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復蘇期間觀察及護理效果分析

時間:2022-06-29 10:23:30

導語:麻醉復蘇期間觀察及護理效果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麻醉復蘇期間觀察及護理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伴鼾癥患者全身麻醉手術后,其麻醉復蘇期間的相關觀察護理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全身麻醉下手術的伴鼾癥患者100例,以雙盲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50例,對照組麻醉復蘇期給予常規觀察及護理干預,試驗組則給予綜合觀察及護理干預,分析兩組干預效果。結果:試驗組低氧血癥、血壓異常、呼吸抑制、心律失常、低體溫等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4.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P<0.05)。結論:伴鼾癥患者全身麻醉手術后麻醉復蘇期接受有效的觀察及護理干預,可更好地預防和控制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全身麻醉手術;鼾癥;麻醉復蘇;并發癥;滿意度

鼾癥是異常睡眠障礙的一種,可對患者的神經、循環、呼吸系統等造成危害,其可誘發心律失常,還可出現心絞痛、高血壓等情況[1]。多數伴鼾癥患者存在扁桃體肥大情況[2],其發生與喉、咽、鼻等部位異常所致呼吸中樞反應能力降低、呼吸道阻塞等有關。全身麻醉患者在復蘇期間,其自身保護性反射功能未能完全恢復,機體內出現部分麻醉藥物殘留,常會引發意識不清等情況,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強其復蘇期間的病情觀察及護理干預十分必要。本研究擬探討伴鼾癥患者全身麻醉手術后給予綜合觀察及護理干預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全身麻醉下手術的伴鼾癥患者100例,以雙盲法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其中試驗組男33例、女17例,年齡3~54(18.10±6.51)歲;兒科患者41例,婦科患者9例;合并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7例,扁桃體肥大38例,其他5例;ASA分級:I級35例,II級15例。對照組男35例、女15例,年齡3~56(18.78±7.85)歲;兒科患者39例,婦科患者11例;合并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6例,扁桃體肥大37例,其他7例;ASA分級:I級34例,II級16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科室、合并癥、ASA分級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對照組麻醉復蘇期采取常規觀察及護理干預,即按醫囑觀察患者呼吸、體溫、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協助其保持仰臥位,將頭偏向一側,發現異常及時處理。試驗組則采取綜合觀察及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呼吸系統觀察及護理。觀察呼吸幅度、節律、頻率等,以及血氧飽和度(<90%表示存在低氧血癥),是否存在喉痙攣或喉頭水腫,是否氣管內插管,是否存在舌后墜、誤吸。麻醉復蘇期常見并發癥包括低氧血癥、呼吸抑制,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患者常存在血壓升高、心動過速、呼吸困難、口唇發紺等癥狀。通常情況下,患者較易呼吸暫停(短暫性),睡眠形態特殊,應加強其復蘇期間的觀察及護理干預,一旦出現低氧血癥或呼吸抑制情況,應立即實施氧氣吸入干預,檢測其血氧飽和度,并適當配合面罩加壓給氧,必要時積極配合醫生實施救治,若患者經治療后仍存在缺氧癥狀,則給予其氣管內插管,必要時嚴格遵循醫囑實施呼吸機輔助呼吸。②循環系統觀察及護理。監測血壓、心率水平,若血壓相較手術前降低25%及以上,表示其存在手術低血壓情況,若高出25%(或140/90mmHg以上),則代表存在高血壓;心動過速者,其心率水平在100次/min以上,心動過緩者則在60次/min以下。采用心電監護儀監測血氧飽和度、脈搏、心率、血壓、呼吸等生命體征。③一般護理。根據患者身體情況進行手術評估,協助患者合理更改體位,若患者麻醉未清醒,則可取去枕平臥位6h,確保其頭部偏向一側,防止出現誤吸?;颊咴谑中g后會受到相關因素的影響而較易出現低體溫的情況,因此護理人員應動態監測其體溫,及時發現低體溫的發生,并適當實施保暖增溫護理。麻醉后,患者的末梢神經感覺會有所遲鈍,其熱敏感性較差,應避免出現皮膚灼傷的情況。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低氧血癥、血壓異常、呼吸抑制、心律失常、低體溫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參考相關文獻[4],通過問卷調查表的方式評價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可分為十分滿意、滿意、不滿意,并將十分滿意、滿意納入滿意率的計算。1.4統計方法。計量資料以均值加減標準差(sx±)表示,兩組間均值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t′檢驗。無序計數資料兩組構成比和百分率比較,以頻數(f)、構成比(P)表示,采用Pearsonχ2檢驗;均由SPSS.21.0進行統計。兩樣本等級資料比較,采用Ridit檢驗,結果以平均Ridit值(R)表示;由DPS.7.05進行統計。α=0.05。

2結果

2.1并發癥。試驗組低氧血癥、血壓異常、呼吸抑制、心律失常、低體溫等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2.2護理滿意度。試驗組滿意率為94.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3討論

麻醉復蘇期是高風險時期,患者較易受到原有疾病的影響而出現相關并發癥,同時麻醉藥物、外科手術也可誘發并發癥的出現,強化其麻醉恢復期的病情觀察及護理干預,可控制并發癥的發生,降低死亡率[4-5]。伴鼾癥患者在睡眠過程中會出現憋氣,也可出現呼吸暫停,影響其正常氣體交換[6];同時影響患者的神經系統及心腦血管系統,因此在全麻手術后應強化其復蘇期的觀察及護理干預,解除呼吸抑制、呼吸暫停等癥狀,減少并發癥的發生[7-8]。綜合護理運用于術后患者當中具有良好優勢,主要體現在:①在患者手術后,持續觀察呼吸幅度、節律、頻率等,以及血氧飽和度、是否存在喉痙攣或喉頭水腫、是否氣管內插管、是否存在舌后墜或誤吸,可更有效地記錄和掌控患者的生命體征。②低氧血癥、呼吸抑制等術后并發癥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而患者在術后常會出現血壓升高、心動過速、呼吸困難、口唇發紺等癥狀,因此需要采取綜合護理對其進行觀察及干預。在氧氣停止吸入時,血氧飽和度處于90%以下,則表示患者存在低氧血癥。通常情況下,患者較易呼吸暫停(短暫性),睡眠形態特殊,應加強其復蘇期間的觀察及護理干預,一旦出現低氧血癥或呼吸抑制情況,應立即實施氧氣吸入干預,檢測其血氧飽和度,并適當配合面罩加壓給氧,必要時積極配合醫生實施救治,若患者經治療后仍存在缺氧癥狀,則給予其氣管內插管,必要時嚴格遵循醫囑實施呼吸機輔助呼吸。其與常規護理相比,可以更有效降低患者因出現并發癥而導致的死亡率。③采用心電監護儀監測血氧飽和度、脈搏、心率、血壓、呼吸等生命體征,協助患者合理更改體位,并確保其頭部偏向一側,防止出現誤吸;動態監測其體溫水平,并適當實施保暖護理,其有效提升了患者的術后舒適度,并控制了低體溫的發生率,提高了護理滿意度。全身麻醉后綜合觀察及護理干預,可從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的觀察及一般護理等方面出發,更好地預防和控制呼吸、循環系統的相關并發癥,及時發現問題并處理[9]。洪姝等[10]研究結果亦表明,有效的護理干預應用于全身麻醉下手術治療的伴鼾癥患者術后麻醉復蘇期,能夠更好地預防呼吸抑制、低氧血癥等并發癥,提高護理滿意度。由此可見,伴鼾癥患者全身麻醉手術后麻醉復蘇期接受有效的觀察及護理干預,可更好地預防和控制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邵兵,李宇柯,光洪德,等.麻醉后監測治療室全麻患者蘇醒延遲的原因與護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13):1222-1224.

[2]吳倩.15例伴鼾癥患者全麻術后復蘇護理[J].母嬰世界,2016,16(3):129.

[3]竇靜薇.循證護理對小兒鼾癥全麻手術蘇醒期患兒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6):180-181.

[4]朱怡霏,李莉.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治療小兒鼾癥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6,45(11):1049-1050.

[5]吳右彬.低溫等離子手術切除兒童扁桃體腺樣體50例療效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8,9(22):43-44.

[6]黃明愉,余文英,吳倩雯,等.淺談推拿法治療小兒扁桃體炎[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9,10(8):64-66.

[7]劉玉,李玲.保溫護理對全身麻醉患者術中應激及術后蘇醒影響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學,2014,21(7):1200-1203.

[8]胡春陽,蘆相玉,周旋,等.麻醉蘇醒延遲原因及優質護理效果分析[J].中國急救醫學,2016,36(z1):273-274.

[9]王晶,黃海琴,楊志峰,等.細節護理對外科全身麻醉手術患者麻醉蘇醒期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5,26(24):3742-3744.

[10]洪姝,王晶.全身麻醉下手術治療的伴鼾癥患者術后麻醉復蘇期間的觀察及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14):110-112.

作者:鄭秀根 蘇彩霞 莊秀娥 單位:泉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