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教育思想研究

時間:2022-10-29 01:42:00

導語:轉變教育思想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轉變教育思想研究

摘要藝術教育首先是思想教育、做人的教育,然后才是藝術技能與技巧的教育和訓練,逐步形成大學生全面的審美觀點、審美能力,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人才,提高大學生的文化藝術素養,逐步實現眾多藝術大學畢業生走向社會,加大對社會各界的影響,盡而提高國民素質。

關鍵詞集體教育思想引路個體教育藝術教育素質教育

教育思想的轉變涉及到方方面面,什么樣的教育才算是成功的教育,這個問題是我們每個教育教學工作者必須經常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課題,科教興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培養與社會、與時代和諧發展需要相適應的人才,培養能夠及時充分就業的人才,減少智力人力資源的浪費,充分顯示科教興國的發展潛力,應該是衡量教育成功的標準,我認為大學教育是面對發展著的社會,發展著的時代培養合格人才,人才應該是能夠走向社會主動積極發揮作用、是行業能夠用得上留得住有奉獻精神的人才才算人才。學校開展轉變教育思想的討論,借此機會,我對探索藝術人才思想教育的研究談點體會,謹供教育教學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同行參考。

一、藝術教育的現狀

藝術人才教育的發展,從全國來講參差不齊,老校老專業教學條件比較好,基礎寬厚,畢業的學生就業率比較高;新校新專業包括非專業院校的藝術類教育的教學條件比較薄弱,畢業的學生就業率比較低;從生源來講藝術類生源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加上擴招工作不斷走向飽和,教學設施投入較少,使藝術人才教育的教學條件不足而不斷增加教學的難度。同時,隨著全國各高校的不同程度不斷的地發展,落后地區高校的教學條件比較艱苦,但是學生畢業走向社會就業的衡量條件卻相同,特別是來至邊窮遠少數民族地區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又特別是藝術類人才教育費用較高,他們需要解決的問題較多,緒如學費、學習材料費用,設計類的專業還必須有電腦等學習條件,才能適應學習需求,這些都比其它專業的學生開支高得多,為了指導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解決貸款、勤工助學的事務很多,無型中牽動著教育管理者的很多精力,在落后地區高校工作的教育教學管理者的工作難度增加太多,導致落后地區的高校學生的素質教育無法與發達地區學生的素質教育相比。此外,長期學習藝術專業的學生養成了比較散漫的習氣,在落后地區高校學習藝術類專業的學生,如果再沒有緊迫感,再不盡快使他們成才,面對競爭就更難以就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多數高校更多的是重視利用特長生開展課外活動,輕視課程建設,輕視全體普通學生主要是通過藝術素質課程來培養和提高自己的藝術素質能力,這樣將會影響國家發展長期戰略。因此,必須想方設法轉變教育思想,改變教育方式和方法,提高普遍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成才效率,通過努力彌補不足。就業競爭實際上是素質教育競爭,而素質教育既是人類教育改革的自身需要,也是人們對21世紀人才的培養,提高民族整體素質的迫切愿望。素質教育模式是人類教育史上最先進、最科學、最理想的教育體系。學校的基礎教育就是素質教育,藝術教育則是素質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這是由于素質教育模式的確立與通過藝術教育全面加強綜合素質的培養,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只有通過藝術教育的加強特別是藝術文化素質教育的加強,才能有效地促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進程。根本的目標就是為了提高全民族的藝術文化素質,建設社會主義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因此我們必須轉變思想,更新觀念,明確定位,理清思路,用科學的發展觀來引領藝術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工作,逐步實現落后變先進。

二、從落后走向先進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斷的運動變化發展著的過程,客觀現實中,好的作用因素必然帶來好的結果,壞的作用因素必然帶來不良的后果,人們對事物的正確認識是由不全面到全面、由落后到先進的認識過程。從落后走向先進是一個質量互變的規律,對藝術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各項管理工作有別于其它專業大學生,特別是藝術實踐能力訓練的理想信念教育,需要正確的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己時刻調整自己的行動計劃,這就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是堅持實踐出真知,做好理論上、思想上的引導工作。在這方面的工作,從大學生入學教育開始,對大一學生全面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充分讓每名大學生學會學習基礎理論知識,并不斷規劃調節自己的藝術人生路;對大二的學生要全面進行跟蹤了解,充分讓他們學會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既要肯定他們的學習成績,更要指出他們的不足,充分讓學生在校期間,認真學習專業理論課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積極參加校園內外與專業學習有關的健康活動,讓學生逐步在理論與實踐的學習活動中得到陶冶情操,特別是要引導他們學會利用假期進行與專業有關的社會實踐,歸校后提交社會實踐報告,班主任特別是教師要全面加以指導;對大三的學生在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要著重進行能力訓練,凡是有機會都組織他們制作作品參加省級、國家級、國際級的比賽活動,在參賽活動中開闊視野,知道自己的不足,增加緊迫感;對大四的學生要全面引導他們進行畢業設計、畢業創作的規劃實施,特別是加強畢業后艱苦創業和無私奉獻的思想教育,讓大四的畢業生盡快提前就業,盡而實現先實踐先真知。

二是堅持培養好干部,點面結合,先進帶后進,后進變先進。選好、培養好、用好各個工作崗位的干部,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條件,為了實現一切工作服從和服務于教學工作這個中心,培養適應社會、適應時代需要的藝術人才,教育思想必須轉變,而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學質量,不僅僅是學校各個工作崗位的領導和教師的問題,大量的工作還要依靠學生來完成,這就需要每年選好、培養好、用好各年級各班級的學生干部。團總支、學生會、團支部、班委會等各個層次的學生干部,分別由黨總支、團總支、班主任按工作程序認真進行選配,對大一每一名學生都要進行考察,工作能力強的首先取用,對大二的學生干部重點讓他們發揮工作的作用,對大三的學生干部充分讓他們發揮帶頭作用,大四的學生干部重點是讓他們帶好新任的學生干部,每學年第一學期前一個月全部對學生干部進行大調整,全部達到優化組合,配齊全院學生各年級各班學生干部后,制定和執行學生干部培訓計劃,規定工作任務,明確工作方向和工作質量,讓各級學生干部在工作中有自主選擇工作的方式、方法的權利,調動學生干部的積極性,使他們起好教學工作、管理工作的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對團總支、學生會、團支部、班委會的工作經常進行總結和講評,經過教育工作進步不大的、不稱職的學生干部及時進行調整,讓在職的學生干部有緊迫感,讓想當學生干部的學生及時當上學生干部,黨總支要對學生干部特別重視,思想上、政治關心,特別是工作能力指導他們,讓他們在綜合素質上全面得到提高。

三是堅持培養優秀分子入黨,評優、表彰先進,嚴格把好利益關口,全面樹立良好的學風。新生進校,就積極進行引導,對在校生凡是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同學都積極進行培養,經常組織他們上黨課,學習黨的基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方針政策、歷史和基本經驗,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嚴格教育和要求,充分讓他們端正入黨動機,通過對入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使他們在各年級各班起好帶頭作用,對他們中各方面表現突出,學習優秀的及時選送校團校、校黨委黨校學習,在學習中進行跟蹤教育引導和培養,學習結束獲結業證符合條件的按入黨程序及時吸收他們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后進一步加強管理,使他們在學生群體中起好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嚴格把好利益關口,除新生貸款在貧困中選貧困首先幫助貸款外,其它各年級在校生,在嚴格執行文件規定的前提下,在貸款、評優、國家政府獎助學金、學校獎學金的評定中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公示、擇優程序評選評定表彰,讓各年極各班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形成后進學先進,先進更先進,比學趕幫超,全面發展,自強不息,進而推動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從知識走向實踐

實踐是人類在社會生活一切領域中使人的感性的本質得以生成和實現的活動,也就是人的感性的本質的自我實現、自我創造的活動。人們每次的成功實踐都是來至于符合客觀實際的理論知識做指導,從知識走向實踐,培養適應社會、適應時代的藝術人才,必須以藝術文化為核心,這就只有重視大學生的藝術綜合知識的學習教育,我們才能把培養科學家和藝術人才不再對立起來,才能真正培養出具有優秀素質的藝術人才,通過以藝術文化為核心的感性教育對綜合素質的形成將會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必須把握好大學藝術教育充分讓學生從掌握豐富的基礎文化知識后逐步過度到社會實踐,處理好課程建設與課外活動的關系,在學校教學計劃就是法,每個人都應認真執行,多年來,我始終堅持學生的課外活動一律在課外時間進行,保證學生有豐富的知識來指導自己的實踐,特別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藝術人生路的探索,堅持引導學生的實踐一定要與自己所學專業有關的才去實踐,絕大多數同學鞏固了文化藝術教育的知識成果。藝術人才的教育引導學生從知識走向實踐:

一是通過藝術文化素質的滲透,促進學生行為道德素質的形成和發展。在藝術形式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道德教育,不僅是生動活潑的,而且能從意識層面進入無意識層面,學生的作品在不同級別參展中獲獎率較高,讓學生在成功面前烙印深刻、終身不忘,增強信心,追求健康,追求先進。

二是堅持以藝術教育為核心的感性教育,學生的感覺活動也會豐富學生的智力認知素質。在頻繁進行的藝術教育活動中,不僅促進學生觀察力的發展,加強他們的記憶能力,尤其是情緒記憶力,形象記憶力與動作記憶力,從而有力地推動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形象思維不僅是學生邏輯思維發展的重要前提,它本身具有極大的認識功能與創造價值。通過藝術文化素質的形象性感染性,可以促進知識的識記與保持。以不同形式指導學生直接進行創作作品參加不同級別、不同形式的展覽,這種通過情緒記憶、動作記憶與形象記憶,比單純通過邏輯記憶所獲得的知識質量要精確而耐久。

三是通過藝術文化素質的自然性、整體性,促進藝術訓練的加強與深入。藝術活動是全身心活動,不僅動腦,而且動手以及全身。就腦的活動來說,它是左右腦的交替運動,因此,藝術教育的開展有利于學生體魄增強,促進學生多方面的自然素質的形成,緒如,腦的靈活性、視野的靈活性、手的靈活性。促進視覺型、動覺型、聽覺型、觸覺型等的發展。

四是實施藝術文化素質的靈活性與多變性,促使學生創造新意識能力的形成。因為,一切優秀的藝術作品均有創新特色,通過藝術作品的鑒賞與創作可以推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藝術活動還能在無意識的層次上推動學生的藝術興趣、審美需要、自我社會實現需要的發展,不斷豐富學生情緒與情感活動的廣度與深度。

五是堅持科學教育的藝術教育,會促進學生理性素質的形成。在這類重要的素質系統中,不僅包括學生的邏輯記憶力、邏輯思維力,還包括高層次的需要與情感品質以及他們的審美價值觀與人生觀。并通過藝術文化素質的積淀性與意涵性,有利于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從而使低層次的感性素質系統與高層次的理性素質系統產生不可分割的互補性。

四、從個體走向社會

藝術教育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藝術技能與技巧,而藝術技能與技巧的掌握首先是從個體開始的,這種個體的藝術技能與技巧的掌握要適應社會的需要,個體適應社會的需要影響著群體的發展,不斷轉變為提高全體國民的審美能力,充分發展人的個性和才能,國民整體素質是每個國民素質的集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提高每個國民的文化藝術素養,從而提高每個國民的整體素質,最終達到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素質的目的。教育目標盡力通才化,素質目標的整體性與全面性,正是未來教育的特征,藝術教育從個體走向社會,它的發展趨勢:一是社會發展的需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對人才素質的需求,必然由一技單一型結構向一技多能的復合型結構發展。這就對人才素質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而且越現代化,要求也越高。二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提出了人的"自由發展"和"和諧發展","全面發展"并"依照美的規律塑造",揭示了人的發展的客觀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也為藝術教育的國民素質性提供了理論依據。三是知識、學科之間互相影響和依存,成為一個整體。四是藝術教育作為審美教育的主要部分,它與德育、智育互相輔翼,優勢互補,發揮著整體育人的功能。

普通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的主要任務是通過藝術課程和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文化藝術活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加強藝術教育課程建設是提高高校藝術教育水平、推動藝術教育持續發展的核心。因此說,文化藝術教育在培養多種素質方面特別是提高民族整體素質方面,顯示出多樣的價值與功能。當代社會學校的藝術教育應當突出其審美素質的教育功能和價值。藝術教育必須為現代化建設服務,為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做出貢獻,我們不能把藝術教育僅僅局限于培養知識與技能一個方面。社會的需要與整體民族素質的提高這兩方面決定了我國的藝術教育應以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為基本出發點。如果說,素質教育意味著人的知識的統一性和人的全面、和諧、自由的發展的話,那么素質教育的落實就無法忽視學校的藝術教育。這不僅因為在信息社會里我們需要更精致的審美眼光和更強的接受能力,而且也因為未來人類社會生活品質的提高將有賴于人們的整體素質的提高。充分實現其功能和價值的藝術教育,將體現素質教育的價值意義,把人們從眼前的、局部的利益中解放出來,而把目光放向未來,投向世界,使受教育者成為跨世紀的全面發展的人才,只有這種全面發展的人才才能從容地面對世界和未來的挑戰。

綜述至此,實施科教興國,不斷轉變更新教育思想觀念,培養適應社會、適應時展需要的人才,應當成為教育教學戰線追求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