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分析與探討
時間:2022-08-02 10:42:22
導語:建筑安全分析與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首要任務,對施工質量、施工進度以及工程效益都有重要影響。本文首先對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特點進行分析,結合幾個案例探討建筑安全事故的誘發原因,在此基礎上,對全員參與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新模式的構建提出幾點建議,以期充分發揮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和分包單位的作用,全面做好建筑安全管理工作。
關鍵詞:建筑安全事故;安全管理特點;全員參與
建筑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其施工建設影響重大。一旦發生安全事故,不僅會給建設工程及施工人員帶來沉重損失,還會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因此,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的重中之重,必須在分析建筑安全管理特點和常見安全事故類型的基礎上,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為建筑安全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特點
1.1受環境因素影響較大。建筑行業屬于高危行業,發生安全事故往往會造成施工人員的生命財產損失,進而影響施工的正常進行,引發嚴重的負面社會影響。建筑產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建設周期長,環境局限性高。在固定的施工地點,受周圍環境因素影響較大,對人員和機械設備的布置都有一定限制。容易因施工設計以及現場組織安排缺乏合理性,導致施工過程存在較高的安全風險。一些施工地點的土質、水文環境不利于施工,會增加建筑施工的危險性。此外,在施工過程中,還容易受自然災害、不良天氣狀況的影響,引發安全事故[1]。1.2安全管理難度高。隨著建筑工程規模的不斷增加以及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建筑安全管理也越來越復雜。從人員層面來看,建筑施工人員的流動性較大、安全培訓的成效較低、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整體缺乏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護能力,在復雜的工況下,容易發生安全事故。從管理層面來看,建筑安全管理不僅需要各方人員的共同參與,還需要明確劃分安全管理責任,確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安全風險增加[2]。1.3需要技術和制度提供保障。在現代建筑工程中,安全管理具有較高的不可控性和管理難度,需要引進先進的管理技術,并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為各項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但由于“重建設、輕管理”的思想普遍存在,各方單位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設水平落后,制度更新緩慢,與建筑工程的實際情況不符。
2常見的建筑安全事故及誘發原因
2.1高空墜落事故。在湖南省某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中,一位施工人員在三樓陽臺竹架凳上作業,竹架凳高約1.5m,平面位置距離陽臺外沿約為1.2m,陽臺距離地面的高度為8.8m。該施工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未按照規定系安全繩索,安全帽的佩戴不規范。施工結束后,該施工人員從竹架凳走下時,由于失去重心,從手腳架和外墻邊緣之間跌落,在墜落過程中,安全帽掉落,導致該名施工人員在頭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接觸地面。事故發生后雖然現場負責人員快速將其送往醫院救治,但最終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3]。2.2模板坍塌事故。在湖南省某辦公大樓建設工程中,頂層模板支架發生嚴重垮塌,當時正在進行澆筑施工,造成多名施工人員傷亡。在事故分析中發現,由于工程建設前期遇到梅雨天氣,工期有所延誤。在后續施工中,項目負責人員為追趕進度,未全面落實安全操作規定,在模板架搭設施工中,技術交底不詳盡。施工班組采用常規施工方法,要使用3m長鋼管進行對接,但租賃的鋼管長度不夠,為了追趕工期,臨時改變搭設方式,采用上下立桿方式。完成作業后,為進行模板工程驗收,就開始澆筑作業,最終導致坍塌事故發生[4]。2.3事故原因分析。從上述兩個安全事故案例中可以看出,建筑安全事故的誘發原因也分為多個方面,主要包括:(1)人為因素。由于施工人員缺乏安全意識,在施工過程中隨意性較高,容易發生人為操作失誤,造成嚴重后果。此外,施工人員的工作狀態、環境因素等,也容易引發人為操作失誤。比如施工人員帶病工作,施工環境通風條件差、衛生條件差等,容易增加人員對安全管理的抵觸情緒。(2)物的因素。在建筑工程建設過程中使用的機械設備、生產材料等,也是安全事故的主要誘發因素之一。由于使用的材料與工程要求不符、設備未做好維護檢查等,都容易在施工過程中引起突發性事故,對人員在成傷害。(3)管理因素。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活動是控制安全風險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組織結構不合理、管理責任落實不到位,無法做到對各方面安全風險的有效控制,最終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針對上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復雜性,必須充分發揮各方參與人員的作用,通過構建全員參與的安全管理新模式,將事故發生幾率將至最低。
3構建全員參與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新模式
3.1建設單位的安全管理對策。建設單位是建筑工程的綜合管理單位,在各參與方中占有主導地位。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建設單位經濟成分發生了較大變化,逐漸向投資主體多元化、國有、股份制和私有制并存的形式發展。建設單位的管理規范性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實施效果起到決定性作用。首先應通過加強法律約束和制度約束,強化建設單位安全管理意識,落實安全管理責任。根據《建筑法》《安全生產法》等相關法律規定,規范工程建設流程,建立配套的責任追究制度,實施動態管理方法。在建筑工程的不同建設階段,包括勘察設計單位的選擇、施工單位選擇、施工合同簽訂以及現場施工管理等,真正發揮建設單位的主導作用,確保工程組織結構的合理性。在設計單位的選擇方面,應采取多種途徑的考察方式,對設計單位資質、單位規模、行業口碑以及以往工程案例等進行全面考察。采取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準確評定設計單位的資質水平,重點考察在以往的建設過程中,是否存在因設計因素導致施工安全事故的現象。在施工單位選擇方面,應與安全承包商合作,考核施工單位的安全許可證等施工資質,了解施工單位的工程項目的經驗和業績,搜集安全生產記錄等資料,并對施工單位的班組人員進行實際考察,確保施工單位具有安全施工和管理的能力。此外,建筑單位要切實參與到工程建設安全管理的全過程之中,發揮監督職能,督促各方單位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對工程項目進行嚴格的檢查和驗收。通過加強與各參與方的溝通配合,提高安全管理的協調性,做到安全管理無死角,為工程建設安全提供基本保障。3.2施工單位的安全管理對策。施工單位是建筑工程現場安全管理的主要責任單位,直接決定著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成效。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分為多種類型,包括高空墜落事故、模板坍塌事故、觸電事故、機械傷害事故等。施工單位必須構建一支專業的安全管理人員隊伍,到現場進行監督和檢查,控制好安全風險的發生幾率。從國外的先進管理經驗來看,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施工單位將“零事故”作為施工安全管理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施工單位從人員建設、制度建設、管理流程設計三方面著手,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手段輔助安全管理模式的構建。通過建立與工程實際情況相適應的信息化管理系統,提高人員之間的聯動性,從而確保安全管理的執行效率。近年來,我國建筑行業也得到快速發展,施工單位的綜合實力不斷提高,在安全管理方面,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都取得了實質性的改變。“以預防為主、控制為輔”的安全管理理念在行業中得到了廣泛認可,通過將安全管理工作提前化,全面分析施工現場存在的安全風險隱患,并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將安全事故的發生幾率將至最低。另一方面,將“重進度、重產值”的管理思想轉變為“重安全、重效率”,切實把安全生產擺在首位,加大安全管理投入力度,向安全管理要效率。伴隨著安全管理理念的轉變,通過加強人員安全教育培訓、做好現場安全防護部署、引進或自主研發信息化管理工具,提高施工現場安全管理水平,及時、準確的消除施工安全隱患。3.3監理單位的安全管理對策。在建筑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監理單位也得到快速發展,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監理單位是受建設單位委托,在建筑施工現場開展施工安全檢查和監督的獨立單位,可以對施工單位的安全管理工作加以補充,避免因施工單位安全管理的隨意性,引發安全事故。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監理單位首先要負責對施工組織設計中有關安全生產的技術措施和施工方案進行審查,并與相關標準指標進行比對,確保施工組織設計的合理性。如果在審查過程中,發現安全生產隱患,要及時通知施工單位,責令其進行整改,若發現重大安全隱患,可以責令施工單位進行停工整頓,同時向建設單位報備具體情況。由于監理單位具有相對獨立性,可以避免以往由施工單位負責,因盲目追趕進度而出現安全管理漏洞的問題。工程監理人員承擔著安全生產的監理責任,必須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落實各項監理工作。監理人員的具體工作內容包括專項施工方案審核、施工安全計劃審核、安全技術措施審核、現場安全生產監督等。充分發揮監理單位的作用,在監理工程師的參與下,開展安全檢查、監督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工程安全管理成效。3.4分包單位與供應單位的安全管理對策。在現代建筑工程中,工程規模大,涉及專業多,往往需要在大量分包單位的參與下,共同完成建設任務。此外,建筑材料、機械設備的供應單位,也與工程安全管理密切聯系。雖然供應單位不直接參與施工,但也承擔著一定的安全管理責任,應做好分包單位與供應單位的資質審核,明確各方參與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對于供應單位而言,其供應的設備、配件以及安全設施,必須具備生產許可證和產品合格證等資質證書。出租的設備要做好維護檢查,對設備安全性進行測試。分包單位要落實現場安全生產責任制,配備足夠的安全管理人員,配合、接受現場安全檢查。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建筑安全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通過對建筑安全管理的特點進行分析,可以找到安全管理容易出現漏洞的問題。結合以往出現的建筑安全事故,分析其成因,可以為安全管理制度和組織建設提供方向。在此基礎上,構建全員參與的建筑安全管理新模式,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做好各個環節的安全管理工作,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幾率。
參考文獻:
[1]樊春霞.建筑安全事故分析及防控[J].商,2015,(47):63.
[2]陳夢莉.建筑安全事故人為因素分類分析及相關性研究[D].重慶大學,2015.
[3]常春光,賈兆楠,楊玲.基于情景分析的建筑安全事故預警機制[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03):298-303.
[4]桑毅紅.建筑安全事故分析及風險管理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0,(18):69.
作者:徐峰 單位:浙江省海鹽縣房地產管理局
- 上一篇:工程項目成本管理優化措施
- 下一篇:淺談利率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