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在化學反應工程教學的運用

時間:2022-10-20 10:36:22

導語:思維導圖在化學反應工程教學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維導圖在化學反應工程教學的運用

摘要:以Xmind軟件繪制的“均相單一反應動力學”和“間歇操作的攪拌槽式反應器”知識點的思維導圖為例,展示思維導圖在“化學反應工程”教學中構建知識體系、拓展思維、提高學習效率的作用。

關鍵詞:思維導圖;化學反應工程;Xmind;教學

“化學反應工程”是化工類專業開設的一門綜合性、工程性和理論性很強的課程。課程以工業反應過程為研究對象,研究反應過程的技術優化、反應器設計和一般性規律?!陡叩葦祵W》《物理化學》和《化工原理》等課程是這門課程的先修課程。學習該門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為設計、開發工業反應裝置、掌握反應技術及優化工業反應器操作奠定理論基礎。數學模型法是“化學反應工程”的主要研究方法。利用數學模型解決工程問題是這門課程最鮮明的特點。課程綜合性強、專業術語多、數學公式繁雜、知識領域廣泛,使這門課程公認為難教、難學。在實際教學中,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大,學習動力不足。加之老師在授課時重理論輕實踐,教與學的效果大打折扣。在傳統黑板+多媒體教學手段下,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生參與意識,把學生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獲取學習狀態,是擺在教師面前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實踐證明,思維導圖的應用,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掌握“化學反應工程”的理論,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本文以“均相單一反應動力學和理想反應器”為例,介紹思維導圖在課程的具體應用。

一、“化學反應工程”教改現狀

化學反應工程問題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數學模型法,研究思路可以概括為:小試研究反應規律;中試研究傳遞過程規律;利用計算機或其他手段綜合反應規律和傳遞規律,建立數學模型;熱模試驗檢驗模型的等效性。數學模型常常涉及復雜的微積分公式,課程難度大,教學效果不佳。追其問題根源,課程難度大,課堂授課方法陳舊乏味,學生在教學環節主動參與度不夠,自主學習能力欠缺。教學效果的考核形式單一、教學評價不夠全面。針對化學反應工程傳統教學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教育工作者也做了很多探索,提出來一些解決辦法。[1]張麗麗等建議利用“互聯網+”時代混合式教學方法的經驗,提出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進行學習、實踐、評價各教學過程的改革。[2]魏雨在雨課堂上進行了有效地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嘗試。[3-7]張青瑞、歐陽金波、李倩、周業豐等學者把資源庫平臺、云班課、微課視頻、計算機仿真技術、繪圖計算軟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引入課堂,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8]程芹通過重新設計課程群實現了理論學習到實踐能力提升的轉變。這些改革的有效實施,一定程度改善了教學效果,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針對“化學反應工程”教學存在的問題,本文嘗試通過在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研究、實踐此教學方法,以提高教與學的效果。

二、思維導圖簡介

思維導圖[9],是英國著名教育家東尼•伯贊在1971年提出。思維導圖法透過思維綻放的水平思考及思緒飛揚的垂直思考,有效地將概念想法整合。在繪制思維導圖時,“關鍵詞”、“放射性思考的圖解結構”、“色彩”、“圖像”的合理設計是關鍵。思維導圖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在諸多知識點建立聯系,以求幫助學習者理解概念,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提升思考的主動性。思維導圖能夠兼顧大腦豐富的形象思維和右腦的抽象思維,讓“心”門敞開,“智”慧無限。隨著思維導圖應用地越來越廣泛,繪制思維導圖的軟件也日益豐富。常見的軟件有MindMa⁃nager、MindMapper、IMindMap、Novamind、Mind⁃view和Xmind,等。多數軟件都適用于個人計算機Windows與Mac操作系統,也適用于平板電腦、智能型手機iOs、Android系統,兼容性非常好。在諸多繪制思維導圖的軟件中,Xmind屬開放原始碼的自由軟件,可從Xmind官網上直接下載:。

三、思維導圖在課程中的實踐

思維導圖應用在“化學反應工程”教學實踐中,可通過對學科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的梳理,清晰地展現出教學內容的邏輯結構,避免學生學習陷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窘境。(一)知識點橫向展開?!盎瘜W反應工程”概念繁雜且抽象,高等數學基礎要求高。獨特的學科特點,要求學生具有提綱挈領的能力,能從學科總體上掌握框架,洞悉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思維導圖是一種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脈絡的好助手。本文將以郭凱等編著的“化學反應工程”(第二版)[10]中的第一章為例,繪制知識點在橫向展開的思維導圖,見圖1。以“均相單一反應動力學”為中心節點,以“基本概念”、“動力學方程”、“建立方法”、“反應器”為主要節點,建立的順序按照“化學反應工程”理論的認知規律展開,每一主節點再按照知識的邏輯內涵展開。其中“動力學方程的積分式”又是動力學方程積分法的基礎,思維導圖通過“聯系”把兩個獨立的知識點聯系起來。思維導圖清晰地展現了這一章節的框架,給學生提供了“一覽眾山小”的視野,克服在教學過程陷入教一點學一點的被動狀態。(二)知識點縱向深入。常見的理想反應器包含三種,間歇操作的充分攪拌槽式反應器BR,平推流反應器PFR,全混流反應器CSTR,這是“化學反應工程”教學重點所在。為了弄清理想反應器的內涵,本文僅以“間歇操作的充分攪拌槽式反應器BR”為例,繪制BR的思維導圖,縱向上展示BR知識的內涵,見圖2。首先通過一張釜式反應器示意圖展示出BR的結構及核心部件,接著闡述此反應器的特點,給出設計性方程,最后展示設計性計算的關鍵步驟。BR思維導圖的四個分支,突出展示出BR理想反應器的重點,并以此向深延伸,向周圍擴展。BR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實踐可強化學生對此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四、結語

本文以Xmind思維導圖繪制軟件為工具,繪制了“化學反應工程”中“均相單一反應動力學”知識點橫向展開思維導圖和“間歇操作的攪拌槽式反應器BR”縱向思維導圖。通過思維導圖的引入,將零散知識點進行拓展延伸、深層挖掘、建立關聯,使學習過程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延伸,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

參考文獻:

[1]張麗麗,蘇瓊,張胡彬.“互聯網+”時代化學反應工程的混合式教學探索[J].山東化工,2019,48(24):161,163.

[2]魏雨,張景迅,馮先濤,王世兵,等.工程認證背景下基于雨課堂的化學反應工程課程建設探索[J].化學工程與裝備,2020,(04):302-304.

[3]張青瑞,劉凱,王偉文.MATLAB在化學反應工程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9,(30):189-190.

[4]張青瑞,劉凱.計算軟件在化學反應工程教學中的應用[J].化工高等教育,2019,36(04):90-95,105.

[5]歐陽金波,周利民,熊國宣,劉峙嶸,等.“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化學反應工程》雙語微課教學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8,(51):187-188.

[6]李倩,楊西萍.現代化教學手段在《化學反應工程》課程中的應用[J].山東化工,2019,48(20):207,209.

[7]周業豐,陸宇劍,胡夏一,等.基于多層次過程強化的化學工程教學改革探討[J].化工高等教育,2020,37(02):84-87.

[8]程芹,吳明元,孫松,魏宇學.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化學反應工程”課程群的構建[J].合肥學院學報(綜合版),2020,37(02):118-122.

[9]孫易新.思維導圖應用寶典[M].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5:285-291.

[10]郭鍇,唐小恒,周緒美.化學反應工程(第二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4-35.

作者:曹玲 周婷婷 李學琴 單位:昌吉學院化學與應用化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