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建筑材料論文

時間:2022-05-18 04:25:20

導語:傳統建筑材料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統建筑材料論文

1傳統建筑材料的概述

1.1歷史背景分析。建筑具有極強的社會屬性,能夠充分代表城市肌理和文脈片段。建筑歷史是通過傳統材料的記錄進行呈現的,其從某種程度而言留下了歷史印記,具有一定影響和心理暗示。人作為具有情感的高級動物,對傳統材料自身具有的親切屬性和自然屬性能夠直接產生認同感。

1.2發展現狀。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學技術水平迅速發展,建筑行業也迎來蓬勃發展的時期。傳統的建筑材料受現代科學技術的影響,自身發生巨大變革,新的建筑理念和技術水平對傳統建筑材料賦予了全新的概念和意義,表現手法也由保守向夸張過渡。傳統觀建筑材料自身具備獨特的藝術感染力,無論是空間還是時間都能實現進一步拓展與豐富,美學質量得到有效保證,讓人在視角效果上實現美。目前,諸多建筑師認識到現代地域建筑融合地方情感的重要性,不僅能夠顯示出時代特征,還可以對傳統建筑材料進行延續?,F代建筑中融合傳統建筑材料充分體現了當地人文自然的本質,體現出人文關懷。

1.3研究傳統建筑材料的作用及內在本質。所謂傳統建筑材料是指傳統土木建筑結構所有材料的總稱。傳統的建筑材料主要有:磚、瓦、沙石、石灰、石膏、菱苦土、水泥、混凝土、木材、竹材等等?,F代建筑師們采用傳統建筑材料的實例進行分析與探討。在傳統建筑材料和現代建筑材料的運用下,體現建筑魅力,使傳統建筑材料的潛能得到極大的發揮。

2新理念在傳統觀建筑材料中的體現

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國無論是在經濟方面還是文化方面都相互交融,世界文化與傳統文化更是無法避免的相互交織。而處于這種世界發展趨勢之下,我們應該正確看待傳統建筑材料,在當地傳統建筑材料的基礎之上,將外來的和新的信息和資源進行借鑒。目前,地域性的建筑的建設不僅要考慮利用高科技水平和材料,還需要考慮如何與傳統材料有效結合,在保持傳統建筑自身屬性的基礎上實現創新,以順應時展要求。當前,隨著高新技術工藝的水平的提高,為傳統建筑材料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機會與平臺。

2.1傳統與當代建筑材料的結合。傳統建筑材料的存在方式不僅是單一的材料,通過和當代新材料的結合,賦予傳統建筑材料藝術的氣息。根據傳統材料的不同特性和新型材料相互結合,取其精華,去其槽粕。給現代建筑帶來強烈的傳統藝術情感,同時也彌補了傳統材料的不足。在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斷發展下,鋼節點的采用很好的彌補了木質結構的強度弱的問題,而當代把鋼木結合起來作為新的建筑材料,也成為了當代木構的主要特征。如Tarnow小禮拜堂,它位于波蘭中部維斯瓦河岸邊一個小村莊里,由私人投資修建(這在波蘭來說非常罕見)。該教堂是作為地方社區一個冥想和禱告的地方而建,完全由木材搭建,除了有一堵玻璃墻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窗戶,這堵玻璃幕墻是祭壇的背景,在教堂內部,你可以通過遙望河流和遙遠的地平線達到安寧。木構件通過井字狀的鋼節點把豎向設計得非常精致、巧妙的支撐構件和斜方向的連接件連接在一起,就好像木構件只是簡單的靠在一起一樣,同時和木柱周圍的數目融合在一起,使得整個建筑看起來非常輕盈、迷人。這些新舊材料相互交織在一起,是時間和歷史劃過的印記,是新舊時代變換的象征,象征著勃勃生機。

2.2傳統建筑材料融入現代新技術。新技術的開發與創新,雖然使得各種新材料的不斷出現,但是同時也推動的傳統建筑材料的進化。每一次的技術改革,都使得建筑形式發生重大的變化,而傳統建筑材料在現代建筑中運用與結合,使二者又撞擊出了新的燦爛的火花。新技術與傳統材料的結合,賦予了傳統建筑材料新的生命,使得傳統建筑材料的性能得到了改善,使傳統建筑材料的使用領域更加廣泛,傳統材料不再是傳統文化的符號,更是現代建筑塑造強烈的藝術表現力。傳統建筑材料和新技術的結合,賦予了傳統材料的節能塔形,這是傳統材料的延續與發展的體現。在芝貝歐文華中心設計中,著名建筑師倫佐•皮亞諾對當地的棚屋的建造技術進行了研究與探索,從中提取出了“編制”這一構筑模式,他把封閉的屋頂面向天空敞開,把外側的木肋彎曲向上延伸收束,高低起伏變化,并且獲得了較抽象的”容器“意向圖。它的外形是由計算出的流體力學模擬氣流空洞試驗決定的,同時達到了自然通風和減少風載荷的目的。

2.3傳統建筑材料融合新加工工藝。材料自身不是永不改變的,傳統材料自身只有經過進化、改革、變革,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符合當代社會的需求。新型的加工工藝讓傳統的建筑材料的質感、重量等性能發生變化,使得傳統建筑材料的色彩、色澤、光澤、文理,符合當代社會的需求,在當代建筑中占有一席之地。著名建筑師阿道夫•魯斯,把各式各樣的石材運用現代機械經過切割、加工形成面紗的感覺。使其在傳統的基礎上更具自由行和輕薄感。密斯•凡德羅在巴塞羅那展覽館中見證了薄石表面的可能性。他那介于真實表面和反射表面之間的空間(水池、拋光瑪瑙石、大理石、浮動的玻璃和層層疊疊的石灰石隔板),給人以夢幻般的室內空間。同時密斯采用石結構在光、反射和強表面之間,在玻璃的透明性和石板的不透明性之間各種變換。在密斯的作品中石材的顏色和比例都給人呈現出迷人的感覺。石材的使用使建筑自身增加了不少的色彩,令人更加著迷。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建筑是我國時展與進步的見證者,其深刻影響人類生產和生活,為人類文明進步發展做出重要貢獻,能夠滿足人類物質和精神需求。而建筑作用和價值得以實現的基礎是建筑材料,傳統建筑材料究竟該如何運用到現代建筑中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本文針對該問題進行深刻的分析與探討,意在能夠為我國建筑事業的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作者:李微郭衡單位: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