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新課程內容選擇及知識體系構建

時間:2022-07-18 10:48:28

導語:高中化學新課程內容選擇及知識體系構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化學新課程內容選擇及知識體系構建

摘要:隨著國家新課改的大力實施,高中化學課程內容的選擇更加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課程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學生對化學這一學科的認知和吸收程度。高中化學新課程彌補了過去教學方式中“急于求成”而忽略過程探索的弊端,更加注重教學的階段性、層次性,更加注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關鍵詞:高中;化學;新課程;選擇;體系

今天的高中化學教學方式以學生的能力培養與興趣激勵為基準,與過去的教學方式相比,高中化學的課程選擇更加注重學生的需要。傳統的教學方式較之于學生個人的興趣和能力更看重學生期中和最終期末考核的成績,在這種觀念下學習化學的高中生對化學本身的興趣自然不高,最后培養出來的學生也不會是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高素質化學人才。伴隨新課改實行,一些不被學生“看好”的教學課程逐漸被在學生中很受歡迎的課程所替代。筆者將會在本文中穿插講述傳統高中化學教學方式的不足,并詳細指出高中化學課程的內容新建及其構建標準。

1高中化學課程內容的新建

教師在原先傳統的化學教程中一般圍繞化學元素與化學周期展開教學,十分重視學生對物質結構的記憶與掌握,而新課改對高中化學課程的要求偏重于學生對基本概念的掌握。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深化學生對基本概念的認知,突出化學物質、結構的重要性,通過進行不同類型的課堂小實驗提高學生的參與感。除此之外新課改對原先的高中化學課程內容進行了有條件、有意識地刪減,增加了一些與社會熱點相呼應的部分。這將利于增強學生對時代的責任感,培養學生的“社會主人翁”意識。

1.1更注重學生對基本概念的認識:人們對“化學基本概念”沒有一個具體的權威的界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這里所指的“化學基本概念”非具體、一般的化學知識的排列也不是幾個知識點的集中組合,而是學生在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理解、消化后對化學知識的總結性認知。調查發現,高中生對化學基本概念的認識具有步驟性、遞進性的特征。而重視學生對基本概念的認知意味著教師在化學教程中必須引導學生去思考,引導學生去概括,這是一個參與的過程也是一個發現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對老師所講的東西形成一個系統的體系才可以做出優秀的概括,這個過程無疑磨練了學生的思維,鍛煉了學生的總結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化學課程素養。

1.2更具生活化、時代化:化學是一門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它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項與社會發展緊密相連的重要技術。今天人們所面臨的許多問題諸如資源、環境、戰爭等無一例外都與化學分不開。因此,如果高中教程能夠幫助廣大學子對化學形成一種正確的認知,并對化學知識有總體的把握,毫無疑問對社會對人類的發展會有長遠的意義。新課改在化學教材中增添了許多與我們的社會生活關系密切的部分,化學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帶領學生研究分析化學與人類與社會的關系。這將會拉近化學這一學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使學生積極的融入到我們的教程中而非單單的接受化學教師傳遞給學生的知識。研究與社會熱點相關聯的化學問題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增加學生對時代對社會的責任感。在高中化學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領學生對與化學相關聯的社會熱點進行分析,并非教師機械的教授,學生被動的記憶。高中化學新課程時代化、社會化的特點為教師進行化學教學提供了多樣性,也為學生學習化學提供了個更大的空間。對與化學相關的社會熱點的分析培養了學生的主動性以及辯證分析的能力。事實上只有將化學與我們的生活聯系起來,化學這門學科才更加有意義,他的貢獻才更大。學生只有學到與社會與生活相關聯的化學知識,才能更好的適應我們的社會,對我們的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1.3更注重探索、發現:我們現在所了解到的化學知識都是前人在實驗中探索發現的結果,通過這個過程得出的認識是深入的、多方面的。然而傳統的化學教學方式過分看重書本中已有的結論而忽略了探索的過程,學生未能對化學知識、化學原理形成具體、抽象的認識,只停留在僵硬記憶的階段。然而“結論得出的過程與方法”同樣重要。新課程在內容選擇上則更重視“發現結論的過程與方法”。這種對傳統教學方式的突破有利于學生個人學科素養的提升。新課程中“發現結論的過程”不再是過去教師居首位,學生只配合的方式,而是一種顛覆教師與學生地位,“學生為主體,教師配合”的方式。從問題的提出、策劃到方案的執行、總結都需要學生全程投入、積極地參與,教師只負責引導。這種改變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探究、總結、合作能力。

2新課程的知識體系

新課程十分重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靈活運用以及學生化學素養的提升。新課程改變了原先的學科體系,突破固有的學科思維,集合不同的部分形成了階段性、體系化的教學模式。新課程的各部分既有聯系又相互統一,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結合”。高中生在初中階段已經接觸過化學這一學科,心中已經對化學有了一個基本的認知。教師可以把充分利用這一方面對學生進行更多樣多方面的引導,在先前努力的基礎上進一步壘實學生對化學這門學科的認知。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與化學概念、知識有關的小實驗之類de活動提高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增強他們對化學的“好感”。此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把握好化學概念和化學知識的關系以及化學基礎概念與核心概念之間的關系,并將他們系統化、具體化。重視學生對化學概念的把握是新課改創造性的一舉,高中化學也應當必須幫助學生建立起對化學概念的認知并不斷深化。這個過程需要的不是學生對核心以及基礎概念的僵化記憶,而是需要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自己去探索發現從而得出對概念以及化學原理吃的認知。

3結束語

總而言之,化學教學新課程的選擇與知識體系的新建,有利于學生對高中化學課程有進一步的認識,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這個過程需要師生的配合、社會的認可,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需要長期努力的過程。教師必須要大力支持新課改的進行,配合學校要求重視學生主體性,重視教學進程的階段性、遞進性。

作者:李翠華 單位:湖北省通城縣二中

參考文獻:

[1]周卓娜.高中化學實驗改進的探究與實踐[D].湖南師范大學,2013.

[2]張宮開.提高高中化學習題課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2.

[3]王悅.中日高中化學教材中的實驗編選及其教學特點比較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