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學的線上教學模式探究
時間:2022-10-20 10:39:52
導語:物理化學的線上教學模式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從接受高職教育學生的群體特點和《物理化學》課程特征出發,探究了該門課程的線上教學模式。從教學過程中課程資源的整合和引入、教學活動組織等方面進行探討和分析,試圖建立一種適應高職學生群體的線上教學模式。該探索模式可為高職學生群體提供一種實際可行的方法,同時也為高職教育的線上教育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職教育;線上教學;教學活動
線上教學活動是利用網絡設備并依托專業的網絡教學平臺,實現異地、同時、實時、互動教學和學習的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突破時空限制,成為未來主流的教學方式[1]。尤其在2020年突發而至的肺炎疫情影響下,這種線上教學模式被各院校接納,且引起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變革。針對高職教育中學生群體特征和所授課程的具體特點,選擇合適的資源并進行有效整合、選擇容易被接受的教學形式(直播或者錄播,教學平臺等)等問題都需要慎重考慮[2]。本文針對高職教育中油田化學應用與技術專業學生,以云課堂為教學平臺,輔助以企業微信,為理論邏輯性較強的《物理化學》課程搭建了網上教學模式與師生互動通道。從教學前資源的選擇和整合、教學過程中活動組織等方面進行探討和分析,試圖建立一種適應高職學生群體的線上教學模式。該探索模式可為高職學生群體提供一種實際可行的方法,同時也為高職教育的線上教育提供借鑒。
1認識課程特點,合理整合資源
[2,3]在資源的選擇和整合過程中,需要考慮到以下幾點。1.1高職院校學生群體對知識的可接受程度。高職院校的學生有統招、單招還有社招人員,在知識的認知能力和所學知識積累方面不僅與普通大學生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而且在同一水平層次中這種差距也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在資源的選擇上,要選擇與本院校授課群體相適應的資源,尤其以高職和中職教育資源為主。知識點豐富、深入的資源未必一定好,只有適合這個群體資源才是最好的。例如,在本專業資源選取時,我們選擇了與我類院校授課群體相同的青島職業技術學院的網絡資源,而未選擇其他高等院校的網絡資源。1.2網絡資源與本專業課程體系的匹配性。選擇好資源后,需要結合本專業的課程標準,對資源進行刪減和增加,即對資源進行精簡。例如,在熱力學的網絡資源中,有焦耳實驗、焦耳定律以及亥姆霍茲函數等知識點,根據本專業知識體系,這部分將被刪減;同時,針對本專業需要掌握的實驗操作技能,在原有資源中,加入了乙醇-環己烷雙液系相圖的繪制和電導率法測定表面活性劑的臨界膠束濃度兩個實驗。1.3以課時為教學單位時課程知識點的可完成性。線上教學過程中,需要與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互動和設定考試、討論、提問和測驗等環節來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每堂課的知識點不宜過多,且每個系統知識點拆分為多個小知識點,使小知識點的授課時常不超過20分鐘,同時穿插各種活動資源,力求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及時有效地吸收和掌握。此外,還能避免學生過長時間的面對電腦造成的視覺疲勞和精神疲勞。1.4出現網絡擁堵時資源使用的靈活性。進行網絡授課時,網絡擁堵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即使有些網絡教育平臺實施錯峰授課,這種現象也時而存在。這就在設置資源時開設一些靈活可變的環節,根據網絡情況靈活取舍,可保證每堂課按照既定計劃進行。例如,在課程中設置討論、提問的環節,若時間允許,可以進行詳細溝通和交流,若出現網絡擁堵,則刪掉這些環節或者以線下作業的形式完成,課上只講授較為重要的知識。1.5課程知識點的精簡過程。網絡教學和線下教學不同,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難免出現趕不上教學進度的現象,因此,需要對課程中的知識點進行拆分和取舍;另一方面,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以及教學經歷和經驗,將知識點進行劃分和刪減,合理精簡課程。如下圖所示,針對教學資源中的視頻網絡資源,課前將這些知識進行拆分,“精兵簡政”成為幾個小片段,并插入活動,既能避免學生思維溜號,也能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使課堂不再是老師干巴巴講和干巴巴聽的狀態,而是積極活躍、互動有效的狀態。
2擊破知識點,精彩每堂課
課前靜心的準備都是為課堂更加精彩,學生更喜歡“聽課”做鋪墊的。課堂的帶動性和引領性是教學的最為關鍵的一環。線上授課更是如此。首先,課前十分鐘開啟網絡視頻會議。一方面,學生在家屬于“孤立”系統,因此采用這種方式使他們從“家中”來到“學校”,逐步進入學習狀態;另一方面,掌握大家精神面貌,師生互動,介紹一下學習重點和學習方法等,消除陌生感,提前預熱;當然還有一個順帶功能就是集合。此時,大部分學生已經“落座”,開始學習并對學習任務有所了解。會議視頻結束之后就真正開啟線上教與學的過程。采用云課堂教學平臺進行學習資源、任務的,借助企業微信的直播平臺建立網上教學和師生互動通道。在這里分享一下個人上課經歷和總結出來的一些小經驗。在講授《物理化學》課程時,我首先采用網絡視頻資源,結果學生的學習效果普遍較差,一方面是因為網絡視頻資源不能針對學生有疑惑的地方及時進行講解,學生需要反復看這段視頻;另一方面是同步性較差,同學們因為各種原因看完視頻的時間不一致,無法進行接下來的各種活動;同時,部分視頻內容晦澀難懂,缺少較為通俗易懂的講解。所以,我果斷放棄了這種方式,而采用網絡直播的形式進行,其效果要好很多。課程的講解階段,通常是一個小的知識點講二十分鐘左右,然后進行活動環節,活動環節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可以老師拋出問題學生作答,也可以學生拋出問題老師作答,也可以學生拋出問題學生作答,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還能發掘學生的想象力和內在潛能。例如,在講解熵的概念時,同學們很明顯地對于宇宙大爆炸、生命過程更為感興趣,因此可以通過學生拋出問題老師回答,或者學生之間進行互學的模式更能增加學習效果。同時,課程中要鼓勵學生邊聽邊記,重點知識用不同顏色進行標記,不理解的知識點也進行標記,方便向老師提出問題。
3知識總結
因為無法進行面對面交流,所以只用通過學生課堂參與度、答題以及作業情況了解學生性格狀況和學習狀況。對課堂作業進行評判,對活動情況和學生表現及學生評價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進一步了解,對學生的性格狀況和學習能力進行摸底;對課程的可接受度進行評估,進一步改進后期課程方案。這需要教師有大數據思維,將大數據轉換成學生學習效果可表達的形式。學生測試可進行實時監控,題目的難易程度分析、成績分析、錯題分析等都可以通過后方大數據直接得到,從而快速、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節奏。
4總結
網上教學對于大多數的師生都是新鮮的,這不僅僅是應對疫情的一種措施,也是運用信息化手段轉變學習方式的一種積極嘗試。實施網絡授課,教師要群策群力,提前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才能真正激發學生興趣,發掘學生內在學習潛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上好一門課程,首先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出最優的資源和方案。對于線上教學,要選擇最優資源,而不是最全資源;同理,要合理拆分和精簡知識點,而不是全盤吸收課程標準。(2)上課過程中有效拆分成小的知識點,形成“碎片化”模式,講完每個小知識點之后進行多種形式的知識點理解和記憶過程,使同學在課堂上真正的將知識吸收理解。知識點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學習目的不在于“多而了解”,而在于“精而掌握”。(3)與學生互動要平和,消除距離感,時時表揚學生,讓學生有參與感和滿足感。
參考文獻:
[1]黃勇,楊清德.“停課不停學”———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思考與實施[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重慶會場)論文集.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0:3-8.
[2]孟憲玲.“線上教學”的哲學思考與實踐[J].遼寧教育,2020(08):25-26.
[3]黃耿東,陳照星.危機管理:學校教育教學戰“疫”之有效舉措———以“病毒肺炎疫情”突發事件為例[J].遼寧教育,2020(08):15-18.
作者:周芳芳 單位:承德石油高等??茖W校石油工程系
- 上一篇:思維導圖在化學反應工程教學的運用
- 下一篇:初中化學教學后進生轉化創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