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對自費留學影響思索

時間:2022-03-13 03:23:00

導語:人民幣升值對自費留學影響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民幣升值對自費留學影響思索

一.前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素質的普遍提高,教育問題被越來越多家庭關注。自費出圍留學成為一種接受教育的新趨向。個人高等教育支出既是一種消費行為也是一種投資行為。當中,自費出圍留學的教育相對于國內高等教育而言,具有高成本、相對高風險等特征。人民幣升值對于白費出同留學而言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費出國留學的成本,但是我們必須要多方面考慮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影響。下面,我們將從自費境外高等教育的成本以及人民幣匯率變化對自費境外高等教育成本的影響這兩方面進行探討。

二。出國留學的成本分析

在我國,對于高等教育成本的研究中,主要將其劃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而在本文,將從自費境外高等教育的前期成本、后期成本兩方面進行論述,作出這樣的處理主要是因為以進行自費境外高等教育所經歷的階段作為劃分的標準。

(一)前期成本的構成

前期費用就是在出國前期所發生的費用,具體是指中介費和考取語言證書、進行簽證以及飛機票等的費用。自費境外高等教育的前期成本,會因不同的出國方式而有所不同。自費留學的出國方式主要是有三種:第一種是全DIY的自行申請留學,第二種是通過中介機構申請留學,第三種是參加中外院校之間的合作辦學的方式進行留學。其中,全DIY的自行申請留學費用主要由學校申請費、簽證費和資料準備費、語言考試費、研究生入學考試費(如:GMAT、GKE)等構成,以美同為例,一般以申請3到5問學校為例,通過全DIY的自行申請留學的大約費用大概為8457元人民幣。而選擇通過中介機構申請留學的前期成本,相比全DIY的自行申請留學的前期費用而言,就增加了中介機構的服務費,通過了解,對于不同的圍家,不同的專業,中介服務費的收取各有不同,其中,以美國的MBA收取費用最高約27000元人民幣左右。第三種通過中外院校之間合作形式進行留學的,由于一般中外院校之間的合作辦學主要是采用2+1的形式,即兩年在中國國內大學讀,第三年出國留學。出國留學的前期費用主要為簽證費以及各項考試費。相對于第一、第二種申請留學的方式而言,第三種出國留學的方式,較能節省費用和較為方便。選擇的申請留學方式不同,會影響出圍留學的前期成本,并最終影響到出國留學的總成本。如何合理的選擇適合自身的申請方式顯得尤為重要,需要結合自身的成本控制要求以及自身的要求等各個方面。

(二)后期成本

后期成本是指留學學生在選定學校和辦好手續并到達留學目的地后所發生的一切費用。具體來說,自費出國留學的后期成本主要為學費、生活費、醫療保險等。而學費、生活費和醫療保險這三項支出約占后期成本的90%。后期留學成本的不同主要是取決于留學目的地的選擇與個人的消費習慣。根據我們的調查統計得到的數據顯示,在后期成本中,英國的學費相對較高,以讀研究生為例,在美國的平均學費為60,000元一300,000元,在英國的平均學費為75,000元一180,000元,在澳大利亞的平均學費為126,000元一154,000元,在加拿大的平均學費34,000元一68,000元。美國的學費的差距比較大是由學校性質不同而造成的,一般是公立學校的學費相比私立的要低,私立學校相對較高。而英國學費從整體上看比其他主要的留學國家相對較高。一方面,主要是因為英國當地的消費水平相對于其他地區而言較高,另外一方面是由于英國政府2010年年底宣布大幅上調各大學學費上限,允許大學將英國當地本科生年學費南目前的最高3290英鎊提~.9000英鎊。受此影響,國際學生的費用也受到不小的波及,目前多所學校國際學生學費漲幅在10-30%不等。相比之下,在金融危機之后,許多國家紛紛調低留學生收費標準和入境的規定,以及調整各自的留學政策,使部分地區的留學成本有所降低。越來越激烈的國際高等教育市場競爭,有利于留學費用的降低。三.人民幣升值對自費出國留學成本影響

(一)人民幣升值對出國留學前期成本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對出圍留學的前期費用的影響不大,因為出國留學的前期成本主要是發生在出圍前期準備上,而這段時間都是在國內進行準備的,相應的費用可以用人民幣進行結算,不受匯率波動的影響。

(二)人民幣升值對出國留學后期成本的影響

隨著國家在2005年進行第一次人民幣匯率改革,人民幣匯率將更具彈性。特別是在2007年爆發的金融的危機,人民幣對主要發達國家的貨幣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升值。人民幣升值,意味著人民幣對外幣的購買力增強,對于出國留學而言,就可以降低出國留學的費用,是出國留學的利好消息。本文選取了美國、歐洲這兩個主要留學地,南于英國使用英鎊,所以我們選取的外國貨幣為美元、歐元和英鎊,討論人民幣升值對出國留學后期成本的影響,在后期成本中,由于學費是一項比較大的支出,而且學費有時是需要一次性支出的,主要討論匯率波動對學費支出的影響。從表1中的數據可以看出,人民幣對美元是一直呈現升值的態勢,而在2009年人民幣對美元的波動幅度減少,主要是國家考慮到金融危機對出口貿易的影響,而加強對人民幣匯率的調控,在2010年結束這種政策后并進行第二次人民幣匯率改革,人民幣兌美元又重回升值通道,出現了升值速度加速的特征。

從這可以看出,留學到美圍的留學費用因為人民幣升值而減少費用。人民幣匯率波動首先是影響學費的支出,現在出國留學讀研究生可以是一年期,這樣就要一次交學費,以美國為例,美國公立大學碩士一年15,000—28,000元美金之間,如果繳納的學費是20,000美金,在2010年年初需要136,000元人民幣,在2010年年底則需要132,000元人民幣,一年的學費節省了4,000元人民幣。歐洲由于教育資源豐富,也受到眾多出國留學學生的青睞,人民幣兌歐元的走勢相對比較平穩,在2008年和2010年都人民幣兌歐元都是呈現大幅升值的態勢,2010年是因為受次貸危機的影響,歐洲債務危機使得歐元走勢疲軟,人民幣兌歐元升值10.08%,這使得留學歐洲的留學費用減少。從總體上看,人民幣兌歐元的走勢還是升值態勢。由于歐洲的國家眾多,而不同同家的學費的收取不同,以法國為例,法國的公立大學免學費,只收取注冊費,碩士每年大概是200~400歐元,在2010年年初和年末兌換歐元開看,一年的學費就可以可以節省人民幣1,000左右。英國也是許多人選擇的留學國家之一,從表3中的數據可以看出,2008年人民幣對英鎊大幅升值,主要是受次貸危機的影響,國外投資者紛紛將資金從發達曰家中轉出,大量資金流進亞洲等新興市場,人民幣需求上升而導致人民幣升值。但在2009年隨著國家加強對匯率的宏觀調控,人民幣兌英鎊結束升值態勢,轉而英鎊升值,這意味著在2009年的留學費用會因為英鎊升值而增加。

但在2010年英鎊又重回升值態勢,留學費用又會因為匯率波動而不同。與人民幣對美元的走勢相比,英鎊的走勢波動幅度比較大,以英國平均水平15,000元英鎊為例,在2010年年初需要165,000元人民幣,而在2010年年底卻需要150,000元人民幣,節省15,000元人民幣,在英國能節省的學費要比在美國的多。人民幣匯率波動除了對學費產生影響,還對生活費用產生影響,匯率時刻的波動意味著人民幣換取不同的外幣的價格不同,留學學生可以在準備學費的同時準備生活費,也可以選擇在不同的時期換取外匯作為生活費。如果在年初一次性準備留學費用可以鎖定成本,但在不同的時期換取外匯可能因為匯率的波動而有所不同。如果人民幣一直升值則可以在不同的時期換取外匯來節約費用,但是如果匯率的波動幅度比較大,就要在一個比較好的匯率點換取外匯。從美元、英鎊和歐元的匯率走勢看,人民幣對美元始終的保持升值的態勢,如果留學美國,可以選擇在不同的時期換取外匯會節省留學費用。

但是留學英國或者其他國家的就要根據外匯市場的變動而做好準備,要想節省費用就要根據市場的走勢做好換匯計劃??偵纤?,雖然人民幣升值是長期和不均衡的,但是人民兌主要發達國家的貨幣從整體上看都是升值的趨勢,人民幣升值這一出國留學是一個利好消息,但是由于出國留學的時間并不是很長,能否在出國期間享受人民幣升值而減少費用支出是不確定的,出國留學學生還是要慎重考慮,因為外匯市場是根據市場供求而波動的,在準備出國留學的費用時,先要了解留學國家的匯率走勢,對未來的匯率走勢做好判斷,在準備費用時應該做出總費用的10%的額外準備,以備因為匯率波動而需要更多人民幣兌換。對于人民幣升值這一利好消息,學生還是能理性看待,在我們的調查問卷中,關于留學國家的選擇因素中,有47%的學生選擇學?;蛘邔I是第一考慮因素,而有35%的學生選擇費用是第一考慮因素。而在關于人民升值對于出國留學的決定的影響中,只有9%的人認為因為人民幣升值才考慮出國,大部分人認為出國留學是計劃中的事情。說明學生對人民幣升值都是持理性的態度,如果想在匯率市場的波動中節省出國費用,就要提前做好規劃,增加對3''''t,7E市場的了解,做好充分準備。

四.結論

出國留學是一個成本較高的教育投資行為,出國留學的成本要比在國內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要高,自費出國留學涉及的方面比較廣泛,受到的影響因素也比較多,在主觀上的是個人的教育觀念和消費觀念,在客觀上是受每個國家關于出國留學的一些相關政策和人民幣匯率變動等因素影響,人民幣升值可以減少出國留學的費用,但是人民幣匯率是受外匯市場的供求影響,人民幣升值是不均衡的,隨著人民幣市場圍際化,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將會加大,要想從匯率波動中減少費用支出,就要多留意匯率走勢波動,在匯率波動中減少換匯支出。盡管出國留學費用的影響因素比較多,但是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和教育觀念的改變,同家逐步完善“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留學政策,自費留學將會成為更為普遍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