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課程改革(共2篇)

時間:2022-03-17 02:37:23

導語:生物化學課程改革(共2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物化學課程改革(共2篇)

第一篇 1.傳統的“高級生物化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教學模式陳舊,教學材料和教學方法單一。

“生物化學”課程在很多院校的農、理本科專業中已有教授,也是研究生入學考試中的考試科目,一些院校不能理解研究生教育的內涵,對該門研究生課程僅冠以“高級”二字而已,不管是課程大綱還是教學內容、實驗手段僅是本科階段的重復,教學課件只是在本科可見的最后增加一些參考文獻、國內外較新的研究進展,實驗內容仍然是基礎的離心、層析、電泳及蛋白質分離、純化、鑒定,迫于課程學時安排,最多涉及一到兩個生理生化大實驗,或者生化與分子生物學聯合實驗,完全無法體現該門課程的系統性和前瞻性。傳統教學模式中主客體的顛倒,成為生化、分子生物學這類抽象、復雜的課程完全成了死記硬背的記憶內容。

1.2教學計劃對研究生動手能力、查閱文獻等綜合能力培養關注不夠。

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重理論講解,學生疲于應試,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傳統的“高級生物化學”課程設置中理論部分一般占據2/3左右,多采用多媒體課件講解一些抽象的理論和模型,試驗部分多是教師安排實驗,示范操作后,由學生重復。也沒有考慮到課后研究生應該查閱文獻、參與學術報告,主動探索新知識與新內容。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使很多研究生喪失了提出問題的能力,更別說能真正解決實際問題了,有的學生甚至產生了厭學、畏學的情緒,完全沒有達到培養高層次人才的目的。

2.新的探索模式

2.1教師隊伍建設是研究生教學改革的關鍵。

教師是教學改革的主體,在研究生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是搞好教學改革的前提。依靠課程改革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轉變授課教師的思想觀念,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要建設一支教學能力強、學術水平高、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又比較合理的高素質教師隊伍,需要本課程的主講教師至少是副教授以上,并配備同樣能力和責任心都比較強的輔導教師參與高級生物化學的實驗教學,保證本課程教學目標的順利實施。研究生課程的開展,需要任課教師具有扎實的相關分子生物學、植物學、動物學、遺傳學等知識的教育科研能力,需要任課教師善于利用現代手段進行多媒體獲取新知識、不斷改革和總結教學方法,以及具有高度的責任心、使命感和溝通表達能力。提高教師整體教學水平,學校還應積極創造條件,加強地區、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使教育體系與更高水平接軌。

2.2明確課程性質和培養目標,完善教學計劃和課程內容是組織教學的基礎。

要培養創新型高水平科學人才,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觀念,由注重專業知識,轉向拓展已有知識,了解學科前沿;由學習和掌握現成的知識,轉向從深度和廣度綜合掌握知識體系;由過去統一模式、統一標準要求研究生,轉向注重個體特性,因材施教,提高個人動手能力、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生教育不是簡單的本科教育的延續,需要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成為教學主體;積極創新與改革教學方法,改變過去死記硬背或的考核方法,使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產、科研中的實際問題;應建立學習型組織,培養研究生的團隊精神。研究生專業水平的培養是依靠一系列課程完成的。合理的研究生課程體系不僅起到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打下扎實的專業基礎的作用,而且有利于研究能力的培養?!案呒壣锘瘜W”課程應突出學生的實驗操作動手能力,一次實驗學時應占到一半左右;培養學生按照參考資料,研讀外國文獻,查閱最新資料的能力;鼓勵學生經常參加學術講座,定期組織心得匯報;改革過去只一次考試的陳舊考核方式,采取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可以把課前討論、課后讀書筆記、心得匯報甚至實驗設計都列為教學評價體系的一部分。

2.3構建綜合性實驗教學,是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根本。

為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生物化學理論,應對實驗課程的設置進行適當調整,大幅度增加綜合性實驗課程的比例。將生物化學與孤立的幾個實驗相關知識,如:分子生物學、植物或者動物生理內容串在一起,形成綜合性實驗設計。如蛋白質定量分析,包括考馬斯亮藍法、凱氏定氮法、Folin一酚試劑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雙縮脲法等,在教師系統介紹了各方法的原理及優缺點后,由學生根據幾種不同的實驗情況自行選擇實驗方法。從實驗設計到實驗材料收集,都由學生安排,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學生的團隊配合意識和自我思考能力,極大程度上激發了研究生們的學習熱情。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自采取這種靈活的綜合性實驗教學方法以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所提高,最主要的是學生理論課時的學習氣氛也有了較大改變。

3.結語

高級生物化學是生物相關學科碩士研究生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涉及分子結構的抽象理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開拓精神是學好這門課程的重要因素,只有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和補充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才能達到預期目的。

作者:張偉信單位:塔里木大學

第二篇 1適時修訂教學大綱,優化結構

教學大綱是授課效果良好的基礎保障,是計劃執行的引領者,就像創作藝術作品時的思想構思,沒有完善的教學大綱,就像沒有思想的作品一樣沒有靈魂,就像盲人一樣不能很好地前進。因此,適時修訂教學大綱,優化教學內容結構,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障。生物化學課程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物質代謝及其調節和基因信息表達的調控三個部分,主要內容有蛋白質、核酸、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糖類、脂類、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謝以及DNA、RNA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等,生物氧化、細胞信息轉導及基因表達調控等(陳雪娟,2012)。然而,隨著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等課程的普及,DNA、RNA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細胞信息轉導以及基因表達調控部分內容可以簡略提及,無需細講,甚至在課時不足的情況下可以省略;若下設課程還有發酵工程,那么酶學則不必很細。因此,生物化學應著重介紹蛋白質、酶和核酸等基本物質的化學組成、分類、結構、性質和功能等,重點講解糖、脂、蛋白質和核酸的主要代謝過程,教學緊緊圍繞基礎生物化學的核心內容,采用各種方式講深講透,讓學生能較好地掌握。

2教學方法改革

2.1利用多媒體教學

傳統板書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時展的需要,隨著網絡、計算機等現代教育技術的迅速發展和運用,大大增加了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圖雅,2012)。生物化學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作用機理和過程都可采用PPT、電視、計算機等多媒體生動形象地描述和展示,讓抽象難懂的理論知識變得具體清晰,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朱素琴和季本華,2010)。多媒體教學已是普遍應用的教學手段,而效果的好壞則取決于課件制作的質量,我們廣泛收集各類課件借鑒他人經驗,然后加工整理成適合某專業的課件,通過圖像、動畫、投影等將抽象的內容轉化成形象有趣的動感內容,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我們還在開學初給出相應的選題,讓學生完成相關文獻資料的查閱和總結,并在期末安排一定課時讓學生自己陳述講解,并展開討論。

2.2口訣式、演示式及表演式教學

理論性強、內容抽象是生物化學課程的一大特點,純粹的理論講授沒有趣味性,枯燥乏味,學生處在被動學習的狀態。因此,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教學中,開展理論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穿插經典實驗和生活實例,可將單調乏味的理論與應用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改變學生傳統的被動學習的狀態,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生物化學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圖雅,2012)。在講解蛋白質一章時,我們將氨基酸分類以口訣式的方式進行教學,如人體所需的八種必需氨基酸為纈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甲硫氨酸),蘇氨酸,賴氨酸,口訣便是“攜一兩本蛋色書來”;含硫氨基酸為半胱氨酸、光氨酸、蛋氨酸,口訣是“硫伴窮光蛋”。在講解氨基酸和蛋白質的性質時進行演示式教學,將雞蛋、醋、濃茶水、酒精、硫酸銅等帶入課堂,讓學生在雞蛋清溶液中分別加入中式鹽、醋、濃茶水、酒精、硫酸銅后傳遞觀察現象,以此給學生講解蛋白質的鹽析、沉淀、變形及等電點內容,進一步告訴學生重金屬中毒后立馬喝牛奶或雞蛋清能降低毒性,此外可以在家用豆漿和醋自制豆腐,安全又衛生。蛋白質測定內容以三聚氰胺事件為例,讓學生掌握凱式定氮內容。實驗式教學形象生動且氣氛活躍,學生記憶深刻,提高了積極性,且讓他們知道生物化學是一門實用性極強的學科,對生活有很大的幫助。此外,實驗式教學減少了相關內容的實驗課開設,為實驗課節約了課時,以便開設更多綜合性實驗。在糖、脂代謝時我們采用表演式教學,即授課前將三羧酸循環等內容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表演,然后再進行教學,并提出其表演中出現的問題,從而加深學生印象,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同時表演者對其表演內容得到了更好的掌握。

2.3開放式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不再像傳統的教學方式一樣,由老師講解原理并按實驗指導書進行操作,改為實驗前通知將開展的實驗,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了解實驗原理整理實驗步驟,然后從老師提供的試劑中選擇進行實驗,之后提交實驗報告,教師批閱后再對實驗原理、實驗過程及實驗報告的問題進行講解。部分實驗教學統一開展,部分進行開放式教學,如在進行脂部分實驗時,完全采取開放式教學,不統一開課,讓學生查閱手工皂制作的資料,自己設計方案,選擇或不選擇教師提供的實驗試劑,制作自己喜歡的肥皂類型。這種實用性的實驗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鍛煉了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及查閱整理資料的能力。此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或觀看教師的科研項目,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2.4優化教學考核方法

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能全面考察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態度和實際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雖然教學考核成績評定依然以考試為主,平時為輔,那么就在試卷中加入實驗課涉及的內容,這既能考察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亦能了解學生是否具有認真的學習態度。實驗課也不完全依照實驗報告評分,且只能占據極少的比重,以教師在整個實驗教學中觀察到的學生的態度和實驗成果為主,以此作為平時成績的評分標準。取消理論課考勤評分部分,加入表演式教學考核部分,注重實驗課考勤,無故缺課考核不合格,事假則需補做實驗。

3總結

通過理論教學改革,使得授課內容更直觀生動,課堂氣氛更活躍,避免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的缺陷,提高了學生積極性與參與性,使得授課效果得以提高。通過實驗教學改革,增強了學生的主動性、創新性,以及收集整理資料、總結實驗結果的能力,能更好地運用課堂理論知識解決實驗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通過優化教學考核方法,注重學生平時表現,亦使學生具有緊迫感,平時便努力學習,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只會死記硬背應付考試、考后即忘的現象??傊?,隨著社會的發展,新的教學設備、社會資源將不斷出現,教師社會閱歷、教學經驗不斷豐富,屆時將會有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法,深化教學改革的道路不會停止,教學效果將逐漸得以提高。

作者:宋常美單位:貴陽學院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