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財務管理在房地產企業的地位

時間:2022-04-07 10:23:43

導語:試論財務管理在房地產企業的地位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試論財務管理在房地產企業的地位

摘要:我國很多地區房地產業已進入成熟期。相對大型房企而言,眾多中小房地產企業除硬性資源不可與之相比外,企業管理上也不夠成熟。本文站在房地產企業組織、行業特點的角度,分析企業管理的重心,財務管理的重要性。通過論述財務管理在房地產企業的重要性,以期改變從業者對財務管理在房地產企業地位的認識。

關鍵詞:房地產;財務管理;地位;認識

一、房地產行業現狀

房地產業在一個國家的宏觀經濟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該行業早已不是單純的房屋產品運營,而是以其為核心影響著相關產業發展,包括上游供應鏈條和下游客戶需求及服務,關聯者甚多。所以房地產企業生存極其重要,既要以生存和發展、盈利為目標,同時擔負一定的社會責任,減少投資失誤。因此房地產業需良性和規范化發展,減少不良狀況發生。近年來,擁有項目破產的房地產企業甚多,尤其中小企業表現特別突出。表面原因是運作資金中斷或項目嚴重虧損,而深層次的原因包括戰略上的失誤、不可控事項(風險)的發生、財務資源控制喪失。其中財務資源的控制基本等同于財務管理職能是否良好發揮,是否將財務管理放在重要位置。

二、財務管理狀況

財務管理(廣義概念)作為企業職能管理的一部分,應占有很重要地位。房地產業是資金集中型行業,而財務管理本身就是對企業資源(尤其是資金)的管理,包括直接的核算管理、稅務管理、預算管理、考核管理、投資管理、融資管理、資本運營等,間接的內控管理、合同管理、項目經濟管理等,分布于財務基礎、財務持續、財務戰略的各層面??梢钥吹截攧展芾硎巧婕懊鎻V、綜合性和制約都很強的系統工程,整個體系已經非常完整、科學。不少房地產企業仍停留在低端的財務管理層面,即核算及稅務管理等個別方面,只對業務進行事后反映。因此不具有動態性、前瞻性、輔助性,不能有效進行收入、成本、資金變動、項目盈虧、財務風險、項目預測、內部控制等方面的目標、過程管控,以及經營決策。由此導致內部管理缺失,喪失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主動性。

三、房地產財務管理缺失的原因

(一)不能深入理解房地產的產品特性。房地產項目運營中的勘測、設計、工程建設、營銷等業務已經非常成熟,各類監管機制健全,這些業務往往通過良好的發包就能基本解決問題。但許多企業仍然把自已放在工程總承包的位置,過度的關注規劃設計、施工等中具體細節。比如對施工環節中的諸多問題,本應由具有“三控”“兩管”“一協調”職能,并具有服務性、科學性、獨立性、公平性的監理單位解決。但開發企業往往違反規律過度干預,使監理職能未得到充分發揮。因此未認識到工程監理是工程管理的最好模式,將監理單位的參與作為一種形式,應付政府強制推行工程監理的規定。再比如工程發包規定本身具有科學性,但開發企業為了某種目的進行關系發包、分解發包,從開始就引發各種人為問題。因此房地產企業沒有高效科學的組織管理,將項目建設等完全交給專業公司,就無法從繁重的管理中脫身,不能關注更重要的事項。(二)不能深入理解房地產的投資風險特性。相比創新、技術開發、工業等企業,房地產企業入行門檻是比較低的。只要具有初始投資資本,基本上可以進入房地產業。但較少有開發企業完全靠自有資金開發,主要以負債融資進行周轉。因此項目必須快速建設、銷售,至少在負債償還期內回籠償還資金(有實力捂盤待價而售的除外)或者寄望于項目滾動進行資金周轉。但是房地產行業5-10年內都有較大的經濟波動或其他風險影響,在應對外部環境變化準備不足情況下,不可控的投資風險極大,因此企業穩健運行需建立在財務資源可控的基礎上。(三)不能深入理解房地產的政策特性。房地產業有預售的政策優勢,即投入40%左右就達到銷售條件。但劣勢也很明顯:包括涉稅業務繁多,幾乎涉及國內所有稅種;有金融、限購、限價、限戶口等專項政策,這些政策往往與市場行情反向調控;有各項保證金、預售資金監管等特別規定。這些限制都嚴重影響資金的流動,需吃透諸多影響,否則將陷于被動。(四)不能深入理解財務管理作為房地產核心的特性。從業者首先應提升一個觀念和層次,即房地產業務、財務、內控、人力資源之間應是平行的關系。因項目運營周期長,無論設計、采購、工程建設、營銷等業務都受制于資金活動的影響,沒有良好的財務管理極易失控。財務活動除了反映、分析、考核、控制業務活動,也在科學的引導業務活動。因此財務與整個業務之間是平行、對等關系,不具可比性,即不能以“營銷是永遠是第一”說法,與財務管理進行比較。廣義的、高質量的現代財務管理,己延伸到包括業務在內的企業管理各層面,完全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管理,可全面指導運營、投資、融資決策、戰略定位等,具有重要地位。由此可看出財務管理與其他管理的區別和重要性,因此重視與否,影響著房地產企業經營的主動或被動性。總之,房地產行業具有上述特性,管理過程都與企業資金管理緊密關聯。因此選擇企業管理模式時,應判明輕重、抓住核心。以資金為命脈,建立財務管理為中心的管理方式,從而有效的決策和有的放矢解決投資運營鏈條上的各類問題。

四、完善房地產行業財務管理的措施

(一)重視財務管理的核心地位。1.組織機構優化配置。根據房地產行業組織機構特點,建立全面的管理機構。進行高中低、各崗位配置,以滿足管理的需要。同樣,應在各個層面配置與財務有關的職能,比如項目上的基層財務、公司機關的財務機構、高層財務總監及具有財務經驗的董事或監事等。因此根據實際管理需要完整配置,才能發揮不同層次的財務職能,解決相關的問題。同時應完善設計、工程、銷售以及事業發展等職能機構,與財務機構一起形成完整的管理鏈條,達到有效的業務溝通。2.建立制度型管理體制。通過公司制度的有效建立,規范部門和人員職責,在制度上形成履行權利和約束行為機制,使內部控制制度、集體決策機制得到良好執行。而不能形式上有董事會、監事會、某項委員會,執行上確是絕對的個人主義。這種非制度的管理體制不利于企業中長期發展,只有建立優秀制度的管理機制,集成集體智慧和力量才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同樣,應清晰定位房地產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各層級的職責和權利,通過制度將財務管理列入在企業管理重中之重的位置。(二)全方位提升財務管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引進優秀人才。需要具有綜合管理能力的財務人員,熟悉業務又通曉財務,在經濟、法律、政策等運用中也具有較高水平。使各崗位的優秀人才既能發現問題又能解決問題,既能做好本崗位工作,也能對關聯崗位進行指導,甚至于判斷和決策。2.不斷學習,提升業務處理能力。需組織財務人員參加培訓,并完善培訓制度。提倡在工作過程中堅持學習,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業務知識,以便更好地履行財務管理工作,為房地產企業提供優質的財務管理服務。作為企業管理者應引起重視,為財務人員提供學習的平臺和機會,使其能夠學習先進的財務管理理念和技術措施,從而提高財務人員和企業共同價值。3.完善財務管理制度。作為提供財務管理服務的機構,其內部也應有先進的管理制度。建立財務機構內部之間,與其他部門之間的協同機制。合理調配財務人員和崗位,使全部財務職能充分發揮財務效果。有理由相信,優秀的財務人員比其他部門更具有管理的視角,發現企業管理中的各類經濟風險和利益。比如:財務風險、成本管理風險、納稅風險、銷售風險、合同風險等風險和相關收益。4.運用先進技術提高管理水平。首先財務管理部門最應該具有數據管理的意識,除了運用有效財務軟件提升財務自身管理水平外,還要倡導提高造價、營銷、物業(物資)管理等業務的經濟技術管理水平。在企業經營中,由財務機構牽頭,將與財務對接的業務數據標準化、智能化、內控化、共享化,以提升包括財務在內的各部門管理水平,使經營管理更具時效性、科學性。5.遵循原則、提高有效性。全面性原則:以充實人、崗配置為前提條件,對公司或項目運營進行全過程財務資源管理,即核算、預算、考核、稅務、投資、融資等以資金為中心的全面管理。重要性原則:在全面履行財務管理過程中,也應突出重點,抓住財務職能所要達到的目標,有針對性的進行布置和控制。適應性原則:根據內外部環境變化,適時優化財務管理方法和手段,促使管理目標保持適用性。平衡性原則:管理要兼顧質量與效率,通過管理方法優化,使財務、業務高度融合。保證財務管理質量同時,兼顧財務和業務效率,避免不計成本和無效率的管理。

五、結束語

當前房地產業處于走向成熟和深度改革階段,競爭程度加大和不可控因素增多已經不可回避。因此應站在行業未來發展的高度,結合自身的優劣迎接挑戰謀求企業發展。充分理解“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理念,關注房地產業發展方向,比如高度關聯的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智能化建筑、新型智慧和文化城市發展,以及推進BIM技術應用、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等概念的管理變革。外部環境已開始改變,為能持久發展,首先要優化企業內部管理,以提高競爭力。成熟的房地產企業一直都注重財務管理,遲遲未完善的企業需自我革新。糾正完全以業務為中心的傳統觀念,調整管理模式,夯實財務管理,從而科學引導業務和輔助戰略規劃,這對社會、企業和個人都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劉愛珠.房地產行業財務管理問題及對策分析[J].時代金融,2020(23):110-111.

[2]趙盼.提升房地產公司財務管理的有效策略探究[J].商訊,2020(21):64-65.

[3]賈彬.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的常見問題及對策建議[J].財會學習,2020(20):54-55.

作者:佘中利 單位:重慶長壽古鎮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