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現今大學師德構建的路徑

時間:2022-11-18 04:36:33

導語:芻議現今大學師德構建的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芻議現今大學師德構建的路徑

1.以人為本要求教師關注學生個體興趣和目標的養成

以人為本就是以每個學生為根本。現代教育的教育目標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就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每個班級的學生都是由不同的個體構成的,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點。教師要關注到這種差異性,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讓每個人都發現自己的優點和長處。讓他們先是發現自身之美,然后是發現、欣賞他人之美,再到相互欣賞、贊美,最后達到一致和融合。這就是費孝通先生主張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在了解了每個個體的興趣之后,教師要引導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質形成自己的目標追求。

2.多元智能理論要求教師關注學生個體興趣和目標的養成

多元智能理論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Dr.HowardGardner)于1983年在他的專著《智能的結構》一書中提出的[3]。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能由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音樂節奏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八種智能構成。每個人天生都有八種智能。每種智能都可以改變,可以訓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智能輪廓,有不同的優勢智能,在我們從事任何復雜工作的時候幾乎都要喚起和使用多種智能,每個人都傾向于使用自己的優勢智能。由于個體的遺傳和生活的環境不同以及所受教育的差別,每個人的優勢智能有差異。傳統的應試教育只重視語言智能和數理邏輯智能的培養,忽視了其它智能的培養。那些考上名校的大學生是因為這兩項智能比較突出。沒有考上名校和沒有考上大學的學生可能是因為這兩項智能不是他們的優勢智能。眾所周知,姚明沒有上過大學,但他也取得了成功,這得益于他的身體運動智能比較突出。可見,每個人只要找到了自己的優勢智能,加以培養和利用,都能取得成功。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自信,找到自己的優勢智能,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興趣和目標。

3.利用社團引導學生個體興趣和目標的養成

大學都有學生社團,社團可分為專業社團和非專業社團。專業社團是以相關專業為依托而成立的社團;非專業社團是不依賴專業而基于共同興趣和愛好而成立的社團。專業社團的成員一般由對某個專業感興趣的學生構成。教師可以利用這個特點充分發揮專業社團第二課堂的作用,除了讓學生協助自己完成相關實驗外,還可以引導他們做一些科研項目,激發他們對科學研究的興趣。在做項目的過程中,他們會遇到很多問題,有些問題的答案是書本上沒有的,老師也沒有講到的,這時候就要告訴他們要自己嘗試解決這些問題,讓他們不斷試驗,并告訴他們試驗可能會失敗,失敗并不可怕,每一次失敗都是向成功邁進了一步,當他們把所有的失敗都經歷了成功自然會到來。讓學生在失敗中思考、感悟和體驗,當成功到來時,他們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快樂。通過做項目,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精神和創新精神。同時,學生也可以培養自己得興趣,發掘自己的潛能,尋找到自己的奮斗目標。

非專業社團一般沒有專業教師參與,由學生自發組織,自己管理。輔導員可以利用非專業社團引導大學生形成自己的興趣和目標。以我校的“創業興趣小組”為例,現在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很大,很多大學生畢業后找不到滿意的工作。迫于生活的壓力,一部分人選擇了創業。但是創業難,成功創業更難。據統計我國大學生初次創業成功率僅為2.4%,這與創業者缺乏相應的創業能力和素質密切相關。因此,應強化創業培訓和創業教育,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輔導員可以組織“創業興趣小組”成員觀看一些成功企業家現身說法的視頻,比如“馬云與80后面對面”;也可以觀看一些有關創業的“真人秀”,如“贏在中國”等。通過對創業的案例分析,讓學生明白成功創業者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然后讓他們模擬創業,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團隊意識。這樣更能激發他們創業的熱情,使他們形成自己的職業目標,最終完成自己的創業。

作者:殷東林單位:信陽農林學院生物技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