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件高考情形下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案
時間:2022-04-23 02:26:00
導語:新課件高考情形下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廣東省從2004年秋季高一新生開始進行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與此相適應,從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開始進行新的高考招生考試改革。在新課程、新高考的背景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方興未艾。站在風頭浪尖,高中思想政治課改革呼喚我們銳意創新,要求我們不斷開拓新思路、研究新情況、發現新問題、探索新辦法。
在思考著教學改革何去何從之間,作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筆者從構成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三個基本要素即教師、學生和教學媒體(教材、教具、實驗實踐和電教設備等)進行探究,認為當前教師要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質量和高考備考的效益,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一、熟悉新的課程體系、結構和內容,明確新高考的趨向,較為全面地把握高中教學、高考備考復習方法的特征和規律。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新課標》),與傳統思想政治課程相比,其基本理念與具體內容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缎抡n標》由前言、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和實施建議四部分組成,其設計的思路采取模塊式的組織形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部分內容。其中,“必修課”內容分別圍繞當今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這些主題設置三個模塊,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常識為主要內容,設置生活與哲學模塊,共為四個模塊?!斑x修課”內容則包括科學社會主義常識、經濟學常識、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科學思維常識、生活中的法律常識、公民道德與倫理常識共六個部分。著就拋棄了傳統課程過于追求學科知識的系統性的弊端,代之以現實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如生活與消費、投資與創業、公民的政治生活、文化與生活、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生活中的法律常識等作為課題或課程?!缎抡n標》更為旗幟鮮明地定位思想政治課的政治性與思想性特征的功能,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洋溢著濃郁溫馨的人文關懷色彩,凸現以生活主題為基礎統籌教學內容并積極體現和反映時代特征。
而對于新高考的具體實施,《廣東省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的普通高考改革方案》指出:“著重從現階段我省社會發展現實,高考制度改革規律,以及高中課程改革提出的跟以往不同要求為出發點,以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完成規定的教學安排,通過正常學習高中學生已達到國家規定的合格高中畢業水平為前提。既考慮到高考對基礎教育的重要引導作用,也考慮到教育改革實驗是一個漸進的發展過程,學校、學生和教師對課程改革需要逐步適應,逐步轉變,作為與課程改革配套的高考改革方案應在充分反映高中新課程要求的同時,與現行的高考方案有一定的延續性,并且可隨課程改革的深入逐步調整完善?!?/p>
由此可見,新課程、新高考具更濃郁的時代氣息,我們廣大教師必須知道這氣息、利用這氣息,在這氣息中自由地呼吸,大膽地暢想,以期吐舊納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明確方向,認識規律,立足現實,掌握利器,提升教學質量。
二、樹立正確師生觀,塑立健康、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的勞動對象主要是學生。要使學生聽從指導、進行交流、樂于合作、主動創新,教師首先就得處理好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學活動成功必不可少的條件。傳統的師生觀和教學觀過于倡導師道尊嚴,師生沒有平等的關系,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只能是消極、被動的學習者和服從者。尤其在一些思想政治課上,教師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滿堂灌,脫離學生實際,學生當然不喜歡,學習的積極性就低。如此教學,怎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新課改提出新課程需要相應的新的教學觀,強調師生的互動關系,倡導主動的多樣的學習方式,師生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關系,塑造師生之間多種多樣、多層面、多維度的溝通情景和溝通關系。教師應注意與學生進行情感交融,才能創造一種平等、尊重、和諧、發展的師生關系,營造一個民主、活潑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和創新的熱情,最優地實現教學目標。
眾所周知,孔子門下弟子三千,教育活動富有成效,教育言論對后世影響深遠。有人對兩千多年前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實踐進行研究,發現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他的私學最為動人而顯著的特點,這也是他教學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鬃犹岢觥皭廴恕?《論語•顏淵》)、克己、崇德三類觀點,落實到教育工作中就是教師要愛學生,要克制自我中心主義傾向,要修身立德為人師表。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孔子對處理師生關系的重視??鬃由星胰绱耍y道我們不能從中得到某些啟發嗎?
三、切實轉變教育觀念,更新知識結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正確發揮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保障。高中政治課教師要適應新課程、新高考,教學工作有成效,就必須做到:
1、切實轉變教育觀念。
落后觀念是束縛人們行動的枷鎖。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更新教育者頭腦中的一些傳統、陳舊、落后的教育觀念。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把教師定位在“傳道、授業、解惑”,這是遠遠不夠的,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生活上的益友,終身學習的楷模,學習技巧的傳授者,是教育活動中的合作者,教育科研上的專家。
然而,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教師,不僅有些人沒有處理好師生關系,擺正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位置,沒有積極改革與創新,因循守舊,而且有些人太過計較個人得失,出現重利益、輕責任的傾向,特別在我們一些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教師自認工資不高,抱怨社會對自己不公,因此在工作上消極情緒很多,要么馬虎應付,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要么冷漠無情,只把工作換工錢,幾近沒有了對教育對學生的愛和責任。所有這些思想,都是有害的。
沒有愛,沒有責任,沒有方法,還有了教育嗎?毫無疑問,作為新時期的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自身能力,勇于承擔責任,敢于付出愛和關懷,善于變革與創新。這是新時期對我們教師職業的要求。唯有這樣做了,我們的教育才有更大的希望,更高的輝煌。
2、與時俱進,積極關注現實生活,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
處于社會變革時代的中學生思維敏捷,善于接受新事物,求新、求異意識強,他們對于空洞的說教和脫離現實的照本宣科容易產生反感情緒和逆反心理,而這也正是《新課標》以生活主題為基礎,統籌教學內容一個重要原因。
因此,作為一名政治教師,應與時俱進,善于接受新事物,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并積極關注現實生活,尤其是關注社會熱門話題,與學生坦誠探討,努力實現“教學相長”。這樣,才能真正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使思想政治課煥發應有的生機與活力。
例如,在復習高一必修1《經濟生活》有關外匯和匯率的知識的時候,適逢2006年7月底,我就準備從當時總理剛發表的有關“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匯率機制改革”切入,進行教學,但對于什么是“一籃子貨幣”還只是一知半解。我不能回避它,也不能不懂裝懂,為了講好這個知識點,我找了很多書籍,但找不到相關解釋。后來,靈機一動,向別人借了臺電腦用用,終于通過互聯網找到了相關內容的詳盡的解釋。我高興的不得了,后來終于全面的對學生講述了外匯和匯率的知識。就在那一天,我在講臺上與我的學生共同分享了我的快樂。
我之所以如此快樂,不僅是因為這節課講得好,而且是因為我獲得了新的知識,我進行了辛勤的勞動。
3、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是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中心環節,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則是教師改進教學的重中之重。在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中,教師要具備高度的敬業精神,才能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之以法,克服教學方法陳舊、教學形式單一、欠缺吸引力的現象。我們必須正視這一點,在教學中應始終把增強吸引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
首先,強化以人為本意識,堅持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策略。
我國過去以知識本位論為主,從而導致教師和學生都變成了知識的奴隸。在深刻反思舊課程弊端的基礎上,《新課標》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和調整,以學生密切相關而又相對熟悉的生活主題來組織知識模塊,旨在使學生掌握那些現代社會最需要、最有用、最基本的知識技能?!缎抡n標》的這種變革昭示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本著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原則,強化以人為本的意識。因此,在實踐中,我們必須充分利用《新課標》的上述特點,積極采取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策略,通過各種服從和服務于學生學習和成長的措施和手段,把學習的主動性真正還給學生。
要把主動性交給學生,就得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把各種可行的方法教給學生。法國數學家笛卡爾說過:“具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苯鼛啄陙恚T多見之于報端的譬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觀點,就是堅持這種理念。由此可見,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主要是倡導學生理解、掌握和靈活自如地運用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法。教師可以從指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科學運籌時間、學會閱讀、學會觀察、學會記憶、學會獨立思考、建立科學的學習程序、選擇學習環境、掌握本學科特有的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等方面進行努力。
其次,探索新型的教學方式。
高中政治課教師面對的是高中學生,一定要因材施教,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合理安排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高中生的世界觀、價值觀正在形成階段,同時,高中生的認知水平處于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轉變的階段,因而政治教學如果過于膚淺或者太過理論化,就容易導致學生喪失興趣或者在認知上產生障礙。教師在教學中要在繼承傳統優秀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變注入式為啟發式,變封閉式為開放式,變單一式為多樣性,既深入淺出地合理組織教學過程,又巧妙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習興趣,撥動學生求知的心弦,點燃思維的火花,引發學生探索問題的熱情,在積極主動的思考中完成學習和創新過程。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明確指出:“教育即生活?!笔聦嵣希N近社會生活、把小課堂融進大社會這本身也是思想政治課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和煥發應有的生機與活力的客觀要求。所以,高中政治課教學要求教師強調理論聯系時政、聯系生活、聯系實際,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做到理論生活化,生活理論化,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例如,本人在組織必修2《政治生活》有關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的教學過程時,當時剛發生了一個重大國際新聞:2006年10月9日,朝鮮成功進行核試驗震驚了整個世界。經過幾天的沉默之后,朝鮮宣布愿于近期重返六方會談的談判桌同樣讓世界瞠目:中國的沉默外交效率驚人!中國為六方會談所進行的成功努力贏得了全世界的贊同。同時這一會談又涉及到當今世界最有影響的幾個國家的關系。涉及到當今時代最敏感的核武器問題。我就把這個時政材料設置為一個情境,讓學生思考:中國為什么要采取這樣的立場,為什么能發揮這樣的作用?叫他們當場討論。結果很多同學發言,就在討論和老師的引導下輕松愉快地理解了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對國際關系的影響。這種身臨其境的教學方法,使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把現代教育技術引入課堂。
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工具,如果應用于政治課堂教學,并與政治課堂教學融為一體,將可以提高政治課堂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德國哲學家、教育家赫爾巴特說:“真正感覺的觀察比之單純的描述更為可取?!笨梢?,教師以影視顯現、實物演示、圖畫再現等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一些可感可知、有聲有色的具體對象,給學生以鮮明生動的形象感覺,就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活潑、積極、主動地思想。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政治課教學,將使政治課的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本人在復習必修2《政治生活》有關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時,就在互聯網上下載了2007年3月份“兩會”召開時的一些圖片,例如《物權法》表決通過的場面,及時通過多媒體技術再現了“兩會”的相關精彩內容,資料翔實,內容豐富、真實、生動,吸引了學生的眼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引發了學生的討論,塑造了良好的氛圍,使他們既弄懂了知識,又關注了社會與現實,把理論與實際巧妙的結合,從而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 上一篇:思想教育課中的健康教學
- 下一篇:談音樂教學教育與審美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