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綠化工程建設思考與建議
時間:2022-11-29 10:21:32
導語:太行山綠化工程建設思考與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工程區自然地理概況
修武縣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海河流域的源頭。山區平原面積各半,素有半山半川之稱。海拔高度85—1330米,地勢北高南低,背風向陽,具有春旱多風,夏熱多雨,秋涼氣爽,冬冷少雪的特點。年平均日照時數達2272小時,無霜期240天,年降水量500—700毫米,且多集中在夏秋兩季,水熱同期,有利于多種樹木生長。林木種類主要為天然次生林、油松飛播林以及人工營造的側柏生態林和人工營造的經濟林。
2工程建設實施現狀
隨著太行山綠化步伐的加快,山區有林地面積大幅度增加,山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水土流失面積逐步減小,土壤侵蝕模數逐步降低。使我縣在水土保持、防風固沙、抗旱減災及生態環境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績,山區的森林覆蓋率、林木覆蓋率有明顯提高,林業成果有了較大發展。為山區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林業成果取得重大進展,造林質量不斷提高,在太行山區生態建設上取得階段性成果。作為“太行山綠化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縣積極籌措資金,保證各能夠順利進行。資金來源以中央補貼和地方配套兩部分組成。由縣財政、審計等部門共同監管該工程資金的落實使用,做到專款專用。修武縣太行山綠化工程總投資3537.4萬元,其中國家資金1337萬元、地方配套416.75萬元、群眾投工投勞折算金額1783.6萬元;修武縣太行山綠化工程包括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兩部分,其中人工造林工程費用1253萬元、封山育林工程費用500.8萬元、其他費用1783.6萬元。
3太行山綠化對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影響
3.1增加農民收入。實施太行山綠化工程后,傳統種植業收入有所下降,養殖業收入沒有變化,而打工收入明顯增加,由占總收入的比例37%提高到42%,工程的實施每年為社會多提供了2000多個就業崗位,促進了社會和諧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國土綠化進程。全縣新增森林覆蓋率22.5個百分點,工程區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障,綠色生態旅游景觀初步形成。3.2促進生態旅游業發展。風景秀美的云臺山景區位于修武縣工程區域內,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同時又是河南省唯一一個集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景區、國家文明風景旅游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國家狝猴自然保護區七個國家級于一體的風景名勝區。豐富的森林資源為旅游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據統計,云臺山去年一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人數718.6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31.2億元,創造了令國內旅游業矚目的“云臺山速度”。3.3工程建設效益。太行山綠化工程一、二期項目完成后,工程區有林地總面積增加13.646萬畝,每年可減少水土流失面積2.7萬畝,減少土壤流失19.55萬噸,保持土壤量價值275萬元;保肥量折算成全氮391.06噸、速效磷156.42噸、速效鉀2346.38噸,年固肥效益為2534.28萬元萬元。森林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太行山綠化工程區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34398.89噸,價值3431.29萬元;釋放氧氣91740.7噸,價值9174.07萬元。同時增加森林資源木材儲備253984.82m3,價值5714.66萬元。每年木材生產價值9萬元,年非木質林產品價值277.6萬元,年森林旅游價值11644萬元。
4工程建設存在問題
一是樹種單一、結構簡單、初植密度不合理、林分生長不良及自然因素影響,導致部分防護林防護功能下降、病蟲害加重,影響了林業生態建設作用的發揮;二是太行山綠化造林難度大、投入單價低,且地方配套資金難落實,限制了太行山綠化工程的成效。三是太行山綠化工程缺乏管護資金,只有當年造林資金,缺乏后期管護資金,護林制度、護林員難落實,責、權、利不統一,出現造林區人蓄破壞現象,影響了護林積極性。四是林地權屬與國家地方招投標存在矛盾。近年來,工程建設實施招投標制度,中標單位多為園林綠化公司,在造林實施中與林地所有人存在矛盾,影響造林進度,增加造林難度。五是造林方式單一。我縣太行山綠化工程只有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兩種造林方式,很難適應當前林業發展現狀。
5.1合理規劃,科學造林。針對目前樹種單一、結構簡單、初植密度不合理等問題,一是要堅持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堅持樹種多樣化原則,營造林混交林,營造復層結構、效益穩定的防護林。二是科學造林,逐漸突破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的局限性,增加森林撫育、退化防護林改造、補植補造等造林方式,可以有效改造林分結構、提升太行山防護林綜合效益。5.2結合實際,提高造林單價。建議上級部門結合實際,逐步提高造林資金補助標準,解決當前造林難題,有效提高造林質量。同時完善優惠政策,創造寬松環境,爭取和鼓勵集體和個人加大對林業建設的投資。5.3加大管護力度。加大管護力度,增加造林管護資金的投入。要制定管護制度,落實管護人,定報酬定職責,獎罰分明,促使造林和管護工作全面推開、常抓不懈,杜絕牛羊上山、人為采石、挖藥、搬蝎等破環生態環境現象,切實提高造林成效。5.4積極探索解決造林施工與林權矛盾。針對太行山綠化工程與林權所有人的矛盾,一方面積極提高林權所有人對造林、護林、愛林的積極性,可以考慮從政策上給與傾斜,如“誰造林補助誰”等;二是出臺相關政策,積極探索制定一套全面詳細的組織管理制度,有效促進太行山綠化工程順利開展。5.5建設典型樣板工程,以點帶面太行山綠化工程項目建設要強化工程管理,嚴格按照基本建設程序辦事,認真搞好規劃設計,堅持按設計組織施工,按工程進度安排建設資金,按工程監理考核工程質量,建立起規劃、施工、檢查驗收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從而確保造林質量。建立樣板工程,在全縣起到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作者:范曉粉 劉靜敏 單位:河南省修武縣自然資源局
- 上一篇:混凝土結構設計常見問題探析
- 下一篇:工程建設中財務管理問題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