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手術患者手術室護理效果探討
時間:2022-02-21 10:52:35
導語:胃癌手術患者手術室護理效果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研究手術室護理用于促進胃癌手術患者術后康復的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因胃癌手術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患者130例,按照入院次序單雙號進行分組,將入院次序為單號的65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措施,將入院次序為雙號的65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實施手術室護理措施,對比觀察兩種護理措施對胃癌手術患者術后康復產生的影響。結果:觀察組吞咽困難、胃部不適、返流、飲食受限各術后癥狀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且術后拔管時間、術后清醒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及腸鳴音出現時間均顯著早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胃癌手術患者實施手術室護理措施有利于促進患者術后癥狀的康復,加快患者的術后康復進程,值得推廣。
[關鍵詞]胃癌;手術室護理;術后康復
胃癌作為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多起源于胃壁表層的黏膜上皮細胞,是我國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病死率高[1]。對于胃癌患者首選治療措施是進行手術治療,但手術治療前受到患者負面情緒的影響,降低手術質量。對其實施手術室護理措施,通過進行心理護理,術中護理等措施,加快患者不術后康復病程。本研究主旨是圍繞手術室護理用于促進胃癌手術患者術后康復的效果進行分組討論,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因胃癌手術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患者130例,按照入院次序的單雙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5例。其中觀察組男36例、女29例,年齡26~72歲,平均50.94±3.28歲,病程3個月~2年,平均1.02±0.16年;對照組男38例、女27例,年齡23~70歲,平均49.37±3.05歲,病程3個月~3年,平均1.26±0.31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征得患者、患者家屬與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1.2納入與排除標準。1.2.1納入標準。經影像學檢查或病理學診斷為胃癌[2];首次接受手術治療;腫瘤未出現轉移或復發;既往未參加過類似研究。1.2.2排除標準。合并出現其他腫瘤;合并嚴重肝腎功能異常;存在手術禁忌癥;存在精神異?;蛞庾R障礙,無法配合研究者[3]。1.3方法。1.3.1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措施,包括:生命體征指標的監測;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將手術過程中需要使用的醫療器械準備好,并檢查器械是否出現故障等,提前將手術室溫度濕度調整至舒適范圍內,增加患者舒適感;手術過程中協助患者擺放正確體位,與操作醫師配合默契,及時收遞醫師使用器械,做好術中用藥、麻醉的護理操作。1.3.2觀察組。實施手術室護理措施,具體如下:(1)手術室心理護理?;颊哌M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全面評估,針對存在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的患者,應通過言語鼓勵、安慰等心理疏導方式對其進行干預,消除其不良心理,并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的環境、手術麻醉方法、手術體位、手術流程、人員配置等情況,讓患者能充分了解手術情況,打消患者對手術抱有的疑慮,也可列舉治療成功案例,增加患者對于疾病治愈的信心,同時減輕患者心理負擔。(2)手術室環境護理。護理人員保證手術室環境的無菌性及安靜,手術過程中醫護人員做到認真對待手術,禁止喧嘩、吵鬧,給患者帶來不良心理情緒,同時護理人員密切配合手術操作醫師的手術流程,減少患者手術時長。(3)體溫護理。手術前,護理人員可以先將手術室溫度調整到舒適范圍內,手術過程中若患者需要采用輸液或者輸血處理,可以先將液體加熱至37℃,同時使用保溫墊將患者暴露在外面的部分進行保溫處理,防止患者體溫出現大幅度變化,增加手術危險性。(4)拔管護理。根據患者病情恢復情況,進行拔管處理,在拔管前,向患者及患者家屬詳細告知接下來的操作流程及必要性,指導患者通過正確的咳嗽順利將管拔出,最后告知患者正確咳嗽的方式,促進痰液排出,減少術后感染的發生率。(5)術后護理。手術完成后,密切觀察患者切口變化情況,在患者可以進飲食后,結合患者營養狀況及原發病情況,給予患者清淡飲食,按照少食多餐的進食原則,按照流質飲食、半流質飲食及普通飲食的順序,循序漸進進行飲食。1.4觀察指標。對手術治療后各不適癥狀(吞咽困難、胃部不適、返流、飲食受限)進行評分,評分分值與癥狀改善程度成反比[4];記錄兩組患者術后拔管時間、術后清醒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及腸鳴音出現時間。1.5統計方法。計量資料以均值加減標準差(xˉ±s)表示,兩組間均值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t′檢驗。無序計數資料兩組構成比和百分率比較,以頻數(f)、構成比(P)表示,采用Pearsonχ2檢驗;均由SPSS20.0進行統計。α=0.05。
2結果
2.1術后癥狀評分。觀察組吞咽困難、胃部不適、返流、飲食受限各術后癥狀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術后康復情況。觀察組術后拔管時間、術后清醒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及腸鳴音出現時間均顯著早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胃癌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患者發病后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嘔血、黑便等臨床表現,手術是治療胃癌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手術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創傷,患者術后多存在吞咽困難、胃部不適、返流、飲食受限等癥狀,且胃癌手術患者易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在影響手術完成效果的同時也不利于術后恢復,為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改善其手術預后,有必要實施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手術室護理較常規護理更為全面系統,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從心理、生理等多方面進行干預,通過心理護理減輕患者心理壓力,消除患者的負性情緒,有利于減小心理因素對手術的影響;環境護理則為患者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手術環境,提高了患者的舒適度;體溫護理能夠較為穩定地維持患者術中的正常體溫,降低了低體溫產生的不良影響,有利于術后相關癥狀的康復;拔管護理有利于降低拔管時躁動等情況的發生,降低拔管可能引發的風險;術后護理中對切口的觀察及相關飲食干預措施可減少切口并發癥的發生,補充患者體內所需營養,促進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本研究發現,實施手術室護理的觀察組患者吞咽困難、胃部不適、返流、飲食受限各術后癥狀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且術后拔管時間、術后清醒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及腸鳴音出現時間均顯著早于對照組,可見觀察組術后康復進程更快,術后相關癥狀康復效果也更優。綜上所述,對胃癌手術患者實施手術室護理措施有利于促進患者術后癥狀的康復,加快患者的術后康復進程,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譚廣艷,馮其云.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胃癌根治術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205-206.
[2]賴曉明,林玉盛,曾鶯婷.延續性護理健康教育對胃癌術后患者生活質量及SAS、SDS評分的影響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8,15(36):63-66.
[3]殷明燕,張冬梅.集束化護理對胃癌患者術后飲食知識知曉率及胃腸功能的影響[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學版),2018,32(6):531-534.
[4]徐琳.快速康復護理對胃癌患者術后康復、生命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8,31(23):201-203.
作者:楊曉燕 黃文婷 楊曉清 單位: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 上一篇: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的效果評價
- 下一篇:腹腔鏡子宮全切術手術室護理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