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及銀行的風險研究

時間:2022-01-01 10:47:36

導語:貨幣政策及銀行的風險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貨幣政策及銀行的風險研究

一、研究理論模型

通過模型可以知道,衡量影子銀行的過度承擔風險能夠通過資產和負債這兩個來進行:而在資產方面,通過風險資產在總資產中所占的比例來看,其比例越高,則說明影子銀行所承擔的風險就越大;而在負債方面,則能夠通過財務杠桿系數來看,其系數越大,則說明影子銀行所承擔的風險越大。而當資金足夠充足或是杠桿率較小低的銀行所占的比例非常大時,通過模型預測,銀行的風險承擔與政策的利率之間的關系是負相關。而在資金不足或是杠桿率較高的銀行所占的比例非常高時,銀行的風險承擔與政策的利率之間的關系是正相關。

二、研究實證分析

通過對美國在次級債危機之前的貨幣政策跟投資銀行的承擔風險情況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以證明以上理論模型得出的結論。IMF曾經對2002年至2006年的主要經濟體進行過貨幣政策松緊程度的分析。其得出的結論是,就美國經濟來講,其執行的貨幣政策是比較寬松的。在寬松的貨幣政策影響下,影子銀行因為缺少資本金監管的要求,故此通過大量的財務杠桿舉債,達到其資產迅速擴張,加快其資金來源速度的目的。而根據相關調查,就2007年11月的美國五大投資銀行的杠桿率來看,其中四家都超過了三十倍。由此可見,寬松的貨幣政策確實為影子銀行承擔過度風險的行為提供了環境可能。而影子銀行只承擔有限責任的制度,則使這種可能變為了現實。就從投資銀行來看,危機之前各大投行就紛紛從合伙制變為了股份制,只承擔有限責任。從而敢于無視一切風險,不顧投資人的利益,為了巨額的獎金,把財務杠桿擴大至三十多倍的畸高水平。四、防止影子銀行對金融穩定造成沖擊的建議近幾年來,影子銀行在我國發展迅速,為了避免重蹈西方發達國家的覆轍,始終保持我國金融的穩定,本文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近年來我國把宏觀金融調控的重點放在了貨幣信貸上,然而,影子銀行卻成為了企業進行調控規避的最佳渠道。就以房地產的市場為例,2010年到2011年,雖然我國通過控制銀行對房地產行業的信貸進行了限制,來自銀行渠道的房地產行業開發資金的增速顯著放緩,但是來自于影子銀行的開發資金卻迅速增加。就2011年的第一季度,信托公司總計發行的信托項目有222個,募集722億元的資金,同比增長了67%,資金規模增大達到115%。故此,貨幣政策不僅要關注信貸總量,還需要更多地關注到整個社會的融資規模變化,把非銀行的金融機構資金以及直接融資等都納入到統計范圍,并重點關注影子銀行業務。

第二,我國影子銀行之所以會如此迅猛的發展,與利率管制脫不開關系。因為存在利率管制,所以就推動了民間資本向影子銀行流動,而由于貸款的利率受到管制,使得銀行給中小企業實現貸款多樣化的動力不足,甚至還出現了銀行將資金變通轉而流向影子銀行進而從事高利貸。這從一定程度上能夠說明,影子銀行的快速發展是對利率機制受到管制作出的一種回應。故此,想要把我國當前影子銀行的風險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之下,就必須得進一步加快推進貨幣政策工具的市場化改革,使銀行的存貸款利率浮動的范圍有所擴大,并對自主定價的權限進行適當的放寬,以便資金價格可以真實準確地反映出市場上的供求關系,從而有利于銀行機構強化風險定價的能力,引導社會資金流出影子銀行,進而主動投入到具有更好的保障、收益效率更高、更加市場化的正規銀行系統。

第三,民營經濟的融資困局也是導致我國影子銀行快速發展的一大重要原因。而因為各種緣故,民營經濟存在著許多年都未曾能夠有效解決的難融資問題。而影子銀行在一方面,對緩解民營經濟的融資問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與此同時也為金融體系造成了潛在的風險隱患。故此,我國應該加快金融體制的改革,解除民營經濟融資的困境。首先,需要繼續建構多層次包括直、間接融資的正規融資體系。而后繼續在可控風險條件下,適當降低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的門檻,準許其在滿足一定的杠桿率、撥備覆蓋率、資本充足率等要求下,在規定的地區或范圍內開展普通的銀行業務,并且依據監管評級逐漸放開其業務上的限制,以實現市場化的自由競爭。其次,需要加快國有銀行的股份制改革,積極鼓勵銀行機構履其行社會責任并堅持商業的可持續發展,加大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力度,加速金融服務及產品的創新,特別是應針對各不相同的中小民營企業,進行適應性的融資產品和工具的開發,創新擔保和授信的手段,探索銀保合作等。

第四,通過美國次級債危機可以看出,影子銀行的發起分銷模式、特殊工具以及金融產品等一系列的金融創新都加大了金融機構風險的辨識以及捕捉難度。由于金融創新,以致資本充足率等指標不能夠及時準確地反映出金融機構風險的狀況,故此在危機過后,世界各國都加大了對影子銀行的監管力度。然而,相對于貨幣政策來說,政治壓力對金融監管政策的影響程度更大,因為金融監管政策能夠更加直接的影響到金融機構的虧盈狀況。盡管中央銀行已經對市場風險的過度承擔行為進行了警示,但若是能夠配合政策效應更加強烈的利率調整,即使調整的幅度并不大,也能夠提高央行的風險警示可信度,從而獲得更好的調控效果。為此,便建議我國加強貨幣政策跟金融監管政策之間的協調,一行三會也要強調彼此的協作,共同關注,一致行動。

作者:王洪秋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阜新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