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欣賞教學方法研究論文
時間:2022-05-31 05:57:00
導語:美術欣賞教學方法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學生的經驗、認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有不少學生根本不懂得如何鑒賞美術作品,他們只是習慣于傳統的課本學習,學到的只是一些花拳繡腿式的欣賞套路而已,更談不上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欣賞能力。因此在初中美術欣賞教學中,如何將一些專業性很強且有一定教學難度的藝術知識變得易懂好學,使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提高,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一直是我努力探索的問題,在平時教學實踐中有很多常用的方法,如講授法、分析法、討論法、練習法等等,經過筆者多年的教學探索實踐認為:運用作品比較的方法,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方法。
一、美術作品與生活比較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任何美術作品都基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并用藝術化的方式表現生活、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質量。如在講授“自然與藝術----中國山水畫”的欣賞教學時可以選擇一些內容相同的反映自然物象的圖片和美術作品,讓學生進行直觀的比較。如將李可染的《漓江圖》和反映漓江自然景觀的圖片進行比較,引導學生發現身邊的美術,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美術經驗相聯系,將自己對某些生活和自然現象的感受、體驗與畫家對它們的表達聯系起來,嘗試用自己喜愛的美術方式表達出自己的體驗和感受,這樣學生就能很快找出藝術作品與自然生活的區別,明白藝術形象來源于生活,但比生活更集中、更典型。因此,與現實生活比較是最基本的比較方法。
二、東西方美術作品的比較
在進行中西繪畫欣賞教學時,如果不很好地聯系作品進行比較分析,學生往往產生認識模糊。為此,在教學中我選擇一些中西方畫家題材內容類似的作品讓學生進行比較分析,如將中國畫家的人物肖像與西方畫家的肖像畫,將中國的山水畫作品與西方畫家的風景畫作比較區別。至于中西人物畫技法的欣賞教學時,我選擇了古代的《仕女圖》和西方的肖像畫哈爾斯的《吉普賽婦女》讓學生比較,引導學生結合中西方的文化底蘊和時代背景進行深層次的比較,一般通過具體作品的比較,學生自己討論,加上老師的歸納,就加深了學生對中西方繪畫基本藝術特征的認識。
三、同一時代、同一題材的作品比較
在美術作品中有不少作品是同一題材并處于同一時代的,但表現手法不同,對此可注重了解這一時期繪畫的主要特點以及代表人物的藝術風格。如中國古代人物畫的欣賞教學時,采用多種不同技法作品作比較欣賞,能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我國傳統繪畫技法的多樣性。如把潘天壽的《映日》和齊白石的《荷塘》作比較,很容易看出《映日》中線條強勁并以濃重的墨色與紅花相映襯,表現出“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意蘊?!逗商痢肥巧钋锞吧嬛泻晒R杂辛Φ木€條組合交錯,產生豐富的變化,無序中有序。學生從中強烈感受到了中國傳統繪畫的多樣性、生動性,以及一種韻律美,更能激發起學生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情感。
四、不同時代、同一題材的作品比較
藝術是人類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創造性表現,任何藝術表現形式都包含著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常言道:“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蓖活}材的不同美術作品必然見智見仁,所表達的想法及表現的情感當然也不一樣。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人不可能趟過同一道河流。相同的腳步,足跡有深淺輕重,藝術不可重復。如西方繪畫對希臘神話中一些人物的表現,例“圣母”就有不同的表現作品,將這些作品讓學生進行比較,學生們領略了各個時期人們對于美的不同理解和認識,可以說,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歲月如何流逝,人們從未停止過對美的追求。通過作品的比較,學生們認為不同的時代,美的標準也不同,不具備時代精神的美必然為時代所淘汰。
通過教學實踐,筆者感到:在美術欣賞教學的課堂上,運用作品比較的方法,是一種很方便很實用的欣賞教學方法,它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學生能直觀地、多角度地對不同的作品作比較分析,使深奧的理論形象化,便于學生認識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并能產生深刻印象,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要使這種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還應該注意精心選擇作品,適時進行啟發、引導,講究科學性、典型性和藝術性。運用作品比較的方法,有利于釋疑解難,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使欣賞課學習不再是被動、無聊的事情,相反成為一種主動、快樂的事情,有利于學生對藝術作品審美欣賞能力的提高。就藝術課程的實施、課堂教學的更新,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創新。
- 上一篇:糧食局機關作風建設實施意見(市)
- 下一篇:信息中心作風建設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