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衛生化學實驗教學分析與對策
時間:2022-06-28 04:38:45
導語:本科生衛生化學實驗教學分析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衛生化學是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是以預防醫學需求為前提,應用分析化學為手段和技術來研究預防醫學領域與健康相關的化學物質的質、量和變化的學科[1]。它既有化學本色,又有醫學特色,屬于實踐性、應用性較強的學科,為預防醫學相關學科如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衛生毒理學、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等學科服務。因此,衛生化學實驗教學尤為重要,通過實驗教學,可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同時掌握一些分析儀器的基本操作和簡單維護。本文通過調查某醫學院校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對衛生化學實驗教學的評價,分析當前實驗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為進一步采取相關教學改革措施、提高該課程的實驗教學質量提供理論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法,選取某醫學院校2012級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200人為調查對象。
1.2調查方法
采用自編式匿名式問卷對學生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學習目的及意義、學習態度及興趣、課程滿意度、實驗過程及掌握程度。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81份,有效率90.5%,其中男生81份、女生100份。
2結果
2.1對衛生化學實驗課的認識
50.3%的學生認為衛生化學實驗課重要,45.3%認為很重要;54.7%的學生認為實驗課對專業學習和科研工作有幫助,38.1%認為很有幫助;95.0%的學生認為實驗內容與預防醫學專業相聯系。見表1:有幫助,2=有幫助,3=一般,4=沒有幫助,5=完全沒有幫助;☆1=是,2=否。
2.2對衛生化學實驗課的學習態度和興趣
54.7%的學生一直都主動上課,其中男生36人(44.4%),女生63人(63%);42.0%學生上課前沒有預習,僅9.4%經常預習;71.8%的學生從不逃課;47.5%的學生對實驗課內容感興趣,14.9%非常感興趣;20.4%的學生認為周圍同學對待實驗課的態度和學習風氣是經常抄別人的實驗報告,僅有18.2%的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實驗報告。見表2:注:*1=不是,2=有時是,3=通常是,4=一直都是;#1=沒有,2=偶爾有,3=經常有;☆1=經常,2=偶爾,3=從不;□1=非常感興趣,2=感興趣,3=一般,4=不感興趣,5=非常不感興趣;△1=全都是抄報告,2=經常抄報告,3=偶爾參考別人,4=自己獨立完成,5=報告作為范例。
2.3對衛生化學實驗課的評價
54.7%的學生對實驗課教學方式滿意,9.4%非常滿意;44.8%的學生覺得通過聽老師當堂講解差不多能理解實驗原理、弄懂操作,1.7%表示完全聽不懂;62.4%的學生認為實驗儀器能滿足實驗課的需要;70.7%的學生認為實驗課內容安排合理;66.9%的學生認為需要增加實驗課內容;43.6%的學生覺得課堂氣氛活躍。見表3:全能理解,2=能理解,3=差不多,4=有困難,5=完全聽不懂;☆、□、△1=是,2=否;○1=課題氣氛活躍,能積極配合教師并參與實驗過程,2=課堂氣氛一般,能配合教師完成實驗操作,3=課題氣氛沉悶,不太愿意配合教師完成操作,4=課堂嘈雜,教師和學生各做各的。
2.4衛生化學實驗過程及掌握程度
80.1%的學生大部分能獨立完成實驗操作,僅有7.7%能全部能獨立完成實驗操作,其中男生11人(13.6%)、女生3人(3%);對于實驗結果,僅有23.8%的學生每次都會認真分析,即使失敗了,也會找出原因,得出結論;如果沒有得到理想的實驗結果,22.1%的學生會反復操作再分析結果,37.6%認真思考并與同學共同分析;61.9%的學生對實驗儀器操作掌握程度為50%-70%,僅有3.3%掌握程度達90%以上。見表4:即使失敗了,也會找到其中的原因,2=如果實驗成功了,會分析并得出結論,3=自己特別感興趣的實驗會分析,4=不分析;☆1=反復規范操作,再分析結果,2=認真思考并與同學共同分析,3=尋求老師幫助,找出問題所在,4=不放在心上;□1=小于50%,2=50%-70%,3=70%-90%,4=90%以上。
3討論和建議
3.1對衛生化學實驗課的認識、學習態度和興趣調查
顯示,雖大多數學生已經認識到衛生化學實驗課的重要性,認為對專業學習和科研有幫助,但僅62.4%的學生對實驗課內容很感興趣和感興趣;仍存在逃課現象,僅9.4%的學生課前經常預習,18.2%自己能獨立完成實驗報告。分析原因,“重理論、輕實驗”的思想仍然存在,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不足。建議教師和學生改變思想觀念,教師在鞏固理論知識的同時,應加強實驗技能操作的指導,適當增加對學生學習態度的考核環節,強化課前預習監控,增加實驗課堂提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2對衛生化學實驗課的評價
64.1%的學生對衛生化學實驗課滿意,45.3%的學生通過老師當堂講解能理解實驗操作和弄懂實驗操作,37.6%的學生認為實驗儀器無法滿足實驗課的需要,43.6%的學生覺得課堂氣氛活躍、能積極配合教師并參與實驗。分析原因,可能與教學方式單一有關。目前,該校實驗課教學方式是教師講授實驗原理和操作步驟、學生進行驗證性實驗,尤其是涉及到某些大型貴重儀器的實驗,僅以演示性實驗、觀看教學片為主。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按方抓藥”式地完成實驗;加之課堂時間有限,學生獨自完成整個實驗操作的機會少,從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建議改變現有的教學方式,將傳統教學法與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教學方法相結合,增加課堂討論,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中來。同時,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多媒體技術,如加強虛擬實驗室建設,引入CAI課件[2]、微課等,最大程度整合現有的分析儀器資源,生動形象地傳授實驗原理和操作步驟,讓學生在課外時間就可以自主學習,實施翻轉課堂,從而留出更多的課堂時間加強實驗技能的訓練[3]。
3.3實驗過程和掌握程度
調查顯示,僅有7.7%能全部能獨立完成實驗操作,對于實驗結果僅有23.8%的學生每次都會認真分析;如果沒有得到理想的實驗結果,22.1%的學生會反復操作再分析結果;3.3%的學生對實驗掌握程度達90%以上。這可能與實驗內容的設置和實驗課的考核方式有關。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僅在大一接觸化學課,基礎化學實驗技能薄弱,僅注重實驗結果的思想嚴重,研究方法的掌握和實際處理問題的能力較弱。建議重新整合實驗內容,結合公共衛生熱點事件、教師和大學生科研項目等,鍛煉學生的“設計實驗—準備實驗—動手操作—分析結果—書寫實驗報告”等一系列技能。同時,豐富實驗考核內容,增加實驗注意事項的提問,重點考察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解決問題的能力[4]。
4結語
衛生化學作為實踐性較強的一門學科,其實驗教學是訓練學生基礎實驗技能、提升學生科研思維的重要手段。該校在衛生化學實驗教學中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結合科研項目重新整合實驗內容,豐富實驗考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和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作者:唐禮慶 陳燕 錢彬彬 李海波 金岳龍 單位:皖南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
- 上一篇:網絡英語傳播學的成因及發展
- 下一篇:物理化學實驗教學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