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民居建筑裝飾分析

時間:2022-08-16 10:58:50

導語:傳統民居建筑裝飾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統民居建筑裝飾分析

【摘要】傳統民居建筑的變化反映了自然環境的不斷轉變和重塑過程。建筑裝飾是傳統民居的精髓,是人們對外界表達文化的主要媒介,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在對傳統民居建筑的觀察和研究過程中可以發現,我國傳統建筑裝飾是傳統文化精神在民居中的生動體現,在民居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體現的是傳統民居外觀風格形成演變總結,更是當地居民對傳統民居生活積累記憶的工藝表現。建筑裝飾又是社會結構、工藝美術、物質品質建設的重要因素。不同地區民俗文化的多樣性,其差異性也體現在傳統建筑裝飾上,對傳統建筑特色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保存其所涵蓋地區的文化基因。但在當下對傳統建筑文化發展十分重視的背景下,應該深入民居調研,在調研中,如何保護其包含的地域性文化基因是傳統民居未來發展的關鍵問題。

【關鍵詞】建筑裝飾;傳統民居;豫南建筑

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豫南在中原文化、漢文化、徽文化的孕育下,已經形成一種獨特的建筑風格。它結合了南向戶型的精明美感和北向戶型的堅韌。古色古香的門樓、原生態的建筑風格、精心制作的“三雕”,它們構成了河南省南部地區傳統民居的特點。此次調研旨在通過有效地了解和掌握豫南建筑裝飾特色,以定性與定量結合的分析成果,為豫南地區傳統民居及其所蘊含的地方文化的保護提供基礎。在現代化的建設浪潮中傳統民居的價值日益凸顯,逐漸成為民族文化記憶、文化認同和文化傳承的重要土壤。對傳統民居的保護和研究變得越來越重要。

一、研究對象

(一)研究內容

豫南傳統民居建筑是具有文化過渡特征的裝飾藝術,研究當地民居主要從建筑特色、細部裝飾、建筑裝飾意義等方面入手。進行這些研究后才能對豫南民居的建筑裝飾有一定了解和總結。

(二)研究意義

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民居建筑是人與自然共生融合的體現,是人類自然生態觀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反映。傳統民居和自然環境以及許多住宅在它們發展中是否和諧統一,這里面都包含著古時期人民建設生態理念和經過了古老智慧的經驗?,F今,隨著人類工業時代的迅猛發展,傳統建筑文化有些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這些優秀的傳統民居建筑文化保護區域,需要進一步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通過弘揚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來發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因此,解析中國傳統民居建筑裝飾,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社會意義。

二、豫南建筑類型與特征

(一)板木式民居

板木式民居木屋以信陽市柳林鄉和信陽市光山縣白濟源鎮的古道為代表。它的分布情況如下:信陽市區的大部分古鎮和明清民居仍保存完好。小木屋一般高4~6米,主要建筑材料為木材。木材不僅是一種經濟的結構設計材料,也是主要的外墻材料。除了臺階和屋頂的瓦片,建筑的南北立面均用木板覆蓋。大部分木板可伸縮,但東西立面多為磚石結構。木板房是一種兩層樓的房子,一層主要由生活環境空間組成,二層通常是木質樓梯,有它是一個二次發展空間,可以進入。主要是在住宅內,如大殿等人無法控制的地方放置生產管理工具和雜物。與比較重要的房間。木板房的庭院規模相對較小,有許多高大開闊的小庭院、院落和建筑的設計的組合自由度比較高。它追求嚴格的中軸線布置,與北方傳統民居文化中的建筑文化略有不同。

(二)類徽派民居

類徽派民居在信陽新縣比較常見。代表性的地方有信陽新縣丁李灣村古民居、信陽新縣周河鎮西河村。這些房屋的外墻主要為磚石結構。內部結構框架以木質為主,磚砌外墻刷白灰,屋頂貼深灰色瓦。給人以簡潔清新的感覺,但細節上卻與典型的徽派建筑院落空間的布局不同?;张山ㄖ念愋停课葜斜容^重要的房間,如大廳,主要沿用抬梁結構的建筑方式。板式房屋的結構設計也是如此,可以獲得更大的室內環境。類徽派民居的形式有四合院圍天式、庭院式、對合式等。南方的徽派建筑類有門樓,門樓很高大,裝飾很精致,往往通過一套中式結構和庭院“門面”。門樓山墻為一步馬頭墻。墻面位置在藍色瓷磚上。呈現出兩個傾斜的屋檐,臺座的頭部采用瓦片或喜鵲的形式。

三、豫南建筑細部裝飾

豫南傳統民居建筑在設計上注重磚雕、木雕、石雕等民居上的細節裝飾?!叭瘛痹陂T、窗、檐、院、曲折的屋脊裝飾等配飾的運用上精致得體,整個建筑顯得生機勃勃。

(一)木雕

豫南地區的房屋木架大多采用木雕做裝飾,如露出屋檐和走廊木架的抱頭梁和穿插枋,它們安裝在各個地方,如門樓的屋檐。木雕表現風格較多,有的以動植物為題材,有的以山水為題材,有的還以人物故事為題材。用木雕來裝飾門窗。在材料結構上,有格柵門窗和木板門窗。由于生產成本的原因,一般居民都會選擇使用木板門窗,而大多數有錢或有身份的人會選擇使用格柵門窗。堂屋的正面安裝大格子窗和門,很像現代的落地窗形式。木制品也用于室內,例如室內格柵門窗、屏風、木板墻等。屏風一般作為臨時隔斷使用,目的是遮擋視線,有多種形式,如臺座屏風、折疊屏風、懸掛屏風。此外,永久性隔斷就是木板墻和隔扇,一般出現在二廳和五房廳的小房間,或者房間之間。

(二)石雕

大部分的門枕石和柱礎等部位都會選擇使用石雕工藝,這些都是入戶門非常顯眼的位置。石材構件用于承載木門的是枕頭石,門的位置還會有抱石的存在,抱石多用鳥獸作藝術處理。基座的作用是起到支撐作用,增加門樓的耐久性。基座上的裝飾一般都是多種多樣的,具有藝術性,如多邊形、鼓形等。

(三)磚雕和陶塑

在山墻前的院檐部分和戧檐是豫南民居磚陶裝飾的關鍵位置,它們的裝飾也體現在屋頂上分別用于主脊、戧脊和角脊的裝飾。主脊一般雕成魚頭或龍首的形狀,戧脊和角脊處一般用不同形狀的脊獸做裝飾。

(四)本章小結

豫南傳統民居從裝飾內容和裝飾手法看:(1)獨特的裝飾內容主要表現在脊瓦和立瓦的裝飾形式上;簡單而原始的脊瓦;裝飾手法(以脫胎瓦和立磚的形式);墻面裝飾用石灰白覆蓋,用黃泥抹面,色彩形式各異;不同形式的火燒山墻;磚砌的檐角裝飾豐富,石拱細致;打破傳統,柱礎為半柱式等。從當地屋頂到屋身的裝飾形式無處體現著地域特色,豫南民居的裝飾藝術是不斷在時間的積累和歷史的發展中形成的并且隨著時間的沉淀慢慢延續和不斷創新。(2)地方裝飾設計手法在建筑民居的磚石雕刻上較為明顯突出,多集中在庭院、門楣、門枕石、磚檐等位置。在河南地區,建筑裝飾多以木雕的形式出現在額頭、支拱等位置。磚雕石雕主題裝飾借鑒神話故事等中國傳統文化,汲取當地獨特的民間審美風格。在不斷變化的磚雕檐雕中,歷史背景的延續性以裝飾內容的形式表現得最為生動。多樣性和獨特性體現在豫南傳統民居的裝飾中,影響因素很多,如徽州馬頭墻、楚文化中聚財的庭院形式等,這些都影響了豫南民居的發展。

四、豫南民居建筑裝飾含義

人文是社會情感的凝結,每種中國建筑形式的發展都有自己特殊的人文文化積淀,由內而外的傳承地方區域特色。在民居建筑裝飾中體現出明顯的過渡性和包容性。其裝飾設計特點的表現力包括不同的地域性質、經濟社會文化、宗教禮儀、民俗風情、美學。工藝和技術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河南民居建筑裝飾的特點可以概括為:裝飾主題含蓄蘊藉,裝飾形式簡潔實用,突出裝飾部位,裝飾意義深具文化內涵。除了獨特的裝飾手法,豫南民居還融入了移民的人文因素。建筑裝飾也體現了宗教、風水、民俗等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輔以木雕、磚雕、石雕。裝飾工藝的超卓表現,構成了本地區當今民居建筑的裝飾風格。豫南傳統民居的建筑裝飾的特征意義在于:

(一)不同部位,不同工藝

不同的構件,不同的視覺位置,用不同的手法進行裝飾,通過磚雕、石雕、木雕三種手法來突出建筑結構的美化。構件形式的工藝特點豐富了裝飾主題的研究,使之與中國傳統建筑相適應。建筑文化與空間環境和諧統一,實現視覺、藝術、文化產業的融合。建筑的外立面裝飾大多采用磚石結構。裝飾技法以磚雕、石刻為主,用石頭削弱了日曬雨淋對住宅的影響,磚石門面也體現了厚重的感覺,可以顯示民居主人的經濟實力和不俗的品位;內院的裝飾和手工制作大都采用木雕的形式,細膩的手法工藝多有體現。當地的氣候地理環境對傳統的裝飾工藝有一定的影響,裝飾手法也會隨著尺寸規格有所不同。

(二)用不同的裝飾手法和主題,創造出不同的裝飾風格

可以通過各種主題和內容來豐富自己的裝飾,給人們創造一種滿足感。它可以表達追求生命事物美好的積極發展的氛圍,是中華民族的審美教育心理,也是淳樸的民族風情。它傳遞的是文化。裝飾主題的品味,透露出宗族深厚的文化意蘊和精神啟迪。祖師堂的主題大多以母、孝、忠、義等傳統禮儀為主。民居裝飾內容和當地的思想文化分不開,比如大環境的儒家思想農耕文化。祈求平安,吉祥如意、鎮宅辟邪等主題也較為常見,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在建筑裝飾里經常出現,一些具有地域性的裝飾紋樣也成了豫南民居的裝飾重點,這些傳統裝飾題材讓豫南民居建筑增加了獨特性。所有的建筑都有門樓,而且經常用一些以神話故事和傳說的主題來祈求吉祥,屋頂也經常用這樣的主題或者動物紋樣來裝飾,比如龍頭魚身的鰲魚,以避免火災,祈求平安。

五、結語

中國傳統建筑藝術,裝飾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它運用繪畫、雕刻、書法等方式,以一種概括而簡練的手法,極力渲染建筑藝術的表現力,成為中國傳統建筑特有的外觀形象。中國傳統建筑最擅長將美的概念表現的無所不在,簡潔的梁、枋、柱形式經過巧妙的藝術加工;單調的門窗形式也有不斷變化的格心圖案;民居的墀頭上常有象征富貴、吉祥意義的圖案或文字;在裝飾的襯托下,原本笨重的屋頂也變得輕盈飄逸起來,這些都構成了傳統建筑獨特的風格。裝飾能夠使人產生視覺上的美感和心理上的愉悅。裝飾表現力強,使傳統文化內涵凸顯,形成視覺焦點,影響深遠。它通過具體或抽象的形象來表達特定的內容,但它必須依附于建筑物存在,是建筑物的組成部分。建筑物中的裝飾也能起到調整比例關系、協調整體形象的作用。建筑裝飾不僅是一種可視的形象藝術,還有深層的文化意義。傳統的裝飾手法是中國人含蓄地表達內心感受的方式,采用諧音、比擬等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創造出造型精巧、內涵豐富的裝飾造型,用藝術的語言來表達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豫南民居是豫南地域文化的重要信息載體,北方建筑與南方建筑的智慧在這里交匯。豫南地區的建筑在其獨特的審美魅力上表現出明顯的地域特色,充分體現了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習俗,表現力也比較強。時代的變遷可以體現在豫南人民家園所體現的地方精神,這也是豫南人民理想生活環境有機成分的一部分。豫南傳統民居建筑裝飾,既有別的民居建筑裝飾的共通性的地方,也有各個地方的獨特性。在相當長的歷史文化時期內,這種關聯性的形成和衍生的主要社會因素影響,通過對信陽傳統民居的研究,發現它們具有文化過渡、地域界限等特點。研究者對其裝飾主題和意義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完成了對豫南傳統民居的裝飾部位、內容、手法的基礎研究,并進行了分析和總結,為今后豫南傳統民居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該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本文分析了豫南傳統民居的裝飾特點,對傳統民居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認識,特別是對建筑裝飾有了深刻的認識。深刻認識到要更好地弘揚中國建筑和民居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文化性。傳統建筑文化與現代建筑文化相互交融的是古今文化的結合點。歷史的沉淀和時間的考驗所留下的珍寶,在優秀的民居建筑中得到學筑工程設計中學習和傳承,在傳統的利用房子的設計特質。將手法應用到新時代的建筑中,從中汲取適合現代人居住習慣和審美要求的建筑元素,合理運用新技術、新材料,實現文化傳承的現代建筑創造之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體,加快與時代建筑文化共生的進程。形成集東方文化和西方美學理性的新建筑文化觀念,讓我們的民居建筑設計水平不斷提升,創造屬于自己的民居設計之路。

參考文獻:

[1]梁思成.清式營造則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孫大章.中國民居之美[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3]劉大可.中國古建筑瓦石營造[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

[4]左滿常,白憲臣.河南民居[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5]陸元鼎,楊新平.鄉土建筑遺產的研究與保護[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8.

[6]郭瑞安,豫南民居[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馬素貞 單位:云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