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學困境應對措施
時間:2022-03-27 09:37:26
導語:化學教學困境應對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教育是以理論為基礎,培養能夠適應生產服務一線的職業技能需要,具備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高職化學教學作為基礎課程,側重于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結合,技能與專業的結合,強化實驗課程教學力度,注重學生能力培養,以學習與實際工作中所需、夠用為基本教學衡量標準和目標,重點突出,既滿足高職化學教育的基本要求,又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
(一)在理論課教學中,以“夠用”為衡量標準
所謂的“夠用”就是既要滿足高職培養目標,又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際理解力。高職化學教學課程所涉及的知識范圍面較廣,涵蓋了大量的化學理論,在高職教育培養過程中,教師要對課本進行選擇,將知識重組,根據今后工作崗位所需定位培養,刪減繁雜且在實際工作中無法應用的化學理論知識。
(二)在實踐教學中,以“體驗”為教育重點
高職化學是一門有別于其他學科的特殊科目,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在實踐教學中,通過實驗能夠將理論知識真正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活化理論知識,讓學生在體驗中掌握技能,驗證和探究理論的合理性。采用實踐體驗教學模式是高職化學教學中的重要舉措,所占地位舉足輕重。
(三)在學生能力培養上,以“創新”為特點
原子和分子的物質研究組成了化學,它區別于其他學科又與其他學科緊密結合,具有特殊的創新性。高職化學通過實踐教學課程訓練學生的搜集材料、設計實踐方案、進行操作并記錄實驗結果,對數據進一步分析并進行討論的綜合能力,這一系列的過程是提升大學生素質的重要方法。與此同時,實驗需要通過團隊合作完成,對實驗藥品的處理和正確使用,可以培養學生人際交往、團隊協作、環保意識、責任擔當以及法制意識等?;瘜W教學史的學習能夠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認同感,國家在化學方面取得的成果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科學研究的態度。
二、高職化學教學中的困境
高職化學教學中的困境無法更好地滿足高職化學教學要求,總結起來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忽視高職化學教學的重要地位
高職教學培養學生的目標定位是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強調應用技能,這就強調在教學中要有所偏重,夯實基礎是根本。高職化學作為基礎學科,具有實踐性強,應用范圍廣的特點,卻往往被排擠為次要科目,成為專業課程的輔助知識,沒有充分給予化學應有的地位和重視程度,影響了高職化學教學水平的提高。
(二)減少了高職化學教學的學時配備
高職教育有其特殊性,注重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并強化實際操作技能,這一點無可厚非。但以實訓教學為重點的同時,卻減少了理論課程的教學,重操作輕理論的現象在高職教育中普遍存在。僅以高職化學一門課程為例,在調查研究中發現,一般高職院校進行化學教學課程設置時,按照18周計算,一周4學時,設定總學時為72學時。單從課時數上看,安排合理,但是與化學課程所涉及到的講授內容看,卻嚴重不足。
(三)高職學生化學基礎弱
高職學生生源主要分為中職升高職的學生和高考沒有進入一、二、三本分數相對較低的學生。以高考為指揮棒衡量,考試成績多不理想,低分段學生占主體,化學基礎較弱,學生學習能力差,對學習持厭惡和排斥的居多。少數成績相對好的學生受到整體學習氛圍的影響,學習積極性難以調動。
(四)高職化學實驗器具數量不足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多由中職學校改組而成,教育教學所需的設備和儀器多沿用原來的,原本適用于中專教學的實驗器材和教學儀器卻無法滿足高職教學需求,又受到經費的限制,化學科目在高職院校受到冷落,對實驗器具更新速度放緩,影響了高職化學教學效果。
(五)高職化學教材實用性不強
在高職化學教學中,教學大綱以教材為基礎,教材的選擇應該科學合理,選擇教材也是對教師素質的一個重要體現。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高職院校在選擇教材時也做了一系列的改革,盡管教材編排中也將實用、適用作為基本原則,現行的高職化學教材實用性、適用性、趣味性和先進性卻仍與實際需求存在差距。理論與實踐存在脫節,相關聯少,與專業課銜接不明顯,在實驗環節中,要么實驗變成書本的實驗,要么實驗無法引人入勝,無法激發起學生主動探求實驗奧秘的興趣,知識的整體感、時代性和趣味性不強。
(六)高職化學考核評價體系單一
對于高職化學考核評價機制不健全,體系單一。在考核過程中,教師往往看重學生的學習結果,對于學習過程所占比重小??荚囁w現的理論知識較多,實踐操作只作為輔助教學的一部分,對于能力沒有明確的衡量標準,這導致了學生將化學學習作為知識點死記硬背,而真正應用到實際當中的知識較少,沒有發揮化學的真正價值,對學生化學應用能力的培養不夠理想。要走出高職化學教學的困境,從學生需要、化學教學的基本特點出發,反思并探尋高職化學教學的應對措施,積極地進行教學改革,以便全面提升教學水平,為學生所用,為時代所用。
三、走出高職化學教學困境的應對策略
(一)更新教材,從根本上充實高職化學的教學內容
教材內容的更新應該與時俱進,它作為教學內容的知識載體,是高職化學教學的基礎和準繩,也是最為基本的工具。高職課程內容設計要鮮活,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個體發展的需要。在高職化學課程教材選定時要根據國家教育部的大綱選定實用性強、融趣味性為一體、內容精煉、重點突出、技法純熟、管理規范的教材,適當配合自編教材,更好地聯系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實際水平出發,根據專業的不同,做好中高職教學之間的過渡和銜接,學習并借鑒其他高職院校的優秀教材,為我所用。
(二)創新方法,從手段上改善高職化學教學模式
在高職化學教學中,回歸學生主體地位,教師做好導課和設計工作,充分發揮其主導功能。課堂上通過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學生學會知識是課堂教學存在的目標,學會應用是課堂教學的延展,是終極目標。教師思想要跟進時代,對已有的知識體系進行不斷地更新,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課程開發,有目的地設計授課內容、教學手段和形式,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求,促進學生愿學、樂學。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先進的教學手段、教學技術,有效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當下,高職化學教育不能再靠一張嘴,一支筆的模式,要將傳統教學法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直觀形象地刺激學生的感官,通過感性認識調動學生學習的興奮點,在學生對知識熟記的基礎上,總結提煉教學重點和難點,上升到理論認識層面,使得學生的學習事半功倍,又能夠通過現象看本質。但我們必須清楚的看到,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只是輔助教學手段,不能越俎代庖,偏離教學的中心,只能將教學重點通過藝術表現形式展現出來。對于高職化學課時設置與教學內容匹配不足這一現象,可以利用講座的形式彌補缺憾。比如可以結合當前的時事,討論一下“化學與人類健康”、“瘦肉精的危害”、“實用色素是否有利于健康”等話題,分組討論,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能夠與生活緊密相連,使得學生學有所用。
(三)注重實驗,從技能上加深高職化學教學體驗
高職化學教學以應用為主,其中化學實驗占有重要比重。它應該與教材和教法同步改進,以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轉變學生光是聽、看的學習方式,而要親自動手體驗由簡到難,從階段性學習到綜合學習,從觀察到模仿到演練到創新的過程。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將理論與實驗有機結合,并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讓教學模式與高職教育相匹配,盡可能地適應高職教育所定位的人才培養目標模式,建立健全思想素質過硬,專業知識扎實,實驗教學出眾的有一技之長的實驗師資隊伍,以最大的投入和熱情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將實驗教學關注點放在學生主體上,幫助學生打開思維和提高創新能力,通過多方位的展示,使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要為學生創造先進舒適的實驗環境,給學生提供創新的空間和平臺??梢岳脤嶒炐〗M申報專利的形式對高職學生進行化學思維的訓練,將化學與生活相連接,將實驗室教學與改造創新相連接,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實驗的重要性、趣味性、實用性。學生可以對原有的實驗進行改革,也可以自主創新實驗內容。比如學生在進行乙酸乙酯的合成實驗過程中,學生分組討論并進行實驗,教師給予安全性指導,將強酸型陽離子交換樹脂代替濃H2SO4,放入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中,加熱回流后得乙酸乙酯,并與按原方案的合成實驗進行對比,分析其優缺點。在這個實驗中,學生觀察到通過陽離子交換樹脂代替濃H2SO4,學生懂得了綠化環保,也以創新途徑訓練了學生的跳躍思維。在實驗室的利用方面還可以延長開放時間,以彌補課內實驗不足的限制。開放實驗要以安全為主要前提,可以由教師選定實驗范圍,也可以由學生自己確定實驗內容。學生可以對土壤、硝酸鹽、工業廢水銅回收等進行實驗設計,親身體驗并通過觀察得出相應的結果。實驗不僅僅是課程的一部分,它還可以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思維和研究潛能,使學生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提高學生動腦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多元評價,從考核上改革高職化學教學結果
高職化學評價要采取多元方法,將教師課堂對學生的觀察納入到考核過程之中,學生聽課態度,課堂是否積極,課堂考試及作業完成情況,對化學課的知識量擴展以及課堂筆記記錄情況都可以作為期末成績的一部分。這對學生課堂和課后學習效果是一種正向引導,一旦發現學生存在問題要及時指出并給予更正。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需要,設計問題并對學生進行提問,既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夠集中學生聽課的注意力,還能夠鍛煉學生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以及應變能力,一舉三得。高職化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要體現理論與實驗的綜合評價,包括實驗中的創新和參加實驗次數都可以作為考核的依據,均衡理論與實驗的分值權重。建立科學、多元、合理、客觀的考核評價體系,有利于突出學生能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高職化學教學是一個系統的全方位的工程,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賴于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學資源的整合,教學手段的更新等,通過多角度的反思,有效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意識與能力相結合,手段與內涵相結合,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技能,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注重技能的培訓,充分展示高職化學的應用價值,將其融合于實際生活中,為高職學生進入職場后迅速轉變角色定位,為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作者:唐小清工作單位: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職校基礎化學教學問題分析
- 下一篇:規范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實施方案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