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型吸收塔施工工藝論文
時間:2022-05-18 08:35:53
導語:創新型吸收塔施工工藝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項目背景與施工難點
本次主吸收塔改造內容為拆除原吸收塔+11.050至+22.900段鋼制塔體,原塔體+22.900以上塔體(包括除霧器)及原塔體+11.050以下塔體利舊,在塔體兩個利舊段中間更換并增高,共計19.95米新塔體。猶如“漢堡包”式塔體改造(原塔體中間更換并加高,首尾利舊)。原合同要求停爐改造工期為80天(要先拆然后再建,當時被業界認定為不可能實現的項目工期)。除主吸收塔改造難點外,另一個難點在于兩臺爐分期改造,非同時停爐,很多公共系統須限時限位在兩臺爐安全運行的前提下改造,施工區域大多為狹小的正在運行的設備叢,尤其是新老系統設備的在線過渡期切換細節更為復雜(包括電儀及DCS控制程序新老聯鎖的切換),斷斷續續的切換、斷斷續續的分系統改造、一環扣一環的改造順序等,稍不留心就容易出現被迫停爐、跳機、跳系統等事故,乃至安全事故,工程延期更不用說。
2項目的實施情況及創新性
該項目主吸收塔施工工藝原定為國內慣用方案(液壓頂升),具體原工藝工序如下:不停爐塔體小件預制→停爐后塔體10米標高處升降液壓頂裝置安裝→停爐后分拆更換塔體→停爐后小件吊裝→停爐后塔體大面積整體打磨→停爐后塔體整體防腐→停爐后塔內件安裝。因原吸收塔+11.050至+22.900需拆除重做并額外加高8.1米,且+11.050以下塔體壁板利舊,故在吸收塔內部+11.050處設置操作平臺,16個液壓頂固定在+11.050標高處。此慣用方案在結合本項目特殊情況后,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以下危險源和弊端:
(1)由于液壓頂重心升高存在一定的不穩定性及危險源;
(2)頂升平臺的安裝將大量破壞利舊段的防腐層,大大增加防腐修補量,造成大量經濟損失及工期損失;
(3)液壓頂操作平臺等措施結構須在停爐、漿液清除后,方可開始操作平臺的施工,浪費了大量寶貴的停爐時間(大約20天);
(4)在本項目中,除了液壓頂升塔體外,還存在液壓降低塔體的過程,降塔體更難控制塔體的平衡。通過液壓降塔體作拆除,液壓頂升塔體作更換加高,光塔體機務改造工期就達80天,留給塔內防腐施工的時間遠遠不夠,更不用說防腐的不確定因素(利舊塔體段防腐修補量的多少無法估計),再加上其他煙道支架加固加高、煙道加高等的關聯工序改造,80天的停爐工期完全是不可能的。面對這些弊端和難處,通過精心組織、深入實地調研、測量,根據場地測量值及大件噸位估算值,并結合650T履帶吊性能參數,把吸收塔按改造分界點分為3大件,分別為原吸收塔+22.900以上利舊段塔體(約150噸,含沉積漿液重量)、原吸收塔+11.050至+22.900拆除更換段塔體約(150噸,含沉積漿液重量)、新增19.95米塔體段(約147噸,含防腐重量)。在不停爐時,先對新增19.95米塔體段(約147噸)進行傳統頂升制作,并在制作區域對該段新塔體進行塔內防腐工作,待新增19.95米新塔體段及防腐整體施工完畢后、并且做好原塔體+22.900以上利舊段塔體吊離準備工作后(各分界點加強措施),開始停爐大件整體吊裝,具體順序如下:整體吊離原塔體+22.900以上利舊段塔體至臨時堆放處B區→整體吊離原吸收塔+11.050至+22.900拆除更換段塔體至C區→整體吊裝已完成塔內防腐的新增19.95米塔體段,與原塔體+11.050以下利舊段塔體連接→整體吊裝原塔體+22.900以上利舊段塔體,與新塔體段連接,并在中間參插利舊煙道大件吊裝、煙道支架吊裝及腳手架搭設等工作。創新型吸收塔改造施工工藝將安裝、防腐、吊裝等各改造施工工序進行了開拓性調整,將各個細節處理得恰到好處,攻克許多新工序銜接難題,將改造施工總時間縮短至傳統改造施工工期的60%,而停爐工期對于電廠方式最重要的是直接的發電量,是直接的高額利潤。創新型吸收塔改造施工工藝的運用既增加了效益,又解決了弊端,而且讓該項目原本不可能完成的停爐改造工期(80天)縮短至47天。
3創新帶來的效益
創新型吸收塔改造施工工藝的運用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明顯的,具體如下:
(1)創新型主吸收塔改造施工方案的實施,讓原本不可能完成的停爐改造工期(80天)縮短至47天,直接為電廠增發1億5千萬度電,菲達公司與電廠實現了雙贏;
(2)創新型吸收塔改造施工工藝為今后以改造為主的脫硫市場創造了典范,顛覆性的停爐改造時間將是一個重要的誘惑點,吹響了與電廠雙贏的號角,這是潛力效益。
作者:袁徐峰單位:浙江菲達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上一篇:廠拌熱再生施工工藝論文
- 下一篇:先進事跡學習心得體會專題10篇
精品范文
9創新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