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車站施工方案研究

時間:2022-09-13 02:44:24

導語:地鐵車站施工方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鐵車站施工方案研究

摘要:隨著我國地鐵建設進程的加快,淺埋暗挖法在地鐵建設中得到廣泛應用。選擇合理的施工工法和施工工序有利于規避風險、加快進度和節約投資。本文以徐州地鐵車站為依托,借助于有限元軟件Midas/GTS建立數值計算模型,主要對徐州某單層暗挖地鐵車站的單洞采用CRD法進行了開挖過程的數值模擬,研究了車站開挖時的位移場,得出了最佳的開挖工序。

關鍵詞:淺埋暗挖;開挖工序

起初,我國地鐵車站的施工方法:為明挖法、蓋挖法以及暗挖法;前期暗挖法以淺埋暗挖法[1-3]為主,其中,暗挖法主要分為全斷面法、臺階法、分部開挖法等。分部開挖法分為雙側壁導坑法、洞樁法、中洞法、中隔壁法、交叉中隔壁法(CRD)、環形開挖預留核心土法等[4]。本文針對徐州地鐵1號線某車站周邊環境和圍巖情況,重點開展了實際工程地鐵車站CRD工法施工工序的比選,希望能為同類型的施工提供借鑒和思路。

一、建模

1.1隧道尺寸及塊體劃分在本次數值計算中,隧道斷面尺寸為寬9.21m,高9.35m,隧道外圍是2.5m厚的錨桿加固區,初期支護為15cm的C25混凝土,中隔墻及臨時橫撐為15cm的剛架,CRD法的塊體劃分情況、開挖順序分別如圖1、表1所示。1.2模型材料參數及施工順序計算模型中,隧道圍巖假定為均質各向同性材料,選取常用的彈塑性本構模型、Mohr-Coulomb屈服準則進行非線性靜力分析,其余材料均使用線彈性本構關系。CRD工法的巖土材料參數選取如表2所示。

二、CRD工法不同工序模擬結果對比分析

與應力相比,隧道開挖過程中的位移顯現情況是防止隧道失穩更重要的指標,尤其是作為淺埋隧道頂板的下沉量,更是控制隧道開挖變形量的重點。結合數值模擬結果,從隧道位移云圖分析,以得到CRD法不同開挖工序的圍巖位移的演化規律。同樣的,位移云圖也無法通過量化數據來判定開挖順序的優劣,不將其作為判定工序優劣的指標。與應力數據分析時的側重不同,對待位移數據,主要參考隧道不同部位隨開挖擾動形成的最終位移量值。選取同部位不同施工順序的位移量絕對值最大及最小值,兩者做比較,得出其百分比,同時對隧道各部位按位移量大小采用最優、較好、較差和最差四個等級進行評價。由圖3和表5中的最優及最差工法位移量比值可知,不同開挖順序產生的位移量差別很大,在隧道工程施工方案選擇中,合適的施工順序非常必要。隧道不同部位的評價結果從整體上分析,第一種開挖順序是最合理的,若考慮拱頂在淺埋隧道失穩中的權重,第二種開挖工序最優。將兩者結合起來,僅就位移量,可判定隧道CRD法不同開挖方案的合理性排序為第一種、第二種、第三種、第四種。

綜上,隧道CRD法不同開挖方案合理性評價項目有塑性區、應力和位移等三方面,由于塑性區與應力、位移在淺埋隧道施工中權重不同,最終位移量值顯得更重要,鑒于此情況,本文重點模擬、考慮了位移量的評價結果,綜述所述,隧道CRD法不同開挖方案以第一種最為合理。

參考文獻

[1]FengWeiXing,WangKeli&LiuYong.Theconstructionmethodofstartingtunnelinginspecialgeologicalcondition[J].ComputerMethodandAdvancesinGeomechanics,Yuan(Ed.)1997,Balkema,Rotterdam:1413-1417.

[2]H.F.Schweiger,H.SchullerandR.Potter.Someremakson2-d-modelsfornumericalstimulationofundergroundconstructionwithcomplexcrosssections[J].ComputerMethodandAdvancesinGeomechanics,Yuan(Ed.)1997,Balkema,Rotterdam:1303-1308.

[3]R.K.Geol,J.K.Jethwa,B.B.Dhar.effectoftunnelsizeonsupportressure[J].Int.J.RockMech.MinSci.&Geomech.Abstr.,1996,33(7):749-755.

[4]王夢恕.地下工程淺埋暗挖技術通論[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趙駿 錢鑫 洪亮 單位: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蘇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