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內在機理論文

時間:2022-04-10 02:54:00

導語:通貨膨脹內在機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通貨膨脹內在機理論文

一、通貨膨脹目標設定制度的興起

匯率目標設定制度(exchangeratetargeting)的局部或階段性有效,以及金融自由化背景下貨幣供應量目標設定制度(monetarytargeting)的有效性下降,促成了近十多年來全球范圍內一種不容忽視的新現象,即許多國家相繼采用了一種名為“通貨膨脹目標設定(inflationtargeting)”的貨幣政策制度[1]。該制度的一個鮮明特征是,這些國家的中央銀行直接選擇通貨膨脹率作為貨幣政策操作的名義錨(nominalanchor)。

1990年3月2日,新西蘭率先實行通貨膨脹目標設定制度,成為這一領域的“開路先鋒”。繼其之后,實行該制度的國家數目不斷增多。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關于成員國貨幣政策框架類型的劃分結果,截至2006年4月30日,曾正式宣布采用通貨膨脹目標設定制度的國家達到了26個,目前正在實行的國家共24個(芬蘭和西班牙兩國因為要加入歐元區的緣故,于1998年6月主動放棄),其中不僅包括發達國家,還包括許多新興市場國家和轉軌經濟國家(見下表)。

頗有意思的是,通貨膨脹目標設定制度的興起最初并非源于學術界人士的推動。如斯文森(Svensson,2002)就指出,除了對中央銀行的獨立性和低通貨膨脹的好處進行過大量研究,以及著名貨幣經濟學教授古德哈特(Goodhart)曾向新西蘭儲備銀行主席提過關于激勵結構的學術建議之外,國際學術界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從未針對通貨膨脹目標設定制度開展過任何專門性的研究。按照他的看法,通貨膨脹目標設定制度的出現以及其后所贏得的贊譽,在很大程度上應當歸功于一些采用國中央銀行和金融決策實踐者們非凡的洞察力。而現任美聯儲主席的伯南克(Bernanke,2003)則認為,通貨膨脹目標設定制度是從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后一些國家所采取的貨幣政策策略——尤其是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德國及瑞士的貨幣政策實踐——逐步演變而來的。

盡管通貨膨脹目標設定制度的實踐已經超過了16年,但至今人們仍沒有對其內涵形成廣泛共識,這主要是因為在實際操作當中,一個國家是否實行了真正意義上的通貨膨脹目標設定制度,往往難以識別,即便的確采取了該制度,各國在不同時期基于不同的考慮,針對貨幣政策制度安排所采取的具體做法通常又會存在很大的差異[2]。在目前的諸多觀點中,米什金(Mishkin,1999)的觀點比較具有代表性,他認為通貨膨脹目標設定制度是一種包含了五個方面要素的貨幣政策策略:一是公開宣布一個關于通貨膨脹的中期量化目標;二是制度上承諾穩定物價是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其他目標則居于從屬地位;三是在調節貨幣政策工具當中,包括貨幣總量、匯率在內的諸多變量被用來通盤考慮;四是通過與公眾和市場交流貨幣當局的計劃、目標和決定,確保貨幣政策公信力(credibility)和透明度(transparency)不斷提高;五是貨幣當局實現通貨膨脹目標的責任性(accountability)不斷增強。

二、通貨膨脹目標設定制度的實施

通貨膨脹目標設定制度擁有許多明顯的優點。例如,通過事先宣布一個量化的通貨膨脹目標,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策略高度透明,容易被社會公眾感知和理解,有利于增強中央銀行執行貨幣政策的公信力和責任性;與匯率目標設定相比,通貨膨脹目標設定制度可以確保貨幣政策集中關注國內的經濟目標,對影響國內經濟的各類沖擊做出反應;與貨幣供應量目標設定相比,通貨膨脹目標設定制度無須強調貨幣數量和通貨膨脹之間的穩定關系。

然而,通貨膨脹目標設定制度也面臨著一個關鍵性的現實

四、簡要小結

1、鑒于中央銀行無法直接控制通貨膨脹率,因此,在通貨膨脹目標設定制度下,比較合理和現實的選擇應當是以通貨膨脹預測值pt+2|t作為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通貨膨脹預測值之所以是一個理想的貨幣政策中介目標,主要是因為:首先,由定義我們知道,中央銀行在t年根據所有相關信息做出的通貨膨脹預測值,必然與t+2年的實際通貨膨脹率pt+2高度相關;其次,通貨膨脹預測值要比t+2年的實際通貨膨脹率pt+2容易控制,并且中央銀行更多關心的是預測值與目標設定值之間的偏差;第三,與t+2年的實際通貨膨脹率pt+2相比,中央銀行更容易觀測到通貨膨脹的預測值,這是因為后者是根據t年的相關信息做出的,通過央行的信息披露和外界的預測,社會公眾也很容易就能觀測到預測值;第四,通貨膨脹預測值十分透明。但必須指出的是,通貨膨脹預測值這些優點的關鍵性前提是,中央銀行在t年必須盡可能地收集相關的信息,同時借助經濟預測模型,盡最大可能做出符合實際的通貨膨脹預測。通貨膨脹-[飛諾網]

2、在通貨膨脹目標設定制度下,中央銀行的政策選擇是,根據最小化損失函數值所內生的最優反應函數,確定一個基準利率(或基礎貨幣)水平,使通貨膨脹的預測值等于事先設定的通貨膨脹目標值。當通貨膨脹預測值高于目標值時,中央銀行將執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如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下調基準利率(從而影響到其他利率)、回籠基礎貨幣等等;相反,當通貨膨脹預測值低于目標值時,中央銀行將執行寬松性的貨幣政策。不難看出,通過事先公布一個量化的通貨膨脹目標,通貨膨脹目標設定制度實際上相當于一種承諾機制,它可以錨定私人部門的通貨膨脹預期,同時約束中央銀行自身的行為,而在面臨各類外部沖擊時,通貨膨脹目標設定制度又能有效保證貨幣政策工具的靈活運用。

3、由式(7)給出的最優反應函數,與強調中央銀行調節基準利率的“泰勒規則(Taylorrule)”和強調中央銀行調節基礎貨幣的“麥克卡倫規則(McCallumrule)”這兩種工具規則十分相似,但值得指出的是,它們相互之間還是有著明顯的區別。這至少表現在四個方面:首先,通貨膨脹目標設定制度下的最優反應函數是一個內生的結果,而泰勒規則和麥克卡倫規則都是外生給定的;其次,泰勒規則和麥克卡倫規則強調的是貨幣政策工具對當期的通貨膨脹和產出缺口做出反應,而通貨膨脹目標設定制度下的反應函數則體現出了貨幣政策的前瞻性特點,強調基準利率或基礎貨幣的變動是為了使通貨膨脹的預測值等于目標值;第三,通貨膨脹目標設定下的最優反應函數僅僅取決于菲利普斯曲線和損失函數中的相關變量,而泰勒規則和麥克卡倫規則除了取決于這些變量以外,還要取決于總需求方程;第四,在通貨膨脹目標設定制度下,反應函數中的系數并不像泰勒規則和麥克卡倫規則中的系數那樣是固定的(如泰勒規則中的兩個系數均為0.5),并且貨幣政策工具的變動可能還會受到外生變量xt的影響。

4、長且易變的時滯以及貨幣政策以外的其他因素,都會對物價水平產生影響,這使得社會公眾很難準確地監督和評估貨幣政策績效。但實際上,如果中央銀行主動與社會公眾進行交流溝通,通過特定渠道披露通貨膨脹預測值的細節,如一些實行通貨膨脹目標設定制度的國家央行定期的“通貨膨脹報告(InflationReports)”,社會公眾就可以通過觀測中央銀行的通貨膨脹預測值與事先公布的通貨膨脹目標值之間的偏差,來監督和評估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即使中央銀行將自己所做的通貨膨脹預測在一定程度上保密,社會公眾也可以通過比較自己或其他預測者所做的通貨膨脹預測與事先公布的通貨膨脹目標值之間的偏差,來監督和評估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從而有效防范中央銀行的不作為或是機會主義行為。

注:

[1]米什金(Mishkin,1999)對匯率目標設定制度和貨幣供應量目標設定制度的適用性及其在實踐中的弊端進行了分析,具體可參見Mishkin,Frederic,InternationalExperienceswithDifferentMonetaryPolicyRegimes,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1999,43,pp.579-606。

[2]美國即是一個十分典型的例證。盡管IMF并未將其列入實行通貨膨脹目標設定制度的國家,但伯南克(Bernanke)、曼昆(Mankiw)、古德弗元德(Goodfriend)等美國資深經濟學家都認為,美國事實上實行了隱性的或靈活的通貨膨脹目標設定制度。

參考文獻:

1.Bernanke,BenandFredericMishkin,InflationTargeting:ANewFrameworkforMonetaryPolicy[J]?JournalofEconomicPerspectives,1997,vol.11,pp.97-116.

2.Bernanke,Ben,"ConstrainedDiscretion"andMonetaryPolicy,SpeechbeforetheMoneyMarketeersofNewYorkUniversity,NewYork,2003,3February.

3.Bernanke,Ben,TheLogicofMonetaryPolicy,RemarksbeforetheNationalEconomistsClub,Washington,D.C.December2,2004

4.Svensson,Lars,InflationForecastTargeting:ImplementingandMonitoringInflationTargets[J],EuropeanEconomicReview,1997,41,pp.1111-1146.

5.Svensson,Lars,InflationTargeting:ShouldItBeModeledasanInstrumentRuleoraTargetingRule[J]?EuropeanEconomicReview,2002,46,pp.771-780.

6.MichaelWoodfood,2003,InterestandPrices[M],PrincetonUniversity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