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德育教育現狀調查報告

時間:2022-06-03 11:26:47

導語:大學生德育教育現狀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德育教育現狀調查報告

摘要:為了解當前學院德育教育現狀,探索高職院校將中國傳統文化(以下簡稱“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德育教育工作的實施方法,本研究以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進行相關調查。經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大學生對傳統文化認知總體情況比較樂觀,認為學習傳統文化能提高自身的品德素質,但是學院開展的德育教育活動效果一般。同時,也發現不足之處:少部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存在一些偏差,學生對傳統文化融入德育教育的實施方法認可度不高等。由此,提出多形式開展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工作,加強專業授課形式中的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的融入,營造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的學習氛圍,充分發揮第二課堂教育陣地的作用等建議,探索在專業課程中進行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的新路子。

關鍵詞:高職大學生;傳統文化認知;德育教育

文化自信是我們新時代大學生應當具備的文化認同與傳承的使命,學校的德育教育活動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品德修養,同時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種有效方式。德育教育應當突破傳統的理論教育為載體的教育模式,而可以在優秀的傳統文化、傳統節日的傳播中融入德育教育。以期在德育教育中傳承傳統文化,在傳承文化中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為了解當前學院德育教育現狀,探索高職院校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德育教育工作的實施方法,本研究以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進行相關調查。本研究采取隨機抽樣法在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系7個專業中發放問卷500份,有效回收475份,有效回收率95%。其中男生樣本271人,女生樣本204人,調研對象中男生比例比女生比例多14%,主要因為調研對象以工科類學生為主,因此在本次調查的結果中,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以及對本校德育教育的認識在性別上不存在明顯的傾向性;大一學生樣本280人,大二學生樣本195人。

一、現狀調查

(一)傳統文化認知調查。被調查的學生大部分對傳統文化有所了解,認為應該學習一些傳統文化知識,同時也認為學習傳統文化對自身有一定幫助。但在傳統文化應當包含哪些內容的調查中發現,選傳統節日的占13%,琴棋書畫、傳統文學各占12%,漢字漢語占11%,中國建筑占9%,傳統中醫、中華武術各占6%,地域文化占5%,民風民俗、民間工藝等也占一定的比例。在高職院校大學生中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是多樣的,并沒有體現出認知的局限性。在調查“大學生應該學習哪些傳統文化”時發現22%的學生選了漢字漢語,21%的學生選了琴棋書畫,19%的學生選了傳統文學、地域文化。而傳統節日這一非常重要的內容,僅有17%的學生選擇。(二)德育教育開展情況調查。53%的學生認為學院開展的德育教育效果一般。在調查德育教育內容包括哪些方面時,21%的學生選擇道德品質教育,19%的學生認為包括民族精神教育、文明行為教育,17%學生認為應是理想信念教育,14%學生認為是遵紀守法教育,10%學生認為是心理健康教育。學生認為,目前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徑是授課,占35%,其次是主題班會,再到第二課堂活動。(三)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的融合。91%的學生認為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有關聯。24%的學生認為學習傳統文化能獲得為人處世的品德素質,認為獲得遵紀守法、文明守禮的品德素質的占22%,提高民族精神、理想信念品德素質的分別占14%、15%。32%的學生認為利用專業授課的形式進行德育教育效果比較好。65%的學生認為目前在專業課上進行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效果很好,利用第二課堂活動進行教育的效果較好。除此之外,學生認為專題講座、板報宣傳、外出觀摩也可作為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的教育模式。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大學生傳統文化認知總體情況比較樂觀,但不知該如何學習傳統文化。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對傳統文化是有所了解的。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是多元的,傳統節日、傳統文學以及琴棋書畫在日常生活中要比其他項目的內容接觸得多,因此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與其自身體會成正相關,換言之,學生自身接觸的文化元素越多,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度也就越高。但事實上,除了學生們熟知的傳統節日、傳統文學以及琴棋書畫,如何讓其它的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們了解并認同,這也是在本課題中通過探究多形式開展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新方向。(二)學院德育教育開展形式多樣,但效果一般。目前,學院的德育教育形式主要體現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授課、第二課堂活動以及班級主題班會上。據調查,專業課程中融入德育教育的過程較少,課堂基本上都是專業知識貫穿始終。高職學院更側重于專業技能的傳授,因此在這樣的氛圍影響下,學生在思政教育的課堂上,聽課專注度相對較弱,繼而聽課效果并不盡人意;第二課堂活動的舉辦,對學生而言,更多地是增加見識和提高交際組織能力,活動形式基本一成不變,學生的參與度也不高,甚至有部分學生認為是被“強迫”參加的。這樣的活動氛圍,想從中獲得品德提升,獲取文化傳播,更是難事。此外,通過班級主題班會進行德育教育的,多數也是應付了事。因為現在學生活動太多,各種要求各種工作都需要班會來落實,很多班級同學甚至班主任老師在召開班會時候,經常是幾個內容一起布置召開,導致需要詳細傳達的內容或需要達到的德育教育的目標未實現。因此,目前學院各種形式的德育教育開展的效果也并不好。(三)學生認為學習傳統文化能提高自身的品德素質,但不懂如何提升自身素質。大部分學生認為學習傳統文化對自身品德有影響。認為學習傳統文化能獲得諸如為人處世、文明守禮、遵紀守法、理想信念等多方面品德修養的提高。但學生在對如何學習傳統文化知識,如何提高德育教育效果方面,知之甚少。從調查中得知,學生希望從課程講授中獲取知識和提升自身素質,但是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學習到的卻不多。特別是高職院校學生,學生理論水平較本科院校的差,很多德育教育的課程講授是以理論講授為主。這對高職學生來說,從中能有收獲的就更少了。

三、對策建議

(一)多形式開展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一方面,學院應積極開設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課程。調查顯示,學生更愿意通過從課堂上獲取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知識。我們就更應順應學生的要求,從修改人才培養方案開始,增設相應課程。例如,可以通過網絡學習方式,引入相應的傳統文化課程網絡資源,讓學生在網上進行自主學習獲取相應學分。另一方面,多舉辦講座、專題報告,組織學生外出觀摩,改變教育形式,以期達到更好地教育效果。同時,在校內營造傳統文化氛圍,加大學院文化建設的同時,借助大眾傳媒如廣播、顯示屏、微信等進行線上宣傳,用直觀、生動的宣傳形式鼓勵學生參與學習。(二)增加專業授課形式中的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的融入環節高職教育注重專業知識傳授的同時,也可以適當引入傳統文化內容,從傳統文化內容的講授傳播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吸取傳統文化精髓,再進一步引導學生提升品德素質修養,做到真正的教書育人。例如,設計類專業課程,可增加傳統文化賞析內容、增加傳統文化元素設計內容講授,也可通過傳統文化設計作品,讓學生在動手學習的過程中更深刻地體會傳統文化帶來的影響。如,在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課堂上,通過融入中國傳統建筑文化元素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與民族特色,了解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三)營造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的學習。氛圍,充分發揮第二課堂教育陣地的作用通過構建“德育日歷”的形式,在中國傳統節日時舉辦相應的節日活動,運用節日的氛圍,舉辦既有中國傳統特色又有現代特點的節日文化活動[1]以及文化產品制作等,使學生在輕松地活動氛圍中,獲取知識,用活潑的形式替代說教式的活動形式,充分發揮第二課堂德育教育陣地作用,通過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從傳統節日氛圍中做到“知、情、行”的統一。

四、結語

高職大學生傳統文化認知與德育教育現狀調查結果使我們更深刻認識到傳統文化的傳播還需加強,德育教育的形式應更活潑更生動,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的結合路子應繼續探索。

【參考文獻】

[1]胥青.構建以“德育日歷”為載體的高校德育模式[J].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4):77-80.

[2]陳言爽,牛娟等.大學生中國傳統文化素養現狀調查研究——以西藏大學為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2(2):136-137.

作者:梁碧云 蔣流霞 單位: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