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混凝土表面裂縫補救路徑
時間:2022-02-16 11:01:00
導語:探索混凝土表面裂縫補救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混凝土表面的裂縫是混凝土結構中的一種極為普遍的現象。本文著重論述了混凝土表面裂縫產生的原因,以及裂縫對混凝土的結構性能的影響,提出了混凝土表面裂縫處理的控制和修復方法,為保證建筑物施工的安全運行以及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混凝土;表面裂縫;成因;控制;修復
通常我們說的混凝土是水泥等原材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在一起,經攪拌、運輸、成型、以及后期處理,最后形成的性質比較穩定的“混合物”。在混凝土中加入必要的材料則構成了復合型混凝土結構,常見的有鋼筋混凝土結構、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以及型鋼混凝土結構等,在混凝土中復核材料的配合下,混凝土的高承載力等特點得以在工程中展示,但混凝土的抗拉能力很低,在施工過程中由于材料或施工方法的使用不當等原因,造成建筑工程的局部產生質量問題,最常見的是混凝土出現的裂縫問題。
一、混凝土表面常見的裂縫類型及裂縫原因剖析
1.1網狀、龜裂狀的細裂縫細裂縫是指發生在混凝土表面的裂紋深度不超過3mm的網狀裂縫,對混凝土的整體結構性能影響不大,但影響了建筑物的美觀,而且時間一長,裂縫受到風吹雨蝕,很容易繼續加深,最終影響到混凝土的耐久性。
1.2塑性收縮開裂混凝土的塑性收縮發生在新澆筑后的表面抹面處理階段。裂縫呈平行排列或雞爪狀排布,裂縫深度大約在12mm,這種裂縫多數是由于混凝土表面水分增發過快,由混凝土內外水分含量差引起的。
1.3骨料在堿性環境中反應導致裂縫產生混凝土中含有高分子的Ca(OH)2,為含硅骨料提供了足夠的堿性環境,在含硅骨料和Ca(OH)2發生化學反應超過了一定限度時,在混凝土內部產生一種膨脹力,導致混凝土產生裂縫。
1.4溫度差下產生裂縫混凝土由于受到攪拌以及結合態的Ca(OH)2與水等材料發生反應的影響,澆筑期的混凝土內部溫度比較高,當高溫度的混凝土應用與工程施工時,表層的溫度將大幅度降低,而混凝土內部的溫度仍處在高溫或者次高溫狀態,阻礙了混凝土表面的收縮,又因為混凝土的抗拉能力低,因此極易發生裂縫。
分析混凝土表面產生裂縫的原因大致如下:首先,從混凝土結構上來講,混凝土中未添加必要的保水劑或者緩蒸發劑,致使混凝土表面水分蒸發過快,出現了“結殼”的現象,最后導致裂縫產生;其次,在混凝土施工后的后期處理和養護方法上,混凝土抹面時造成的表面滲水、為使過濕表面干燥而加灑水泥灰、對于已經干燥的混凝土表面另外加水等,這些操作都會引起混凝土表面裂縫現象的產生。第三,過大的坍落度,過度的表面鏝抹,或過度壓迫都會使粗骨料下落,導致水泥漿和細骨料過度集中于表面。這種表面砂漿過富是產生裂縫的主要原因。最后,在混凝土硬化期間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熱,混凝土的內部溫度將不斷上升,在表面表現為混凝土的拉應力。后期在降溫過程中,由于受到混凝土內部溫度的約束,又會在混凝土內部出現拉應力,內外結合,致使混凝土出現裂縫現象。
二、對于混凝土表面裂縫的控制
從上面的論述中我們不難發現,混凝土的表面裂縫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下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一下,對混凝土表面裂縫的控制:第一,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對于水泥的選用,要從水泥的具備的特性出發,不同的工程對水泥的要求不同,例如,大體積混凝土應選用與其他材料結合后發熱量低的水泥,防治內外溫差引起混凝土表面拉力增加,導致混凝土表面產生裂縫;混凝土骨料材料的選擇,注意粗骨料與細骨料選用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當使用活性骨料時,通過使用低堿水泥。就可以避免這種膨脹和開裂;另外混凝土的各各原材料的配合比要合理,除了注意水泥等原材料用量上的合理搭配外,還要適當加入一些參合料(如粉煤灰等)或者是外加劑(如保水劑等),降低混凝土表面裂縫現象的發生。第二,施工中的注意事項。對于混凝土裂縫溫度因素的控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盡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的出機溫度,常用的方法有,在攪拌過程中加入部分冷骨粉或冰塊,還可以對攪拌機做遮陽處理,減少混凝土冷量損失。在混凝土澆筑完畢后,要在混凝土初凝前做二次抹壓處理,避免因塑性收縮引起混凝土表面裂縫產生。在施工時間上要做到合理控制,盡可能的避開高溫、風大的天氣,防止混凝土表面因水分蒸發引起裂縫現象的產生。
三、混凝土表面裂縫的處理方法
3.1表面處理法表面處理法適用于較小裂縫的處理,常用的表面處理方法有表面涂抹和表面貼補,是在不再活動的裂縫上涂抹膠狀穩定劑或者貼補土工膜等,來實現對混凝土表面裂縫的防滲堵漏。表面處理法的優點是操作方便,速度快,缺點是對裂縫處理只是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到裂縫的內部,對裂縫延伸起不到防治作用。
3.2裂縫填充法這種方法適用于寬度小于0.3mm,深度較淺的裂縫、或是裂縫中有充填物的裂縫。該方法操作簡單,可以將選用的材料(如瀝青等)直接填充裂縫,不需要對裂縫做其他處理。
3.3灌漿法修復裂縫灌漿法是處理混凝土表面列裂縫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它的操作過程,相對于來說比較復雜,首先要對裂縫進行清污處理,給注入的漿液一個好的融合環境。其次注漿液的選配要合理,確保漿液能達到預期的防水防滲等效果。第三,對灌漿的過程需要使用必要的壓力設備(壓力0.2-0.4MPa),以便使漿液注入到裂縫的最底部,達到裂縫徹底閉塞的目的。最后還要進行二次灌漿操作,以及對裂縫灌漿表面清理。該方法屬傳統方法,效果很好。
四、結論
混凝土的裂縫不但會引發鋼筋的銹蝕,降低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而且還會降低建筑物的抗滲性,因此,做好裂縫現象發生的防范和處理已成為工程管理部門關注的重要問題。但是,對于裂縫我們不能片面的去評論去產生的原因,而是需要進行綜合性的分析,探討合理的裂縫處理方法,為以后避免或減少裂縫的產生積累經驗。
參考文獻:
[1]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2]鞠麗艷.混凝土裂縫抑制措施的研究進展[J].混凝土,2002,5.
[3]覃維祖.混凝土性能對結構耐久性及安全性的影響[J].混凝土,2002.
- 上一篇:剖析班主任工作中學困生轉化措施
- 下一篇:納稅調整及會計處理原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