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巖土勘察狀況及走勢

時間:2022-04-16 08:52:00

導語:城市巖土勘察狀況及走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巖土勘察狀況及走勢

城市化是國家現代化的象征。隨著我國城市建設飛速發展,大量的建設項目使城市巖土工程勘察在深度和廣度上都達到了相當的規模和水平。這些巖土工程勘察成果是十分寶貴的信息資源,它不僅對過去的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有很高的重復利用價值。城市巖土工程勘察信息系統的建設,是城市勘察行業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部門的迫切需要,是城市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計算機科學的不斷進步與發展,計算機在城市規劃管理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特別是作為信息技術(IT)一個重要分支的地理信息系統(GIS)的應用與發展,為城市巖土工程勘察信息系統的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城市巖土工程勘察信息系統是以巖土工程勘察成果信息為基礎,在計算機系統支持下,依托城市基礎地理信息系統而形成的計算機數據庫與信息處理系統。

1城市巖土工程現狀

通過建國以來數十年工程實踐的積累,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技術進步,我國巖土工程勘察的技術水平已經有了顯著提高,已經完全有能力承擔各類大型復雜工程的勘察設計和施工,包括高層和超高層建筑、復雜地基的處理、深基開挖、大型邊坡、地下工程、圍海造陸、海上平臺、核電站等。每二年評選一次的優秀勘察項目,金質獎和銀質獎都具有國際先進水平。但也應承認,還存在明顯的差距和突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方面:

1.1參差不齊,總體上明顯落后于發達國家。應當看到,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只有少數,多數還是低水平的。不僅資質等級低的單位提交的成果水平低,即使甲級單位甚至全國有名的大單位,其成果水平也并非個個上乘,有的還存在嚴重錯誤。至于新技術、新方法的開發能力,則僅限于極少數單位,多數單位滿足于照抄照搬,甚至生搬硬套,很少創新。因此,作為政策導向,應更著重于總體水平的提高,而不僅僅限于少數尖子。要利用知識密度與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分流,下決心精選真正夠水平的單位從事勘察工作。由于知識密集型企業中個人素質的極端重要性,建議采用國際上通常做法,建立巖土工程注冊工程師制度,只有注冊師簽字的文件才能生效,加強注冊工程師的責任。

1.2成果質量堪憂。質量控制是始終貫穿于質量形成全過程、各環節的,目前,我們可以根據其實施者的不同將工程質量控制分為三個方面:業主方面的質量即控制與工程建設監理的質量控制,是外部的、橫向的控制;政府方面的質量控制即政府監督機構質量控制,是外部的、縱向的控制;承建商方面的質量控制,是內部的、自身的控制。在勘察生產過程中,按工種、工序及專業分級進行質量檢驗,使各作業程序的成果符合規定的質量標準,再交給后一工序設計使用,工作過程主要是編制勘察綱要、現場的鉆探、側試、取樣等作業、室內試驗、整理成果報告??辈靻挝滑F有的內部質量管理主要有兩種形式:部分甲級勘察單位采用ISO系列標準來實施過程控制;大多數勘察單位實行的是傳統的粗放的質量管理方法。政府對勘察的管理正在圍繞實現兩個轉變,由傳統的行業管理向質量監督管理過渡,有如下表現形式:由資質管理向質量立法邁進;由對勘察單位資質控制向控制質量責任人過渡,如推行注冊巖土工程師制度等;由控制隊伍數量向優化隊伍結構推進,如工程勘察資質分級標準,基本取消丙級以下資質,技術勞務分離,明確綜合資質和單項資質,設定勞務資質標準,實行技術與勞務分離。

1.3技術標準、技術方法和技術成果均尚未與國際接軌,改革開放已經十幾年,但勘察業務仍限于國內市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體制上、技術上不接軌是原因之一。未來15年,我國的市場將逐步完善,國內國際兩大市場將逐漸融合,這個問題不能不解決了。建議國家在制訂技術政策時,要鼓勵盡快向國際慣例靠攏,避免自成體系。應當提倡在基本框架一致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使巖土工程業務逐步走向世界。

2勘察技術發展趨勢

2.1應用數字化巖土工程勘察技術。

數字化巖土工程勘察是應用當代測繪技術、數據庫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及CAD技術,通過計算機及其軟件,將工程項目的所有信息有機地集成起來,建立綜合的計算機輔助信息流程,使勘察設計的技術手段從手工方式向現代化CAD技術轉變,作到數據采集信息化、勘察資料處理數字化、硬件系統網絡化、圖文處理自動化,逐步形成和建立適應多專業、多工種生產的智能化的工程勘察設計體系,主要解決的是巖土工程勘察中場地方域的數字化、場地物性指標的數字化、場地地層的數字化和巖土工程勘察數據庫的設計。

2.2勘察巖土工程中發展的GIS技術。

基于勘察巖土工程作為新興獨立專業得到了大規模、高速的發展,并引進了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一定程度上,使GIS技術的發展成為了必然。

總體而言,緊跟逐步加快的國內國民經濟建設的發展步伐,帶動了工程建設項目的大范圍開展,其前進目標正穩定、不斷發展,并促進了勘察工程工作的深度與廣度的大規模發展。同時,勘察的巖土工程所獲取的數據、信息及最終成果,在促進和推進工工程建設的同時,還具備較強的反復使用的寶貴價值資源。傳統的國內勘察建設工程,一般采用鉆探技術,其勘察工程的推測與工程技術人員的實際經驗相結合,勘探成果的精度及廣度主要依托于勘探點的深度與密度來獲取。此外,多變的外界環境條件,限制了此信息獲取方式的拓展,造成了工程前期工作較為盲目。同時,隨著不斷深入的計算機、數據庫及處理圖形、網絡等方面的技術發展與應用,對搜集的資料信息如何進行更為合理、便捷的應用,借此建立科學性、規范性的工程勘察方案,勘察巖土工程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應用GIS技術勢必成為工程管理中不可獲取的一部分內容,在應用的勘察巖土勘察設計技術引起了技術人員及相關部門的重視。廣泛、有效的在巖土工程勘察中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對于實現其信息資源共享、建立科學決策、支持工程規劃、優化單項勘察等方面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發揮著積極促進的意義。雖然GIS技術在巖土工程勘察的應用理論與實踐愈發成熟,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它的應用并不意味著可以完全取代基礎資料的收集、必要的野外調查試驗及室內分析實驗等傳統的研究方法,這就要求設計與管理人員在深入了解、掌握、熟悉基礎研究條件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準確模型,并將其恰如其分地應用到GIS系統中進行GIS分析,這才是可靠的。只有進一步利用GIS強大的空間分析功能,充分挖掘數據庫豐富的信息資源,才有助于增強工程勘察決策的科學性,提高決策結果的經濟、社會效益。結束語當前,巖土工程勘察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明顯的差距和突出的問題,但國內相對發展較為成熟的全新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堅信隨著不斷健全與優化的其理論與技術,將更為廣泛與深入的應用GIS技術于巖土工程勘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