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紡企挑戰論文
時間:2022-04-14 09:40:00
導語:人民幣升值紡企挑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由于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以及綜合因素的作用,推動了人民幣匯率的升值。而人民幣升值是把雙刃劍,一方面老百姓手中的“票子”更值錢了,這是好事;但另一方面,出口企業成本加大,競爭優勢被削弱了。尤其是目前仍主要靠價格來打拼國外市場的紡織服裝行業,更面臨著一次新的考驗。
匯率改革自2005年7月21日形成機制以來,紡織行業由于出口依存度較大、平均利潤率低等特點,一直被視為首當其沖受升值影響最大的行業。筆者剛參加完100屆廣交會,期間在與很多紡企接觸中,深感人民幣持續升值帶給紡企的壓力與挑戰。
百屆廣交會心境迥異
其一,對于習慣了高度依賴價格競爭策略和處于固定匯率貿易環境下的很多紡企而言,匯率風險正在迅速放大。具體交易上一是報價難度增大,同樣產品提價怕擠走老客戶;匯率持續變動,紡企一直處于“微利”,利潤空間很小,稍有不慎就會“賠本賺吆喝”;即便是成交額不下滑,訂單保住,利潤縮水普遍現象。紡企正處于受能源影響,原材料、勞動力以及運輸費用等“高成本”運行期,加上出口退稅率下調2%,紡企壓力大,在接單上很被動……
其二,對于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尤其是在高檔服裝、高端品牌上定位的規模紡企而言,由于品種多、批量小,產品附加值高,加價空間大,匯率影響有限。像銅牛牌高檔戶外休閑服,在國際市場上可賣500~600多美元,比一般西服高5~6倍,主要是工藝比較先進,把激光、超聲波、鐳射等高端技術應用在工藝方面,產品所需技術含量和科技含量遠遠超過傳統服裝,匯率變化的影響范圍自然很小。
其三,對于紡織業不同種類以及不同規模的紡企而言,對人民幣升值承受能力的分化也不同。目前紡織全行業平均利潤不超過5%,其中最高的服裝平均為15%。去年匯率開始升值2%時,整體利潤率下降11%;百屆廣交會期間匯率升值在3.8%左右,紡織業各種類承受能力已經明顯分化。棉紡、化纖類為紡織行業的基礎產業,雖然附加值低、議價能力低,其出口產品對人民幣升值的承受能力最弱;相比較而言,家紡、針織、服裝類出口依存度較大,因議價空間較大,對人民幣升值的承受能力也略大一些。
匯率升值影響紡企走勢分析
3.8%的升值幅度對于4~5%的利潤水平來說,是否意味著紡織業無利可圖的大限將至?業內專家分析指出,事實并非如此悲觀。只要人民幣的升值是漸進而非突然間一步到位,加上國家對紡織業原材料價格進行調控,以及將采取兩稅合一政策中的內資企業稅賦降低等措施,紡織業對人民幣的升值仍有微弱的承受能力。
首先,根據國家發改委相關報告,綜合考慮紡織服裝業可貿易品在成本中的比重、行業議價能力等因素,以出口產品盈虧平衡點作為承受人民幣最高升值幅度,紡織行業出口產品可承受的升值幅度在6%~8%。當人民幣升值5%時,全行業出口產品利潤下降66%,其中,棉紡織業下降94%、針織業下降82%、家紡業下降58%、服裝業下降46%;當人民幣分別升值8%、6.5%、5.5%時,服裝、針織、棉紡織子行業出口分別由盈利轉為虧損。
其次,升值對于全國的紡企來說都是一視同仁的,從這個角度看是公平的,企業也會逐步適應。紡織業的實際運營業績也表明,匯改以來人民幣升值幅度至少有一半已經被成功轉嫁到進口商身上,而議價能力較強的大型出口企業并未傷筋動骨。這里的關鍵,就在于人民幣的升值不是一次到位,而是漸進的,這樣才能給紡企時間來適應,加緊提高產品技術水平和附加值。同時,國家目前的內外資企業兩稅合并政策如能盡快出臺,屆時雖然人民幣年底可能升值到6%,但企業稅賦降低卻可為企業騰出更多的利潤空間。
第三,升值對紡企來說,一方面會有很大影響,另一方面還有積極作用,因為會對一些附加值低的產品出口產生抑制作用。因此,紡企為適應這個匯率變化,才能努力轉變出口增長方式,在出口過程中獲取較高的利潤回報。
第四,升值每達1%,對紡織出口增速的作用將下降1.5%。2005年中國紡織品出口順差為1004億美元,占國際紡織服裝出口24%的市場份額,因此,對降低貿易順差、促進貿易平衡、減少貿易摩擦有所幫助。
正視現實,迎接挑戰
人民幣升值所導致的資本成本與收入的提升,將在長期內改變我國的經濟結構,重新賦予紡織行業內不同的成長速度,并使不同的紡企業績出現分化。雖受影響程度不同,但匯率風險畢竟存在而且在加劇。因此,紡企的調整步伐必須要跟上匯率的調整步伐。
首先,目前對于升值所采取的策略是,紡企除了要完善內部管理,進一步壓縮成本外,還可以采取一些特定策略應對匯率風險。這些策略包括提高出口產品價格;加大國際采購力度,“走出去”將部分生產經營活動轉移境外:增加更多的計價結算幣種;“提前錯后”,即提前預收貨款,推遲支付進口款:使用遠期信用證結算規避匯率風險以及使用貿易融資等。
其次,一方面通過金融手段來規避風險,另一方面在保證利潤率的情況下,把人民幣升值的一部分壓力轉由國外進口商承擔。
第三,對于紡企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目前人民幣升值還是貶值,而是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走向。今后必須要提高匯率風險意識,密切關注國際金融市場,充分利用各種金融工具來規避金融風險,讓辛苦賺來的利潤變成企業實實在在的收入。
年年難過年年過。筆者接觸紡企過程中聽到多位人士如此評價我國紡織行業,相信隨著配套措施的逐步完善,以及漸進式升值為企業爭取一些時間,國內紡企的應變能力一定會進一步增強。
- 上一篇:書記作風建設分析材料
- 下一篇:中學作風建設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