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課程思政元素分析

時間:2022-12-17 09:30:00

導語: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課程思政元素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課程思政元素分析

[摘要]化學工程工藝專業課程思政融合改革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和目標。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將民族化學工業發展大事件、核軍工文化、“工匠精神”和工程倫理等思政元素“潤物細無聲”地穿插于各章節的知識點中,通過案例培養教育大學生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覺悟和意識。以專業課堂教育為主渠道,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采用專業課教學與“課程思政”結合的教育模式,強化課堂育人責任,實現專業課教學過程中立德樹人的綜合培養目標。

[關鍵詞]課程思政;化工專業;核軍工文化;工匠精神;工程倫理

“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1]?!罢n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的基礎性和全面性工作,要把各種與思想政治有關的教育元素滲透到課程之中,對學生的思想意識、情感態度、言行舉止等產生潤物無聲的影響?!罢n程思政”的工作原理為深挖、凝練學科和專業蘊含的思政元素,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外的所有教育環節中實現德育教育,使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合力,實現立德樹人在空間上的全覆蓋。

一、化工類專業實施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分析

隨著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與世界經濟的發展深入融合,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出國門,參與到海外投資中。企業發展的變革促進了行業對人才要求的提升,尤其是化工行業,不僅對人才的技術技能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還格外重視受聘人員的思想道德素質[2]?;I要培養大量能為區域發展提供良好服務的應用型人才,就必須開展課程思政教育,在傳授專業知識和培養實踐能力的同時,采取隱性的手段滲透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的綜合素養、職業精神都能有所提升,讓他們成為德技雙馨的優秀人才[3]?;ゎ悓I課實施課程思政的重要性集中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糾正以往只重視專業知識傳授,而忽視思想引導的偏頗,為實現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提供堅實的基礎;第二,促進教師反思課程教學,推進教師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進行全面改革,既要實現知識的完整傳授,又要發揮好作為學生引路人的作用;第三,課程思政的實施必將對化工人才產出質量起到正向作用,有助于增強我國化工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二、“立德樹人”背景下化工類專業課程思政推進的具體路徑

化工專業課程思政的實施應注意以下幾方面:(1)采用合理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情感與價值觀,將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價值引領整合到一起。(2)把做人道理與處事原則融入課堂教學,使學生具備民族振興的強烈責任感。(3)充分發揮教師的重要作用,從教學內容中挖掘思政元素,培養學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職業精神[4]。具體推進路徑如下。1.介紹民族化學工業發展大事件,增強大學生對民族化學工業發展的責任感。在中國化工史上,發生了許多里程碑式的大事件,也涌現出許多杰出的科學家和企業家,他們為祖國的化工事業奮斗終生,建立起了中國現代化學工業的大廈。如我國“化學工業之父”范旭東先生[5],目睹國家的積貧積弱,毅然投入國家化學工業的建設中,先后創建久大精鹽、永利制堿、永利化學等公司。抗戰爆發后,日本侵略者威逼利誘,想收購永利堿廠和南京硫酸銨廠,均被范旭東斷然拒絕。在范旭東先生逝世后,毛澤東同志為其題下“工業先導,功在中華”的挽聯。范旭東先生的風骨和情操,充分體現了其愛國主義精神和人格風范。又如我國著名化學工程師侯德榜院士發明的“侯氏制堿法”[6],不僅打破了歐美對中國制堿業的壟斷,而且實現了技術的突破和創新,使我國從純堿進口國轉變為出口國。尤為可貴的是,侯德榜院士將該工藝進行公開,讓全世界所有國家受益。該制堿工藝充分體現了我國科學家艱苦卓絕的創新精神。再如王承書院士[7],一生三次“我愿意”,三易其志,為我國的核彈事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從理論物理到熱核聚變,再到鈾同位素分離,三十載隱姓埋名,精研級聯分離技術,生產出符合使用規格的高濃鈾產品,為原子彈的爆炸提供了最重要的原料保證。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從封閉型石油和化學工業國家蛻變為開放型世界石油和化學工業大國;從初期簡單的初級產業結構,升級為體系化、高端化、差異化、綠色化的產業結構;從傳統要素投入型驅動,轉變為科技創新型驅動。1978年,化學工業總產值僅為758.5億元,利潤總額僅有169.7億元,經過40多年的艱苦奮斗,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規模得到了極大增長,2020年總產值達到16萬億,是1978年的210倍。2.引入核軍工文化,增強大學生的家國情懷,傳承奮斗、奉獻和擔當精神。核軍工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組成部分。作為中國核工業的第一所高等學校,東華理工大學的基因里就嵌入了核軍工的因子[8]。東華理工大學畢業的化工學子,相當一部分人進入了核行業。在化工專業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引入核軍工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既能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洗禮,也能傳承核軍工基因,不忘初心的東華人本色。在四大化學基礎課和化工專業課程中,通過引入核軍工精神,如“兩彈一星”精神,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事業高于一切,責任重于一切,嚴細融入一切,進取成就一切”的核工業精神內涵,融入日常學習與生活的一言一行。在傳承核軍工精神的基礎上,還要深刻理解內涵,闡述和創新精神內涵。如在“化工原理”精餾內容的講解中,引入余國琮院士在重水分離中的杰出貢獻,他不負國家重托,出色地完成了重水分離,并豐富了精餾的理論基礎;又如在“分析化學”講解中,引入“老黃牛”宋金如的先進事跡,她耕耘不已老驥志,鮐背之年依然堅守在實驗室,一次次刷新鈾元素檢測的精度;再如在講授“化工原理”的分離工程內容時,可引入“戈壁紅柳”周義朋博士的“榜樣力量”,他在荒漠戈壁堅守10余載,提出微生物地浸采鈾技術,為我國鈾資源安全竭盡所能。通過對核軍工精神的闡述和思政元素的挖掘,給學生傳達“姓核是出身,興核是使命”的特色特質,樹立“以身許國”的報國情懷和“甘于奉獻”的擔當精神。3.弘揚“工匠精神”,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工匠精神”是職業精神的升華,其核心特質是敬業、精益求精和創新。當下我國各行各業正處于變革時期,敬業和技術創新是解決“卡脖子”問題的決勝法寶。因此,培養大學生的“工匠精神”不僅是培養面向高等及職業教育能勝任技術要求的專業人才的過程,還是培養具有一定覺悟、勇于奉獻,在國際高技術產業競爭中能參與技術制高點競爭的領軍人物的過程。弘揚“工匠精神”有助于大學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職業素養,所以需要深入普及“工匠精神”的內涵,從思想高度引導學生強化對這一精神的認同[9]。以“化工原理”課程為例,可以通過引入離心泵氣蝕等工程案例,用化工原理專業知識分析事故的原因,強調在系統設計計算中嚴格遵守設計標準和行業規范,促進學生建立責任意識和職業道德感。播放與課程相關的《大國工匠》視頻,引導學生對“工匠精神”展開討論,弘揚和繼承“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專業自豪感,初步建立嚴謹的工程思維和創新創業意識,從而將個人發展、社會責任和實現中國夢緊密聯系起來。還可以播放“海斗一號”的相關視頻,由潛水器10,907米下潛記錄,提出在該深度潛水器所承受的壓力問題,從而與流體靜力學方程結合起來,以實際問題為導向引出理論知識點學習。在“化工工藝學”合成氨一章的授課中,可引入合成氨的發展歷史,從能斯特誤用熱力學數據導致錯失合成氨發明的榮譽、能源供應變化驅使合成氨反應溫度的改變,到人工模擬生物固氮的研究,科學家對合成氨技術的探索一直在路上,并精益求精,從未懈怠。大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基礎理論知識,更需要學以致用,具備使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匠意識和動手能力。因此,需要在化工實踐環節的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如在“化工原理”實驗、專業實驗和生產實習等實踐環節中以準確地操作示范引導學生,采用嚴格的標準和步驟要求學生掌握操作要領,提交規范的實驗報告,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態度、精益求精的科學精神、不拘現狀的創新精神等。4.融入化工工程倫理,培養學生的安全與環保意識?;I的使命是培養化學工程師。一個工程技術人員,只有精湛的技藝而缺乏必要的工程倫理,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對大學生進行工程倫理教育,是培養學生職業道德、安全與環保意識的重要途徑,關系到所培養的人才能否在關鍵時刻發揮正確作用的問題。化工工程倫理包含職業道德情操和社會需求、公共安全等社會倫理??茖W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是通往天堂之路的大道,也能是開啟地獄之門的鑰匙。如何利用好這把“雙刃劍”,關鍵在于掌握技術方法的人是否具有正確的專業倫理。化工行業已涉及國防、民生的各個方面,當下正面臨技術和產品快速更新的現狀,眾多的化工工程師在項目決策和產品開發中面臨的倫理沖突不可避免,如產品質量安全、危化品生產與管理、三廢的排放與治理等均包含重大的工程倫理問題。因此,通過化工工程倫理教育,積極引導學生在化工生產與科學實驗中樹立安全與環保意識是非常必要的[10]?;すこ處熞獙W以致用,科學知識掌握在具有正確價值觀的人的手中是人類的福祉,掌握在唯利是圖的人的手中可能貽害社會,這就是一個倫理問題。因此,加強工程倫理教育必不可少。如在“精細化學品”或“化工工藝學”課程中播放遠離毒品的警世教育片《毒品的危害》,告誡學生遠離毒品,不能為了個人利益,走向公共利益的對立面,否則將面臨牢獄之災和嚴厲的法律制裁。這一點在著名科學家弗里茨·哈伯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驗證。哈伯創造性地發明了合成氨,實現了氮肥的工業化生產,本該是銘記青史的偉績。然而,他被利益所誘導,在納粹的驅使下,不僅將合成氨技術用于生產炸藥投入戰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給各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傷害,他還從事生化武器的研究,最終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又如在“化工設計”中討論美國化學工程師協會和我國對化學工程師職業道德方面要求的共性和差異,引導學生積極討論,突出人類福祉、人類安全和忠告其雇主或客戶的共性。采用具體案例引導學生分析引起事故的直接和間接原因,啟發學生運用所學,實現預防事故的可能性,引導提出整改措施。培養大學生“關愛生命、愛護環境、注重安全”的價值觀,使大學生認識到正確的工程倫理價值導向,切實履行社會責任,不為利益所驅使而違背職業道德。

三、結語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應充分結合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核心內容融入課程思政。在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將民族化學工業發展大事件、核軍工文化、“工匠精神”和工程倫理等思政元素“潤物細無聲”地穿插在各章節知識點中,使之自然搭配并相得益彰。在授業的同時,還應傳道,使化工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合力,實現立德樹人在空間上的全覆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過程,除了課程思政教育外,還應該融入學生的日常管理,營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潛移默化、逐步滲透,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6.

[2]許前會,武寶萍,朱平華,等.化工原理課程思政案例庫建設初探[J].云南化工,2020,47(11):196-198.

[3]王磊,杜薇,管國鋒.化工原理課程思政建設探索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20,37(5):19-25.

[4]鐘勁茅,鄧芳,蔣華麟,等.“立德樹人”導向下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探索———以日用化工課程為例[J].南昌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3):95-101.

[5]郭麗,周志強,陳立鋼,等.化工安全與環?!罢n程思政”教學改革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19,36(4):31-34+89.

[6]曹明.化工先導———范旭東[J].國企管理,2019(Z2):64-67.

[7]何軒.為了家國,只問初心,無問西東[J].軍工文化,2018(Z1):121-123.

[8]江光亮.凝練核地學特色,光大核軍工文化[J].軍工文化,2013(2):66-67.

[9]陳福山.STEAM教育理念下本科論文環節對化工類本科生工匠精神塑造的實踐初探[J].教育現代化,2019,6(97):170-171+180.

[10]于靖,徐心茹,周玲,等.強化工程倫理教育,增強綠色化工理念[J].化工高等教育,2019,36(6):1-6.

作者:張志賓 吳勇川 鄭志堅 柳玉輝 劉云海 單位:東華理工大學 化學生物與材料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