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課堂教學分析論文
時間:2022-07-23 02:41:00
導語:多媒體課堂教學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教育提供了新手段,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是對舊的教學模式的挑戰,在新的教學技術,教學手段下怎樣組織課堂教學,是關鍵問題。筆者在此與大家共同探討兩種新的教學模式,意在拋磚引玉。
關鍵詞中學化學教學多媒體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教學技術的提高,為教育創新開辟了一條廣闊的途徑,通過對多媒體及多媒體網絡和傳統化學課堂教學的研究,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和新的教學方法是中學化學教學改革中重要的一項任務。
一、問題的提出
教育作為傳遞人類文化遺產和促進人類的自身發展的一種重要方式,它一方面受到社會發展的影響,另一方面又對社會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當代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各種各樣的新技術,新觀念,新理論層出不窮,它不僅對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對我們原有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產生了具大的影響和沖擊。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學教學實踐中普遍采用以黑板、粉筆、掛圖等簡單用具為教學載體;復習舊課——講新知識——鞏固運用——檢查評價,為教學模式;以老師講學生聽、學生記的“滿堂灌”為教學方法。這種舊的教學技術,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對“創新教育”和“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的推廣不僅沒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在某種意義上起著阻礙作用。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現代教學媒體特別是以計算機為中心的現代化教學媒體,逐步為廣大中小學所采用,為教育注入了“現代化”的理念和新的生機。多媒體技術和多媒體網絡進入課堂,把學生帶進了一個聲、像、圖、文并茂的新天地。多媒體課堂教學是根據教學目的和教育對象的特點,通過對教學策略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教學媒體,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共同參與教學過程。突出教學重點,化解教學難點,形成合理的教學結構,使學生在最佳的情景中學習,那么,在這種情況下,課堂教學的模式和方法就大不同以往,這就要求我們對新的教學模式和新的教學方法進行探討和研究。
二、對多媒體課堂教學的探討
目前在中學化學多媒體課堂教學中,采用著多種教學模式,有“引探模式”、“情景導學模式”“模擬式”“網上交流式”等。下面筆者就目前采用較廣的兩種模式“引探模式”和“網上交流式”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引探模式
1、模式介紹
該模式結構如下圖:
該模式的內涵及操作程序是: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及學生的認識水平,動用電教媒體(包括傳統媒體)向學生提出問題(伏疑引思)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因,促進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帶著問題實驗探索、討論。(帶疑探索)在初步探索討論基礎上,教師根據課堂的反饋信息,調控教學過程再提出新問題,引思設疑,解決問題,(導思點撥,議論解疑,研究引伸)。
2、教學案例
下面以高中新教材第二冊第六章第四節苯酚為例,談談引探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實施。
教學過程設計:首先,用投影儀打出問題,苯酚的結構與醇的結構相似又不同,由此預測其性質如何?發生反應時斷鍵情況如何?接著,實物展示、學生實驗探索萊酚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討論總結。然后,教師將討論結果總結歸納,并動畫演示、小結。接著,引導探索:①苯基對羥基的影響。
追問,由烷烷、甲苯中甲基的性質差異來推測苯基對羥醇基的影響。苯酚能否電離出H+,怎樣驗證,設計實驗證明,碳酸與苯酚酸性的強弱。
②羥基對苯環的影響
實驗演示苯酚與濃溴水的反應。
動畫演示苯酚的鹵代反應過程并小結
最后,總結并留討論題目(a)苯與苯酚性質比較,如何檢驗苯中含有苯酚?如何分離?
(b)化工系統和煉焦工業的廢水中,常含有苯酚,在排放之前必須處理,請提出處理方案。
這樣一來,這節課在教與學的關系上,體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辨證統一。強調了知識與能力的統一。在教學方法上讓學生理解學習過程。掌握思維方法,自覺主動探索,在教學手段上,利用多媒體將一些疑難問題,抽象問題簡單化、明了化,促使教學結構優化,提高教學效率。
3、模式簡評
通過這一實例,可以看出這種“引探模式”優點突出。其優點在于能促使學生帶著疑問在教師指導下層層深入,自己去探索。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地位,與那種“填鴨式”教學明顯不同。教學過程應該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過程,使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探索、學會歸納總結。而不是一味地接受和記憶。在這一點上該模式充分體現了其優勢。這種模式的缺點在于利用該模式教學,對課前設計的問題要求較高。問題要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并能使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能切實可行地設計實驗去探索、去討論。否則就很難達到良好效果。
下面就另外一種模式“網上交流模式”談談自己的看法
(二)、網上交流模式
該模式教學是在多媒體網絡環境下實施的。該種模式大致可歸納為:初視全境——誘發動機——提出課題——網上搜索——網上協作——小結——網上測式——延伸。這種模式的教學,可以盡可能地創設能在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表現學習主題的多種情境,以便供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隨意進入其中任一種情境去學習。然后圍繞該問題展開進一步學習,對給定問題進行假設,通過查詢各種信息資料和邏輯推理對假設進行論證。根據論證的結果制定解決問題的行動計劃,對反饋信息加以吸收,補充和完善原有認識。這樣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該模式中網上探索環節,可以使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采用適合自己的不同的學習方法和策略。這樣每位學生通過努力,都有能在自己天賦所及的范圍內得到最優化發展,做到因材施教。網上協作環節可以使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得到了充分交流和及時反饋,有利于學生協作意識和協作能力的培養。網上測試、網上小結有利于學生總結、表達能力的培養。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課題,引導學生探索,并及時進行信息的反饋與交流,這樣在整個群體學習過程中教師是該過程的設計者、協作者。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該模式下的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和課件制作。另外,網絡課堂教學客觀上有在一定的松散性和不確定性?,F在每節課四十五分鐘,這樣在一堂課內容完成整個模式的流程,是非常緊迫的。
三、思考
當前課堂教學仍然是化學教育教學的主要方式。要想使課堂教學達到理想境界,不論使用哪種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最關鍵還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體。只要能夠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一切啟發式、發現式以及有關的教育思想,模式和方法,都可以發揮其最大效益。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可以強化課前研究,只有課前研究進行充分,才能上出高質量的課;可以優化教學過程,許多概念、抽象現象、規律等都可以做到由難到易的轉變。而且生動形象使學生感興趣。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但是利用多媒體教學,也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思考,比如有些教師認為教育改革就是技術改革即用電腦取代教師、黑板、粉筆。有的幾乎每節課都在播放內容,動態的畫面,千姿的文字等??芍^十分豐富,老師成了“放映員”喪失了主導者的地位,學生成了觀眾,喪失了主體者的地位。這樣會扼殺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的形成,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另外,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化學實驗是化學理論賴以產生和發展的基礎,是不可取代的,用多媒體來實驗,沒有讓學生親自操作、親自觀察、更能使學生獲取第一手資料。弱化了部分實驗功效。不利于培養學生勤于動手、動腦的好習慣。不利于培養學生耐心、機警、細心、耐挫等良好的心理。再者,利用多媒體教學與教師講演式教學相比前者在師生感情交流方面的效果要弱于后者。教師言傳身教,以身示范的教育功效受到削弱。對于教師及時發現學生思想動態,并給于正確引導帶來不便。
總之,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其功效不容置疑,與傳統教學相比,優點多于缺點。積極進行多媒體課堂教學研究,充分吸取,二者的優點努力提高教學效果是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筆者在這里淺談了一下用多媒體和多媒體網絡進行課堂教學的兩種常用模式,意在一為提醒同仁重視此等問題。二為拋磚引玉。在教學中只有深入研究和實踐如何充分而恰當地設計、開發、運用計算機多媒體,使之與其他手段有機相結合,優化課堂教學,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才能體現出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真正價值。
2002年10月26日
參考文獻:《中學化學高中教材》(人教版)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電化教育學》
《中學化學》
- 上一篇:干部工作中民主思考論文
- 下一篇:全民環境教育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