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專業德育功能實現路徑
時間:2022-09-03 10:03:30
導語:學前教育專業德育功能實現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相關心理學研究表明整個幼兒階段是培養道德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是準幼兒教師,故以處在民族地區的A省B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師生為對象進行調研,發現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德育功能實現情況,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德育功能實現途徑,以落實立德樹人,提升幼兒教師道德素養。
關鍵詞: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德育功能
相關心理學研究表明整個幼兒階段是培養道德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是準幼兒教師,文章以處在民族地區的A省B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師生為對象進行調研,發現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德育功能實現情況,并提出一些對策建議。通過這些德育功能實現途徑來落實立德樹人,提升幼兒教師道德素養,為同類院校和專業提供參考。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為主的實證研究,輔以訪談法和文獻法。隨機選取處在民族地區的A省B學院2017級(大三)、2018級(大二)和2019級(大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為調查對象,采用問卷星收集問卷。發放問卷452份,收到問卷442份,其中有效問卷442份,問卷回收有效率為97.79%。調查對象的年級和性別信息如表1。
二、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德育功能實現情況調查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A省B學院442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得到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德育功能實現情況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德育教育認識情況1.對德育教育的需求認識情況。分析問卷調查結果發現該校被調查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德育教育的需求認識情況為:認為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需要德育教育的占95.7%,認為不需要的占0.9%,說不清需不需要的占3.4%(表2),結果充分說明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非??粗氐掠逃?,并且對德育知識的學習欲望強,可能與女生占93.4%有關。2.對德育知識學習的目的認識情況。關于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德育知識學習的目的認識情況為:有利于自我修養的占97.7%,有利于認同主流意識形態的占61.5%,認為以后工作需要的占44.3%,認為不知道的僅占1.8%(表3)。調查結果顯示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意識到學習德育有利于促進自身修養和發展,把握主流意識形態和今后幼兒德育教育的需要。3.對德育功能的了解情況。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該校被調查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德育功能的了解情況為:選擇很了解的占3.4%,比較了解的占25.8%,不太了解的占64.9%,不了解的占5.9%(表4),結果表明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德育功能的了解情況不容樂觀,需要加強德育功能宣傳和教育。在學生調查的結果上,為了彌補調查問卷在收集信息時深度的不足,更加全面地了解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德育功能實現情況,對兩位上學前教育專業思政課的教師和三位學前教育專任教師和班主任進行了訪談后發現,教師對德育功能的認識為德育的社會性功能、個體性功能、教育性功能及凝聚和傳承功能,特別要重視其傳承功能,培養學生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由此可見,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師生對德育功能的認識還有待深化。(二)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德育功能實現途徑情況。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調查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德育功能實現途徑情況,調查結果為選擇課堂教學引領的占91.9%;選擇實踐活動體驗的占84.4%;選擇校園環境熏陶的占65.4%;擇規章制度約束的占41.6%。結果顯示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認為德育功能實現途徑最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引領,其次是通過實踐活動體驗,也有65.4%的學生認為可以通過校園環境熏陶來實現,但是認為通過規章制度約束來實現的才占41.6%(表5)。為了進一步了解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德育功能實現途徑情況,整理對教師訪談的結果得知,他們認為德育功能的實現途徑有宣傳部、公告欄、晚會活動;三全育人,加強課程思政;班會或系部大會、經典誦讀及學生談話;社會實踐,例如思政微型實踐課、社團活動——參觀敬老院、特殊學校、紀念館等。為了進一步了解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德育功能實現途徑的具體情況,通過分析調查結果得出如下結論。1.課堂教學引領實現德育功能情況。關于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堂教學引領實現德育功能情況主要表現在對德育課的喜歡程度、專業課教學融入德育知識情況、師生關系和教師的言行,具體的調查結果顯示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喜歡德育課的主要原因為教師的教學方式,占88.0%和教學內容的吸引力,占82.8%;其次為學習環境和課程的實用價值,分別占63.8%和62.2%;也有部分學生認為來自同學的學習態度和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分別占47.7%和46.4%(表6)。由此可見,教師應注重教學內容的選擇及其實用價值和教學方法的改進,營造良好的德育學習環境等?!皩I課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在專業課中融合德育知識是德育功能實現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各學科專業課進行中都要融入豐富的德育知識,在課堂上必須發揮專業課的德育功能”[1]。關于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融入德育知識的調查結果為選擇學校沒有對兩者進行結合的占17.2%,選擇有所融入,反對這樣的占7.0%,選擇有所融入,贊同這樣的占75.8%(表7),這表明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需要進一步融入德育知識,以發揮專業課的德育功能。了解師生關系和教師的言行對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實現德育功能的影響情況,分析調查結果發現,認為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德育功能的實現有很大作用的占82.81%,這個結果說明教師可以在課間或其他時間經常和學生交談,了解他們的情況,并引導他們,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和德育功能的實現。同時,德育功能的實現也需要教師做到以身作則,言行一致,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調查結果顯示認為教師的言傳身教對道德教育影響十分大的占41.63%,認為有一定影響的占56.66%。因此,教師要發揮自己在師生關系中的作用,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盡量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德育榜樣,做到言傳身教。2.實踐活動體驗實現德育功能情況。調查結果顯示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通過實踐活動體驗實現德育功能情況,為選擇所在的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有民族文化進校園、民族文化社團、志愿者、募捐等活動,這些實踐活動受到師生的喜歡,對德育功能實現的效果很好的占71%,并且認為這些實踐活動有融入德育知識、形式豐富有趣的占57.69%,由此可見,還有待開展更多滲透德育知識、形式豐富有趣的實踐活動來發揮其對德育功能的實現。3.校園環境熏陶實現德育功能情況。調查結果顯示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通過校園環境熏陶實現德育功能情況,認為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道德氛圍比較深厚的占63.12%,十分深厚的占21.04%,認為所在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及周邊的整體環境一般,但整體氛圍積極向上的占56.11%,環境優雅,散發積極向上的能量的占33.94%,由此可見,需要加強優化校園和學前教育專業環境來促進德育功能的實現。4.規章制度約束實現德育功能情況。調查結果顯示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通過規章制度約束實現德育功能情況為選擇自己所在的學?;蛳涤型ㄟ^建立規章制度來實現德育功能的占64.03%,并且選擇這些規章制度在實施中的占78.96%,認為實施這些規章制度達到效果顯著的占42.99%,表明規章制度的實施有利于德育功能的實現,但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規范。綜述以上分析主要發現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德育功能實現情況為對德育功能了解不容樂觀、課堂教學需要改革、社會實踐需要深化拓展、育人環境有待優化和規章制度需要完善。
三、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德育功能實現途徑
(一)善用新媒體加強宣傳,形成德育功能實現共同體加強宣傳德育功能的渠道有新媒體、課堂教學、校園環境和活動等,其中“新媒體的類型主要有門戶網站、搜索引擎、虛擬社區、網絡電視、手機電視、手機報、網絡雜志等,這些都成為學校德育宣傳的重要陣地”[2]。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提出,“要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利用校園網為大學生學習、生活提供服務,對大學生進行指導和引導,不斷擴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間”[3]。在這方面,B學院充分利用了新媒體的優勢來促進德育功能的實現,例如2019年12月13日中國教育新聞網以《一首歌一支舞皆成思政課素材——廣西職業院校德育工作成果展演側記》為標題報道了在廣西職業院校德育工作研討會暨學術年會期間,B學院和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聯手舉辦的一場“三全育人”德育成果展演晚會現場,對德育功能的宣傳和實現起到不同凡響的效果??梢?,在新媒體不斷發展的新形勢下,我們要充分利用多渠道加強宣傳德育功能,特別要充分利用好新媒體的政治引導作用,深化園校合作,形成德育功能實現共同體,以實現優勢互補、信息共享和經驗共享,開啟“三全”——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新模式來“優化整合德育功能”[4]。(二)強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完善實現德育功能主導途徑2014年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提出“新時期課程改革在立德樹人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5],A省B學院強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完善實現德育功能主導途徑。首先是該學院黨委書記率先推進《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改革,取得很好的效果,得到師生們的一致好評,認為課堂活、實、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得到教育,完成了教學任務,解決了思政課理論知識枯燥、難講的難題,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以及信息化教學手段等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為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樹立了良好的學習榜樣。其次是以賽促改,以研促改。在2019年全區職業院校德育研討會來臨之際,該學院開展了一系列提高德育能力的活動——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暨混合式課堂教學比賽、征集德育論文評比和主題班會信息化比賽等。通過這樣的活動,進一步推進課程教學改革,促進德育功能融入信息化課程教學、實現專業課程教學思政化,達到以賽促教,以研促教,充分發揮德育功能實現的多樣化,以提高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實現德育功能的有效性。(三)積極拓展社會實踐活動,探索實現德育功能有效途徑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提出“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因此,要積極拓展社會實踐活動,探索實現德育功能有效途徑。B學院學前教育專業開展的社會實踐主要有各種各樣的社團活動、民族文化進校園、畢業藝術展覽和暑假“三下鄉”活動等。例如2019年10月底至11月的周末教育系學前教育專業牽頭的民族十大技藝傳承之繡花布鞋項目在校內培訓,項目負責人黃老師邀請了兩位天峨民間大師到校為25名師生面授布鞋制作技法;B學院黃院長親自帶師生到環江縣下南鄉拜訪毛南族花竹帽編制技藝傳承人學技藝等。隨著B學院教育系學前教育專業繡花布鞋項目在校內培訓開班后,各系提高思想認識,提高站位,積極配合,主動作為,在民族手工藝傳承工作中形成了你追我趕的氛圍,達到了預期效果,有利于促進德育功能的實現。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可以豐富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大學生活,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提高專業技能,傳承民族文化藝術等。(四)努力營造良好育人環境,優化實現德育功能專業資源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營造良好育人環境,優化實現德育功能專業資源及途徑。首先是打造學前教育專業的實訓室和教室環境,營造良好的專業學習環境;其次是運用學生的繪畫和手工作品等來裝飾或展示,增添專業特色氣氛;再次可以通過專業晚會展演、校園文化藝術節、畢業匯演和學生畫墻繪等形式的展示,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藝,提高審美水平和專業技能;最后可以通過園校合作、以崗引學、以賽促教、開發適合課程思政的教材,從而進行“三教”改革,大力開發可以實現德育功能的專業資源和活動形式,用環境說話,在活動中育人,真正達到環境育人的效果。(五)不斷修訂完善規章制度,提供實現德育功能保障機制“無規則不成方圓”要求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要不斷修訂完善規章制度,提供實現德育功能保障機制??梢酝ㄟ^修訂完善與新時代相適應的班級、宿舍等管理制度;為了保障德育功能實現,需要學院和系部制訂出關于經費的投入和場地使用的制度;還有德育主題活動、實踐活動和社團活動等制度。通過修訂完善相關制度來保障和開發課堂教學、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各個方面的德育功能,以形成適合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特點的全方位、長效和與時俱進德育功能實現機制??傊?,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德育功能實現的情況需要善用新媒體加強宣傳,形成德育功能實現共同體;強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完善實現德育功能主導途徑;積極拓展社會實踐活動,探索實現德育功能有效途徑;努力營造良好育人環境,優化實現德育功能專業資源;不斷修訂完善規章制度,提供實現德育功能保障機制。通過這些途徑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為幼師表,傳承德育。
參考文獻:
[1]郭維維.關于發揮環境設計專業課程德育功能的思考[J].學理論,2015(33):158-159.
[2]新媒體學校德育工作途徑探析[EB/OL].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文)[EB/OL].
[4]王木林.高職院校德育調控機制建設探究[J].職業時空,2014,10(12):28-29.
[5]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EB/OL].
作者:李杰平 單位: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學校安全工作安排
- 下一篇:電子商務與家庭消費文獻芻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