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發展研究
時間:2022-12-09 04:01:38
導語:縣域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簡介】文章結合開展縣域跨境人民幣業務的實踐,通過實證分析提出跨境人民幣工作推廣的啟示,提出從建立跨境“本幣優先”工作和考核機制,轉型“咨詢型”銀行、加大品牌建設、支持電商和第三方支付開展人民幣計價結算、營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等方面深入推動工作開展。
《關于進一步優化跨境人民幣政策支持穩外貿穩外資的通知》即將頒布,跨境人民幣業務將迎來更為便利和優化的政策支持。抓住機遇,積極主動探索如何有效利用國內和國際兩種資源,走出一條具有新時代特色、新經濟特點的縣域跨境人民幣發展道路極其重要??h域經濟是以縣域為中心、鄉鎮為紐帶、農村為腹地的區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擴大縣域跨境人民幣使用,有助于“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實現。一是本幣跨境結算便利性助推縣域市場主體擴大對外貿易,有助于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二是縣域企業開展跨境貿易帶動農產品出口、吸納勞動力、優化城鄉經濟結構,有助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三是貨物、服務貿易占據絕對地位的縣域企業根據實需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對發達地區資本市場形成有效補充,有助于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四是關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縣域市場主體可根據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產品服務,促進外貿轉型升級,同時,引進國際經驗更好地服務國內市場,有助于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等。
縣域跨境人民幣業務的創新實踐
近年,縣域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對外貿易不斷增長,但縣域跨境金融服務存在網點布局不足、人員業務不熟、產品對接不暢等問題,跨境人民幣業務在縣域沒有滿足實體經濟的需求,是我國金融服務的薄弱環節。為解決縣級具有國際結算資格的銀行少、人員缺,市場主體跨境人民幣業務辦理以跑市區、到省城為主等問題,陜西省自2019年開展縣域跨境人民幣業務推廣工作實踐,2年時間,工作覆蓋全轄70個縣域、440個縣域銀行、286家企業、707個從業人員等,縣域跨境人民幣工作成效初顯。
(一)省市縣各相關部門聯合發文建立機制形成跨境政策合力
縣域政府相關部門對跨境人民幣業務存在尚不了解的現實,為達成共識、統一推動,人民銀行西安分行聯合省發改委、商務廳、文化和旅游廳、稅務局和西安海關等六部門聯合發文《關于深化“放管服”落實“本幣優先”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實施意見》,將推廣本幣結算、拓展人民幣跨境結算覆蓋至縣域寫入要求。同時,各地市、縣區積極與當地相關部門聯合發文,建立聯系機制、開展聯合培訓及座談、落實優惠政策等。通過跨境人民幣聯合工作平臺,結合縣域外匯業務及人才較少、人民幣接受度更高的現實,同時,推動各部門工作的高效完成。
(二)創新“委托”模式解決縣域缺乏國際結算機構問題
西部縣域具備國際結算資格的銀行數量少,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更少,2019年,陜西省商洛市縣域無具備國際結算資格銀行,僅渭南、延安市有少量縣域結算業務,且占全市結算額不到1%,具體如圖1所示。結合實際,陜西創新推出跨境人民幣“縣域委托”模式,由縣域不具備資格的銀行網點代為收取、審核資料,傳送至行內具備資格的網點進行結算和申報。經此模式,企業跨境收付款“足不出縣”,從2—5個工作日縮短至當日,節省匯兌、往返市區交通費用,大大降低了企業的“腳底成本”,讓縣域企業實實在在享受到本幣跨境結算的便捷和實惠。自2019年開辦以來,陜西新增“委托”網點23個,惠及82家縣域企業,為企業節省匯兌費累計69萬元,“委托”模式為縣域企業節省往返省市“腳底成本”80余萬元等。
(三)黨員干部聯系涉外企業機制解決縣域企業對政策不熟悉問題
全省開展黨員干部聯系服務涉外重點企業工作,人民銀行分支機構跨境人民幣業務部門黨員一人聯系至少一家涉外企業,提供精準化服務、專業化政策支持,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全年調研走訪69家企業、產品涉及速食、特產、醫藥、機械等。積極與企業就產品類型、適銷國家、外貿前景進行交流,大力征集業務需求及建議,對問題進行梳理并努力尋求解決辦法。解決了企業跨境人民幣結算異地辦理、電子化退稅、通過電商平臺進行對外銷售等問題。
(四)培育“跨境人民幣服務點”從人員角度建立長期對接聯系機制
西部縣域企業以小微、民營為主,缺乏外匯交易人員,對外貿易報關結算一般都采取外包形式,成本高、步驟多。然而,跨境人民幣無需外匯專業知識、無需外幣兌換費用,企業接受度高,財務人員經過簡單培訓就能開展業務,因而安排“一縣一點一專員”輔導機制,即一個縣域設立一個跨境人民幣服務點,培養一個跨境人民幣業務人員。陜西“服務點”基本覆蓋全轄縣域,通過市縣、專員聯動,建立精準輔導機制為相關人員提供培訓和指導,自業務推廣以來,縣域政府部門、基層銀行、涉外企業、人民銀行相關人員等1293人次參加培訓、座談、調研,通過“服務點”75人,為81家企業辦理923筆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共22.91億元。從圖2可以看出,“服務點”對于縣域跨境人民幣業務的帶動作用非常顯著,與圖12019年業務量相比,同比大幅提升。
(五)積極運用多種網絡平臺解決受眾面分散、基層缺乏專家等問題
采取“網絡授課+線上測試+群聊交流”多種形式開展培訓。通過騰訊會議、云培訓等網絡方式授課,實現跨地區、跨部門同時參會,邀請國內外專家實時授課、實時交流,有效擴大參訓面,使更多主體便捷、直觀地參與到高層次培訓中;通過線上測試對參訓縣域金融從業者學習情況進行檢測,從基礎概念測試到業務操作技能掌握,循序漸進培養一批縣域跨境人民幣金融工作者。自推廣以來,陜西省13家銀行的1641名人員已參與其中。群聊交流是針對縣域銀行及企業建立的微信群,約有200個銀行網點和150家企業的加入,每日跨境人民幣政策、全球經濟金融等信息,并設專人輪班負責咨詢答疑工作等。
縣域跨境人民幣推廣的經驗啟示
(一)縣域企業對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意愿高,但缺乏相關知識和服務,實際結算量小、種類少,應積極抓住機遇實現需求與服務匹配
陜西省連續兩年問卷調查顯示,從便捷度、使用習慣、人員配備等情況出發,78%以上縣域企業愿意使用人民幣開展跨境結算,然而由于不了解、不熟悉跨境人民幣政策和結算流程、缺乏業務辦理銀行,大多主體都選擇將跨境結算相關業務委托于省、市的外包公司處理,因而從統計數據看,縣域結算金額小、數量少。在人民幣國際化穩慎推進過程中,除擴大資本項目開放外,應同時積極滿足縣域實體經濟的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需求,構建雙循環格局下良好的發展結構,抓住跨境人民幣進一步優化的機遇,盡快提供相關金融服務。
(二)做好縣域跨境人民幣工作有助于產品質量提升、支柱產業培養、小微民營企業發展,是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
通過拓寬跨境人民幣覆蓋面,將便利的國際金融業務推廣至縣域,縮短企業辦理業務交通里程,實現國際金融服務零距離,縣域企業開展跨境貿易的積極性大幅提高。通過優秀企業典型案例的帶動引導,有利于縣域小微和民營企業開拓視野、積極參與國際市場,提升產品質量、將縣域特色產品銷往境外,培養當地支柱產業。特色產品尤其是特色農業產品的出口能夠極大程度地帶動鄉村發展,幫助農戶和貧困戶增加收入。陜西省通過縣域跨境人民幣推廣工作,大力推動了蘋果、酥梨、冬棗、魔芋等產業發展,12家外貿企業帶動5076戶農戶和貧困戶實現增收,推動了鄉村振興。
(三)商業銀行“本幣優先”意識有待提升,應增強縣域網點相關服務和人員配備,建立客戶對接制度,結合實際創新產品
商業銀行是各項跨境人民幣便利政策落地的直接主體,是業務發展的關鍵。然而,西部省區縣域金融機構提供跨境人民幣服務的網點少、人員缺,不重視縣域國際結算“本幣優先”服務實體,中外匯結售匯的中間費用,不主動推廣跨境人民幣業務,對縣域工作人員開展相關培訓少,基層業務人員不了解基本的貨物貿易結算流程、系統操作等,使市場主體的跨境結算、跨境融資基本需求得不到有效對接。商業銀行應積極增加服務網點和人員配備,建立相關工作考核機制,結合實際為客戶提供最優的產品和服務等。
推進縣域跨境人民幣發展相關建議
目前,肺炎疫情使全球經濟遭受了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又一次重創,但對中國金融市場波動較小,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人民幣國際化可能又迎來一次發展機遇,抓住機會提高縣域跨境人民幣業務覆蓋面、可得性和便利度,是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和實體經濟發展的有利措施。結合實際,對推進相關工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金融機構積極建立跨境“本幣優先”工作和考核機制
一是增加縣域跨境人民幣辦理物理網點。對于業務實需較多的縣域鼓勵申辦國際結算資格,對于暫無資格的縣域開展“委托”模式,解決不滿足申辦條件、批復時間長的實際問題;二是構建縣域跨境人民幣培訓和服務機制。按照一個縣至少一家銀行提供跨境人民幣服務安排,確定聯系人、建立培訓輔導機制,將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延伸縣域網點;三是加大對跨境人民幣業務的考核傾斜。跨境人民幣在商業銀行的業務考核指標中大多與外匯業務合并為一項國際業務指標,對于縣支行而言此項考核項基本缺失,各機構應設計相關考核指標、明確激勵政策,在機制層面落實本幣優先。
(二)銀行由“結算型”轉為“咨詢型”,針對性地提供方案
一是建立專屬客戶經理對接制度。摸清市場主體特點,宣傳跨境人民幣優勢,精準對接需求,提高本幣金融政策“直達性”,激發客戶業務需求;二是發揮優勢做企業的“咨詢師”。商業銀行擁有海外分支便于了解境外市場,可以提供政策解讀、環境分析、財務咨詢等,在分析區域市場、企業實際需求情況下,為企業提供最合適的金融服務方案;三是可通過黨建促業務等方式提供上門服務、創新服務、便利服務。積極發揮黨員帶頭模范作用,積極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政策,建立黨員聯系企業制度,加快政策的傳達效率、優化業務流程,創新性提出問題解決方案等。
(三)銀政企各方協力加大縣域跨境人民幣品牌建設工作
一是建立跨境人民幣業務聯系機制。人民銀行、商業銀行、商務、海關、稅務等部門間應加強溝通、挖掘縣域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的突破口,及時總結經驗、交流成果,協調解決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齊力營造本幣優先的輿論認識和社會氛圍;二是通過優化服務,樹立本幣優勢。跨境人民幣和外幣相比,尚未構建具有獨特性的產品優勢和體系化的服務產品,應在不斷便利的政策下創新,提供綜合金融服務,通過服務幫助企業降低財務、人員、融資費用等,實現本幣流程優化、本幣價格優惠、本幣服務優質、本幣產品優勝,讓客戶充分獲得使用本幣優越感等。
(四)積極支持電商、第三方支付開展人民幣計價和結算
認識肺炎疫情及跨境出行限制,跨境電商又迎來一輪發展期,成為進出口貿易新的增長潛力點,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有亞非歐65個國家,約占全球經濟總量30%,但沿線部分國家采取外匯管制,外幣不能自由流通,我們應充分利用發展時機,大力支持跨境電商、第三方支付,使用人民幣進行計價及結算,通過交易不僅解決資金跨境流動問題,而且可以引導消費者形成人民幣結算路徑依賴,提高入駐平臺企業跨境人民幣結算交易量,推動縣域業務發展等。
(五)營造縣域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
一是強化跨境金融服務,與他國確立經貿合作關系、深化貨幣領域協作互動,挖掘人民幣在跨境使用中的內生需求;二是縣域政府可結合區域特點,探索特色產品“小微團”跨境人民幣業務模式,將分散的主體集合起來,形成產品優勢、營銷品牌,提高人民幣計價結算話語權,而且可以共同承擔風險、降低融資成本等;三是培養銀行和企業國際業務人才??缇橙嗣駧艠I務對從業人員外語、會計、國際業務等能力要求較高,但比外幣結算要求低,便于調動人員積極性,培養綜合全面的銀行、企業國際人才,有利于縣域經濟的高水平高質量發展等。
參考文獻:
[1]白鶴祥.構建“四位一體”模式支持縣域經濟發展[N].金融時報,2016-10-31(01).
[2]孫成.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策略分析[J].現代金融,2020(4):22.
[3]詹小穎.“一帶一路”建設下西部地區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發展研究[J].改革與戰略,2016(4):95.
[4]崔叢云.對縣域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的思考——以饒河為例[J].黑龍江金融,2016(1):50.
作者:曹慧
- 上一篇:新金融工具準則對銀行會計的影響
- 下一篇:市場經濟體制旅游食品安全管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