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德育研討

時間:2022-05-21 10:52:00

導語:網絡時代德育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時代德育研討

近些年來,人類社會已經進入到了信息化的時代,網絡技術就像一個雙刃劍,不僅為我國小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全新的機遇,還為我國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很多負面的影響。作為我國網絡新時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員,我們必須要將其建立在繼承優良的傳統這一個基礎上面,深入到網絡時代這一個新形勢進行深入研究,研究小學生思想活動最新的特點和最新的情況,深入到以互聯網作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的趨勢中進行深入的研究。我們要對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改進和加強,努力對小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方法以及內容、機制進行創新。近些年來,我國已經加強了學生的道德建設,也已經把小學的德育教育作為了第一件大事來實施,使道德教育能夠切實落實到網絡時代中,最終達到一種理想的效果。

一、網絡時代下小學德育工作要對傳統道德教育進行思考

雖然當前形勢下,我國已經進入到了網絡時代,但是我們必須明白,在我國的傳統教育中,將傳統道德教育放在了首要的中心位置上,對我國的道德教育優良傳統發揚和繼承,已經成為了實踐和探索傳統道德教育理論的迫切要求和關鍵渠道。我國的傳統道德教育理論不僅內容豐富,而且一直為人們能夠將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進行解決提供了一定的啟示作用。中國傳統道德教育理論實踐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已經為我們當前的政治思想工作有效的積累起到了一個資源性的作用。因為現代網絡社會和人們生活中往往存在著社會歷史條件這一個差異,我國也就形成了和西方完全不同的一種文化傳統,這一種傳統是一種具有我國特色的東方文化的傳統。我國的文化主要將人倫作為根本,注重向內的探求和道德,以便能夠形成完善自身、認識自身的一種人文主義傳統,所以,我們把整個道德領域作為我們文化體系的一個中心和重心。我國傳統觀道德理論突出的特點就是進行道德精神的強調。在我國古代封建社會中,儒家思想占主導地位和統治地位,所以,我國傳統觀德育理論代表就是儒家的教育觀、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我國的古代那些從先秦一直到元明清儒家的學者,都對德育特別重視,將德育放在了教育教學的首要地位。在儒家的學者眼中,一個人才最為重要的素質就是思想品德,擁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才是一個人才。本著在網絡時代下加強小學道德教育的目的,我國儒家的傳統觀道德教育理念已經提出了一系列關于道德的要求,首先就是要孝悌,所謂的孝悌就是對父母要孝順,對兄長要敬愛,孝悌已經成為了一個人起碼的、必須要具備的品質。一個人只有愛父母和兄長,才能夠為整個國家做奉獻,愛整個國家和國家的人民,最終才能夠為整個社會作貢獻。所以,我國傳統觀道德教育理論中首要的一條就是孝悌。

二、網絡時代下小學道德教育進行良好學習氛圍和道德體驗環境的創造

眾所周知,網絡時代小學道德教育本質就是對人生感悟和體驗進行了反復強調。在網絡時代下,小學道德教育整個過程都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共同道德體驗和共同道德生活的過程。一個人品德發展和形成的基礎以及源泉就是道德體驗,任何一個人的道德都來自于其自身的道德體驗。道德的發展和形成的實現都是在體驗活動過程中落實的,所以,網絡時代下小學道德教育模式事實上就是一種體驗式教育的過程。不管是在網絡時代下提高道德認知還是陶冶道德情感,不管是培植和信仰道德,還是樹立道德理想,都要求我們必須要通過小學生在網絡時代下進行自己體驗。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完成由外向內轉變這一種過程,使其能夠真正地成為小學學生個體內在的一種品質。筆者認為,道德的教育是需要良好體驗環境的,雖然小學生獲得愉快心情是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但是,從根本上來說,是小學德育教師態度以及在這種態度上建立師生感情的聯系決定的。然而,小學師生情感的聯系主要是來自于教育者的信任和愛以及教師和學生之間平等的交往,真正教育的關系其實是一種教師和學生之間能夠平等交往的關系。因此,在網絡時代下進行小學道德教育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培養學生道德能力的過程以及傳遞道德知識的過程,更應該是一個心情和情感交流的過程,因為只有人與人在平等交往的過程中,才能夠獲取身心滿足,體驗到幸福、自由以及人生的意義。

三、網絡時代下小學道德教育要求學校建立嚴密的德育考核體系

網絡時代下,我們不能夠將道德教育和時代相互分離,小學的道德教育要求必須和網絡時代相互結合,并且要通過一種具體道德教育的模式進行建構。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小學道德教育從應然轉變到必然之中去。小學道德教育模式和網絡時代相結合已經成為了一種道德教育模式,這一種教育模式全新的特點主要體現在評價體系建構、過程建構、內容建構以及目標建構之中。因此,在網絡時代下對小學的道德教育進行思考也是不容小視的。在網絡時代下小學德育教育的實踐探索中,只有學校擁有嚴密的德育考核體系,才能夠保證小學生自身品德的真實情況,學校所考核出來的那些品德優秀的學生,不僅僅是全體教師公認的,同樣是全體同學公認的。因此,在網絡時代下,學校要建立健全嚴密的德育考核體系。學校要將年級作為單位,選擇那些具有學生代表和相關人員組成一個具體的考評小組,每半年或者一學期來對學生進行一次全面的考核,并且要將結果記錄下來,每一周都要由班主任來進行總結以及月初平、期末總評等等。這樣能夠鼓勵學生對自身素質的提升進行充分的重視。

四、網絡時代下小學德育工作要求各個學科都將其放在首要位置

現代網絡社會中,雖然我國大多數學校都專門設置了德育課程,但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夠單純依靠一門德育課,網絡時代下小學道德教育理論的實踐探索首先就是將小學生德育教育作為首要任務,要求小學德育教育必須要貫穿在各個學科的教學內容里面。比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除了要求教師和學生完成相關的寫作、閱讀等知識和內容以外,還要求教師和學生必須要將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務完成,在語文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將如何待人接物以及為人處事等知識融入進去,要將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知識傳授以及語文基礎教學這三者融合成為一體。在網絡時代下,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知識的傳授,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首先要對學生自身的品德習慣進行培養,教會學生究竟應該怎么樣做人。其次,我們不僅僅要在課堂的教育教學中育人,還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每一天都要對學生進行自身品德的考察,對小學生在學校外以及家里的行為和表現進行了解,以便能夠促使小學生遵守自身的道德準則,真正做到運用和學習相統一,實踐和理論相結合。在網絡時代中,將傳統道德教育理論應用到實際的小學道德教育之中去,最為重要的就是實施,我們只有真正把課內外所學到的行為準則應用到自己言談舉止指導之中去,才能夠保證在網絡時代下,小學德育教育才能夠起到預期的效果和作用。

五、網絡時代下小學德育工作促使學校建立起核心的道德價值取向

我國小學一直都承載著為整個社會培養合格的社會人這一個莊嚴的歷史使命,小學的德育教育情況已經直接關系到了整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成敗和質量好壞以及我國未來發展的具體情況。在小學道德教育中,其本質內容就是小學生,也就是受到小學道德教育的人員,使其能夠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但是,縱觀我國小學的道德教育,不難發現,我國小學的道德教育一直都脫離了當前的時代和社會游離在現實社會之外,并且沒有充分發揮整個社會所期望的教育小學生的功能,其教育的效果和成果并沒有達到我們所預期的。結果并不理想,并且很難適應我國的社會實踐發展過程中的現實需要。在小學道德教育過程中,提倡要適應網絡時代,要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具體道德教育模式的建構。所以,我們必須要切實在網絡時代下進行小學道德教育,這是實現我國現代小學道德教育的根本和首要途徑。作為一個具有特殊性的群體,小學生中的每一個個體都來自于不同的群體中,并且具有獨特個體生活體驗、不同生活環境以及不同習慣和特性,更加具有不同生活的價值取向。在網絡時代和小學校園這兩個共同生活的過程中,一定會發生多元化價值取向的沖突。這個時候,就需要核心的價值取向來進行調控和引導,如果沒有核心價值取向的調控和引導,就一定會導致道德價值混亂。因此,學校必須要通過形成核心價值取向從而來進行小學生的道德教育,這已經成為了網絡時代下小學道德教育根本的途徑,同樣也是當前時代的本質最為重要的體現,因此,在網絡時代下進行小學道德教育就在于促進了學校加強建設自身校園文化,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來促進和引導形成核心道德價值取向。

綜上所述,筆者主要從網絡時代下小學德育工作要對傳統道德教育進行思考、網絡時代下小學道德教育進行良好學習氛圍和道德體驗環境的創造、網絡時代下小學道德教育要求學校建立嚴密德育考核體系、網絡時代下小學德育工作要求各個學科將其放在首要位置以及網絡時代下小學德育工作促使學校建立起核心的道德價值取向這五個方面對網絡時代下小學德育工作進行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