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范例教學研究
時間:2022-05-11 09:44:55
導語:初中化學范例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范例教學是由德國的教育學家M•瓦根舍因提出的.范例教學法就是以典型范例為中心的教與學,使學生能夠從依靠典型范例到掌握規律,借助這種范例獨立地進行學習,并發展其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在化學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學習地位的強調,亟需化學課堂應變教為學,這就要求學生加強對范例的理解與內化,通過范例設計等方式,實現化學思想的理解與化學規律的運用.本文以滬教版為例,淺談范例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目標引領,創設主題性范例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結合化學目標及原理精心設計問題及步驟,將學習目標滲透在范例中,通過化學主題性范例的思路引領,讓學生實現對化學理論規律及運用的“內化”,進而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在《酸和堿的中和反應》的教學設計中,以“明白酸堿之間發生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理解中和反應的實質”作為學習目標,創設主題性范例.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對“白酒變紅酒,紅酒變白酒”實驗進行分析與猜想.在教師進行演示實驗的過程中,學生認真觀察與分析,理解“白酒”是堿溶液,向堿溶液中加酚酞試液,溶液變紅,然后再向溶液中加的是酸溶液,酸堿發生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紅色溶液變無色.在學習目標的引領下,強化主題,教師利用實驗臺上的儀器和藥品,自主設計實驗方案,來驗證自己的分析與猜想,即酸堿的中和反應.利用酸堿的化學性質,證明酸或堿的減少與消失.驗證有新物質生成,根據反應放出熱量,都可以判斷發生化學反應.實驗完畢,各小組進行交流實驗方案和現象,教師適當評價,促進學生對主題范圍內的化學規律的認知與理解,然后引導學生書寫化學方程式.
二、思想滲透,關注興趣性范例
九年級的中學生正處于感性思維發達、理性思維漸趨成熟的年齡階段,這一階段的認知特點與心理規律要求我們的化學教學既要關注興趣性范例,又要在教學中有效滲透化學思想.在《一氧化碳與二氧化碳》的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習目標確立了“結構———性質———用途”的教學思路,為了強化學生對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的理解,教師不妨設計“空瓶變癟”的趣味實驗,以“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的演示實驗的操作,來滲透化學思想在學生頭腦中的理解與掌握.準備礦泉水塑料空瓶一只,裝有高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首先,將塑料瓶中充滿二氧化碳.其次,往塑料瓶中倒入高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瓶子立刻變形,還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音,瓶子被扭曲得不成樣子,在桌子上痛苦地“扭動”.面對這一奇特化學情景,同學們驚呼連連,急于“探秘”.這時,教師抓住學生的關注焦點,順勢引導學生思考趣味現象背后的化學思想,并書寫化學反應的原理:CO2+2NaOHNa2CO3+H2O,以在直觀范例中強化教學效果,在興趣中滲透化學思想,將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化學范例教學中突出趣味性,本質上的化學思想的有效滲透,可以激發學生對化學世界的好奇心,促進對化學規律的探索熱情,加深學生對抽象理論的認知與理解程度,提高學生對化學科技小制作和課外實驗活動的求知能動性.
三、規律運用,歸納遷移性范例
為加深學生對CO2與CO的性質及規律的理解,并能夠在具體的范例中遷移運用,教師引導學生結合二者結構、性質的差異性特征,運用對比的思想針對“二氧化碳與一氧化碳的鑒別”巧設問題,讓學生通過化學規律反推CO2與CO的鑒別方法:⑴將氣體分別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是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是一氧化碳;⑵將氣體分別通入紫色的石蕊試液中,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的是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的是一氧化碳;⑶將氣體分別通過灼熱的氧化銅,能使黑色的粉末變成紅色的是一氧化碳,不能使黑色的粉末變成紅色的是二氧化碳;⑷分別點燃氣體,能產生聲響的是一氧化碳,不能產生聲響的是二氧化碳;⑸將燃著的木條分別放在集氣瓶口,能使燃著的木條火焰熄滅的是二氧化碳,氣體能被點燃,且產生藍色火焰的是一氧化碳;⑹將氣體分別通入血液中,能使血液變成櫻桃紅色的是一氧化碳,能使血液變成暗紅色的是二氧化碳.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借助典型的遷移性范例的設計,實現學生從化學知識的認知與理解到化學規律的歸納與運用,既能夠有效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又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科自信,使其對化學的認識全面而深刻.
四、合作學習,探究開放性范例
教師創設開放性教學范例,優化化學課堂的學習模式,本質是引導學生貫通的生活體驗與化學學習的有機聯系,讓學生對陌生的化學知識獲得“生活化”的深度理解,甚至進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在《金屬的化學性質》教學設計中,通常的學習目標是:根據金屬能否與酸反應及反應劇烈程度,比較金屬的活動性強弱.為了訓練學生的逆向思維,加深對這一規律的認知理解,教師不妨創設開放性的化學范例,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將生活與化學聯系起來,有不法商人將銅鋅合金冒充黃金高價出售,請你用自己所學化學知識來探討鑒別真假黃金的方法,并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加以驗證.學生根據“金屬越活潑,越容易和氧氣發生反應”的化學規律,根據金屬與酸的反應的劇烈程度判斷金屬活動性順序,聯系黃金的不活潑性,探討真假黃金的鑒別方法及原理:⑴取樣品,放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變成黑色的是假黃金,不變色的是真金;利用銅、鋅等多數金屬可以與氧氣反應,黃金在高溫下也不與氧氣反應的化學原理,加以驗證.⑵把樣品置于稀鹽酸或稀硫酸中,有氣泡產生,則該是假黃金,無現象是真金;根據與氧氣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比較金屬的活動性強弱來加以驗證,活潑金屬鋅可以與鹽酸或稀硫酸反應,總之,在化學教學中設計多樣性、趣味性、開放性的化學范例,有利于優化化學課堂學習模式,激發學生對自然世界的求知興趣與探索熱情,強化學生對于化學規律的深度理解及實際運用.因此,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科學創設教學案例,以豐富化學學科的理論研究,促進教學實踐的發展.
作者:陸明芹 單位: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實驗初級中學
- 上一篇:探究性實驗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作用
- 下一篇:初中化學融合教學研究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