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育中學生情感培養方法探究論文
時間:2022-11-19 04:47:00
導語:化學教育中學生情感培養方法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育學家認為: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也是一種特定環境下的人際交往活動。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沒有一個行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為動機。"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其情感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與質量。教師應該充分挖掘刺激學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運用適當的途徑和方法,激發學生健康、積極的情緒體驗,以優良的情感去激發學生,促使學生自覺接受教育。因此,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有認知方面的信息傳遞,更要有情感交流。
教育學家認為: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也是一種特定環境下的人際交往活動。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沒有一個行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為動機。"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其情感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與質量。教師應該充分挖掘刺激學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運用適當的途徑和方法,激發學生健康、積極的情緒體驗,以優良的情感去激發學生,促使學生自覺接受教育。因此,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有認知方面的信息傳遞,更要有情感交流。在化學教學中強調情感教育,應該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及認識過程、認識特征,遵循優良情感發展的一般規律,就化學學科特點而言,為了做到以上方面,我們應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深入學生創設情感
教學是師生的雙向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比信息交流更快更強烈。所以,教師的心理狀態,教師的情感因素對課堂情緒有直接的影響,起決定性的作用。因此作為教師應該深入學生群體,全面了解學生心態。由于情感具有固有的遷移、擴散和感染的特性。在既定的時間和范圍內,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與之相關的事物上。根據情感的特性在實施情感教學時,教師首先應該以自身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去感化學生。其次,在施教時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這就需要教師深入到學生群體中,了解學生非智力品質、習慣用的學習方法、接受和運用知識的靈敏度、學生的困難、興趣愛好、性格特征、道德水平、心理素質等各種因素。只有把握住學生,才能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一堂課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受課堂情緒的影響。課堂情緒是在課堂教學情境的作用下在學生心理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情緒情感,它反映出課堂教學情境跟學生心理間的關系,課堂情緒表現有多種,比如:積極;沉悶;消極等等。各種類型的課堂情緒直接制約著教學效果。因此在化學教學中即可根據學生現實情況來創設相應的情景,進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在積極向上的氛圍中接受知識,同時學生們會有一種愉快的心情。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為此作為科任老師,應該時常參加同學們的班會、生活會、家長會等活動。學生得病了,應一道隨其他同學去醫院看望?!皭凼切撵`的呼喚”,用愛心去打動每一個學生,他們就會對老師“親”,就會喜歡你教的化學課,這樣就為情感教育奠定了堅實的根基。
二、適時鼓勵激發情感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鼓勵性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適時的對學生進行鼓勵性的評價,是使激發學生情感的關鍵性措施。鼓勵性評價是指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運用簡單、適當的鼓勵性用語來達到師生情感交流的活動。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成功和失敗。在學生獲得成功時,及時進行鼓勵性評價,使學生及時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認識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并將價值進一步觀念化,進而轉化為獲得進一步成功的動力。相反在學生遭到失敗時,幫助學生在失敗中挖掘積極因素并且尋求失敗的不利因素,更要及時進行鼓勵性評價,使學生體驗到溫暖,認識自己能力、不足和教訓,進一步激勵學生的情感,爭取獲得更大的成功。尤其是教師對待差生的的態度直接制約著學生的情感培養。作為教師應該在全面了解學生的過程中,分析、思考差生學習差的原因。對他們進行適當的鼓勵教育,以期盡快走出失敗的陰影。差生的學習現狀以及產生過程和原因并不完全相同,多種因素集中到一點,即他們都是在學習過程中經歷了數次失敗后,隨著失敗的積累、同學的評價和科任教師的評定,逐步形成了失敗者的心態,喪失了學習的興趣,表現為學習消極、缺乏信心,有的學生雖經補課,不但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加劇了他們的失敗心態,致使教師束手無策。在情感教學中,實施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的原則,適時加強鼓勵是溝通師生情感的橋梁,激發學生情感的基礎,尤其針對學生苦學、厭學現象,更要發揮鼓勵的動力功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培養,增強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學藝術,引導學生體驗積極的情感,使苦學、厭學的現狀轉化為”樂學”、”好學”。在化學教學中,對許多難點知識的分化,教師必須運用恰當的方法,做到深入淺出,讓學生易學、易懂、易記。讓學生品味成功學習的歡樂,回味鼓勵教育的樂趣。例如在高中化學”氧化—還原反應”這一難點教學中,化學教師就可以采用對比、聯想、濃縮、提煉等方法,使其中涉及的氧化與還原、氧化劑與還原劑、化合價升高與降低、電子得與失等諸多概念,清晰、明了地被學生所理解和接受,對學生進行鼓勵性提問,適時發揮學生的主管能動性,進而學生感到的不是這部分知識的雜亂、難記,而是有序、有理、有趣,特別是可讓差等學生從對比中領悟到”對立統一”、”物質不滅”等閃耀人類智慧之光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錘煉學生的科學思維。因此作為一名化學教師,不但要有淵博的知識,還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關心他們,愛護他們,鼓勵他們,使他們樹立學習信心,戰勝困難,這就要求教師要真誠地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賴感。讓學生從心理上接納你,在行動上接近你,從思想上樂于接受你的教誨。尤其是對待后進生更要給予溫暖,給予理解,給予尊重,給予幫助。
三、情理兼顧培養情感
〝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在化學教學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和科學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愛科學的情感,是化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在這一點上,化學較其它學科有著許多獨特的優勢。但必須采取適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方式、方法,做到有理、有據,以理育情。例如,在教學中,要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融化學原理和規律于工農業生產實際和社會生活的應用中,一方面讓學生了解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用具體生動的事例向學生證明,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化學工業獲得了飛躍發展,我國的化學科技工作者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以此激發學生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在講"元素化合物"內容時,可結合我國的豐富礦產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的新成就,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在實驗教學中,要積極創造條件,指導學生認真操作、細心觀察、大膽探索,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創造的科學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在一定時間和范圍內,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移情到與此相關的一些物上,此即情感的感染和遷移功能。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校長肩負的重大責任對他的精神世界--他的道德情操、智力素質、意志品質提出了許多要求。其中一個最重要、最主要的品質就是:深深熱愛孩子。
"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徑是教師用愛心和真誠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過理之化人"。教師應該善于將深厚的情感傳遞給每一個學生。為此,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心理學調查表明,積極的師生關系促進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學生在學習中需要滿足交往、溝通、探索的欲望,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積極為學生提供交往、溝通和探索的機會。例如,在化學教學中,可以多給學生動手實驗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討論和辯論時,讓學生據理力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促使他們在相互交流中達到啟迪思路、發展思維,動情、曉理、端行。教師要盡力做到對學生不指責、不呵斥、不急躁,多給予熱情鼓勵和引導。這樣,學生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更加熱愛學習。其次,在課堂上,教師要以富有情感、生動形象的語言,點燃學生興趣的火花,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感到教學內容生動有趣。教學語言要飽含對學生的引導,凝聚對學生的期望。如經常用''''你能用幾種方法解決這個問題"、"誰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請你來試試,好嗎"之類的言語,引導、激勵學生積極思維,及時給予肯定性評價。總之,要用真情感染學生,激起學生以積極情感投入學習實踐活動中。
四、梯度教育探索情感
心理學家認為:人有一種自我實現、獲取承認、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敗在學生的心理上會引起不同的情緒。所以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注意設置教學內容的層次和梯度,根據班級學生實體的具體情況來尋求適應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創造更多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取得學習上的成功,使他們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教師在組織教學測驗或考試時,要精心設計試題,不要讓學生考得灰溜溜的,覺得自己怎樣努力也學不好,要讓學生從考試結果中知道他們已學到了知識,有所收獲和提高,這樣學生就能產生積極的學習情緒,誘發出對化學學習的內部情感動力。教師通過“引導式教學”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抓住學習中的重點、難點;啟發學生,準確理解化學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培養學生學科能力;探索學生的學習情感。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有更多的成功機會,從而增強學習化學的信心。我國化學家戴安邦先生也曾指出:“只傳授化學知識和技術的化學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學教育要求既傳授化學知識和技能,又訓練科學方法和思維,還培養科學精神和品德。”
如果學生將學習活動、求知欲望作為自己的優勢需要,則他們就會產生熱愛學習、追求真理的情感。一個有嚴重厭學情緒的學生,他就會將學習看作是一種沉重的負擔或累贅。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必須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合理正當的需要,以利于形成自己的高尚情操;同時,又必須使自己的較為低級的情緒變成較為高級的情操,從而使自己的需要受到這種高尚情操的支配和調節。在化學教學中,可聯系生產、生活及科學實驗的實際,提出一些學生熟悉的,卻又難以解釋或解決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例如,在講"原電池原理及其應用"時,教師可這樣導言:大家知道,鋼鐵制品在潮濕的空氣中極易生銹,為此全世界每年損失的鋼鐵占當年鋼鐵產量的20-30%,而在干燥的空氣中鋼鐵制品卻不易生銹,這是為什么?怎樣保護鋼鐵制品?此時,學生的求知欲望一定會油然而生,揭示課題便是水到渠成之事。學生一旦對自己困惑不解的問題有了深刻的認識,就會獲得極大的心理滿足,進而產生對科學的熱愛和對真理的追求之情感。公務員之家
總之,在化學教學中加強對學生情感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很多,教師應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積極探索和不斷創新,達到寓教于情、寓教于樂,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實現再創造的愉快活動過程。由于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它不僅是知識的傳遞過程,而且是情感交流的過程。師生感情越融洽,課堂氣氛越活躍,學生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從而輕松愉快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是當解決的問題愈困難,所作的努力也愈大,情感也就愈強烈,當問題得到解決就會有成功的喜悅和自豪感出現,愈能促進其它問題的解決,愈能提高學習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因此在化學教學教育過程中,尊重學生的情感,充分掌握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產生的情感,充分發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促進學生智能發展,將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化學教學論》劉知新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3
《素質教育概論》肖文娥王《心理學與認識的批判》皮亞杰發表1925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4第四期
《天演論》赫胥黎1893
《中學化學實驗教程》戴安邦四川省教育廳1941
德林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1
- 上一篇:黨組開展六比六創實施方案
- 下一篇:我國民族舞蹈文化實質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