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化學實驗教學與環保教育

時間:2022-03-09 10:15:00

導語:探索化學實驗教學與環保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索化學實驗教學與環保教育

環境保護問題成為如今一大社會問題.環境保護也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環境保護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注意、關心和重視。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它與社會、環境聯系十分密切,環境污染與環境保護往往都溶含了一定的化學因素,在化學教學中對學生適當進行環保教育是每個化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這不僅是教學大綱的要求,更是提高學生素質,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尤其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更直觀,更現實,更生動,其效果更顯著。

一、用最少藥品,獲最佳效果,減少廢棄物,提高環保意識

化學實驗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觀察到用語言難以表達清楚的清晰的實驗現象,增強直觀的感性認識,而且能培養學生觀察、描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實驗必定會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質,從某種意義上講學校中環境污染主要來源于化學實驗。因此,化學實驗教學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實驗藥品,獲得最佳的實驗效果,最大限度的減少廢棄物,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實可行的。例如,在氨分子的擴散實驗中,用大燒杯罩住兩只分別裝有酚酞試液和濃氨水的小燒杯。學生在實驗室中進行實驗時,教師可以發現最大的問題在于:氨水揮發出來的刺激性氣味很大,而且氨水的用量也較大。對于這個實驗的改進方法是:用小燒杯代替大燒杯、用小貝殼代替小燒杯,分別在貝殼內滴人酚酞試液和濃氨水,把實驗微型化,這樣既節省了藥品,現象明顯且又不會有很大的刺激性氣味。(小貝殼也可以用干奶片的空塑料面板代替。)

改進后的裝置是封閉體系,易于對比觀察,效果明顯,藥品用量比改進前少得多,同時能防止氨氣的泄漏而污染空氣。結合汽車、飛機等運輸工具排放廢氣污染空氣而形成光化學煙霧的實例,對學生進行環境意識的教育,以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使學生養成從我做起,保護環境,造福人類的高尚品德。

二、正確處理廢棄物,使學生養成自學保護環境的行為

隨著工農業的迅速發,廢氣、廢水、廢渣的排放量日益增多,嚴重危害人類生存的環境,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我國能源以煤為主,空氣受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嚴重污染,這些酸性污染物與雨滴形成酸雨,對人的危害比二氧化硫高10倍,引起肺水腫,使水體酸化,可使魚類絕跡,尤其是重金屬和一些致癌物質的污染,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經專家研究已確認,化肥和農藥的使用是癌癥發病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化學實驗中,不僅要少用藥品減少廢度物,同時對其廢棄物也要妥善處理,決不能隨意傾倒,造成環境污染,有的還可以變廢為寶。①某些不能直接利用的有毒物質可用化學方法進行妥善處理,例如,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中,處理尾氣中的一氧化碳時,可將尾氣導出處連接尖嘴導管,送到酒精燈處點燃,該做法既保護環境,又節約資源.②某些廢棄物經過簡單處理后變廢為寶,例如,利用高錳酸鉀制氧氣的殘留固體可用做氯酸鉀分解制取氧氣的催化劑,殘余物中的二氧化錳回收后,可做過氧化氫制氧氣的催化劑,其它殘余物做為花、木、草、樹系良好的化肥,等等,從而使學生在化學實驗中自覺養成保護環境的行為。

三、結合化學實驗教學,滲透環保知識教育

生產、防潮、治污一起抓,保護環境,促進社會文明發展,已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導方針。過去,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只注意到化學實驗與化學知識的結合,而沒有注意環保知識的教育,為此,我們必須引起跑的重視,將化學知識、化學實驗與環保知識結合起來,把實際生產中防潮、治污的化學方法利用到化中去,消除三廢污染。要運用化學知識,利用化學實驗研討實際生產中的三廢防治,從而使學生在學習掌握化學知識的同時學習環保知識,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利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尤其是化學實驗中產生有毒氣體的實驗,完全可以采取封閉體系進行,防止有毒氣體泄漏污染空氣,危害師生健康;或者,對實驗中產生的以及實驗后殘留的有毒氣體進行適當處理,消除危害。例如,氯氣、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都可以用堿液或水吸收;也可用稀氨水,吸收液可作化肥使用。

當今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環境科學的發展,與各學科有著緊密的聯系,促進了各學科的發展;同樣,環境科學與化學也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從而產生了環境化學。因此,化學與環保知識,尤其與化學實驗教學聯系更密切,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是十分可行的。它有利一理論聯系實際,鞏固化學知識,了解環保知識,使之相互滲透,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