一種科學性、規范性的護理模式,在提升臨床護理質量中應用價值顯著[2]。本研究探討巡回無縫隙護理對手術室護理質量及患者緊張度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于江西省新余市中醫院手術室擇期行手術治療的患者8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16~73歲,平均(38.6±4.9)歲;微創手術32例,開放手術8例;胃腸道手術14例,肝膽手術16例,甲狀腺手術6例,其他4例。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16~74歲,平均(39.1±4.5)歲;微創手術30例,開放手術10例;胃腸道手術15例,肝膽手術15例,甲狀腺手術7例,其他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病情危重或圍手術期死亡患者。1.2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手術室護理,術前對患者進行詳細檢查,制定手術計劃,做好手術準備工作,并對患者進行常規健康宣教;術中做好衛生管理,與醫師做好配合;術后給予常規護理,并做好與病房護理人員的交接。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巡回無縫隙護理。(1)構建護理小組:根據科室護理人員資歷、個人能力等劃分成小組進行管理,并明確不同護理人員的責任及工作內容,確保排班無缺漏。(2)資料收集:在患者等待手術期間,手術室巡回護理人員與患者接觸,通過交談并結合病例資料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及護理需求,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及健康教育,以增加患者對手術治療的認知,拉近護患距離。(3)手術用品管理:手術前對手術所用物品及器械進行核對,及時補充不足,替換不合格器械。(4)環境管理:術前15min調控手術室溫度為25~27℃,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維持室內溫度為23~25℃,維持室內濕度在50%左右,并應用加溫設備對手術床單、被子等進行加溫,調控輸液溫度為35~37℃。(5)手術配合護理:術中確保2名責任巡回護理人員陪同,其中1名自始至終陪在患者身邊,觀察患者具體情況,包括交流、穩定情緒、調整體位、撫觸安慰等,減輕患者應激反應;另1名護理人員與麻醉師、主刀醫師配合,做好物品準備、傷口包扎等工作。(6)術后護理:術畢,及時通知患者家屬,并將患者送至麻醉復蘇室,麻醉蘇醒后無其他異常表現則可送回病房,并與病房護理人員做好交接,術后24h隨訪,進行基本術后恢復指導及心理關懷。1.3臨床評價。比較兩組手術室護理質量及患者緊張度。(1)護理質量:從術前準備、術中配合、患者圍手術期情況及患者術后自覺感受4個維度進行綜合評估,每個維度5個項目,采用1~5分5級評分法,評分越高護理質量越高。(2)應用知覺心理壓力量表(CPSS)評估患者緊張度,總計14個條目,采用1~5分反向評估,總評分為14分表示無緊張,15~28分表示輕度緊張;29~56分表示中度緊張,高于56分表示重度緊張[3]。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手術室護理質量比較。觀察組手術室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兩組緊張度比較。觀察組緊張度輕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468,P=0.014)。見表2。
3討論
手術室是醫院為患者進行手術診療的場所,是醫院重要的技術部門。因手術會導致創傷、出血等,且術中創傷部位長時間暴露,醫療物品、器械、室內空氣等質量不合格均會影響手術效果。不同等級醫療機構的醫療條件和設備不一,但對于手術室的環境要求基本相似,臨床要求手術室采光、通風好,且確保手術物品、器械無菌,空氣質量優良,以盡可能減輕手術對患者的不良影響,從而改善患者預后[4]。隨著患者對護理需求的不斷提高,手術室護理得到廣大醫療工作者的重視,但在日常工作中因護理規則要求及護理模式的不統一,在實際運作中仍存在一定問題,仍需不斷地進行改進。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室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緊張度輕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巡回無縫隙護理在提升手術室護理質量、減輕患者緊張度中具有重要作用。患者在得知需進行手術后多會有較大的心理壓力,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緊張感,進而導致血壓、心率等基本生命指標異常變化,增加手術應激反應發生率,影響手術麻醉及手術操作的順利進行,增加術后用藥及其他不良事件發生率,進而對患者預后造成一定影響[5-6]。巡回無縫隙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工作核心的護理模式,通過了解患者具體需求從而制定規范的護理計劃,明確每名護理人員的責任,利于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及護理操作執行的規范性;同時,在護理實施期間動態監護患者病情變化及治療進程,可實時了解患者具體需求,并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盡可能滿足患者治療期間的身心需求。此外,巡回無縫隙護理在實施過程中,責任護理人員于術前對患者心理情緒進行干預引導,通過加強對患者基本情況的了解、個體化護理干預指導、良好的手術配合、全程性人文關懷等多種手段,為患者營造更為優質的手術室環境,在直接提高手術質量的同時,緩解患者緊張感,利于護理工作及手術的順利開展。綜上所述,巡回無縫隙護理可提升手術室護理質量,利于減輕患者緊張度,保障手術順利進行,從而確保治療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郭靜娜,曾國衛,肖明.全程無縫隙護理干預在手術室優質護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10):1335-1337.
[2]呂潤麗.無縫隙護理模式在手術室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8):9-10.
[3]武超,吳穎,宋艷莉,等.典型無縫隙護理對手術室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的影響分析[J].河北醫藥,2017,39(16):2534-2536.
[4]徐政秀.全程無縫隙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及患者預后改善的影響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13):1003-1006.
[5]徐勻,潘名娥.全程無縫隙護理模式在手術室優質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15):1836-1839.
[6]杜麗萍.無縫隙護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8(11):2066-2068.
作者:張燕 張玉紅 錢成 單位:江西省新余市中醫院手術室
- 上一篇:心理護理對兒科疾病患兒的應用
- 下一篇: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手術護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