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課外教育激勵機制的建立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13 10:10:00

導語:醫學生課外教育激勵機制的建立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學生課外教育激勵機制的建立研究論文

論文摘要】課外活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式,是高校人才培養的有效手段和不可或缺的途徑。本文在對醫學生課外教育活動的特點、內涵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構建醫學生參與課外活動長效機制的對策及建議。

【論文關鍵詞】課外教育活動激勵機制醫學生

豐富多彩的課外教育活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式,在延伸課堂教學、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引導學生適應社會、促進學生成才就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新形勢下有效凝聚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織方式之一。課外活動作為高校校園文化和隱性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人才培養的有效手段,是實現高校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途徑。然而,就大部分高校的課外活動來看由于某些原因,開展的活動并未達到預期效果,分析成因,主要還是未建立起課外教育活動的激勵機制。

一、醫學生課外教育活動的內涵及作用

課堂教育是指在專業培養計劃和教育計劃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開展學科知識學習、基本技能培訓而進行的教學活動。主要讓學生掌握陳述知識和思維的方法,強調知識結構的系統性和連續性。而課外教育活動指在規定的必修課和選修課之外,由大學生自愿選擇參加的各種教育活動的總稱。它將課內教育平臺(包括基礎理論和實踐教學等)進行拓展和延伸,它不受教學計劃限制,靈活、多樣,學生可自愿選擇參加,在內容的選擇上是以學生的學習興趣、文化生活、社會生活、跨學科的綜合知識為基礎,主要讓學生掌握程序性知識,強調學科間的聯系、知識綜合運用及綜合能力的培養,注重參與意識、個性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

在學習型社會和倡導終身教育的背景下.當前大學生的學習已呈現學習目標全面化、學習內容豐富化、學習途徑多元化、學習方式多樣化、學習取向精神化即簡稱“六化”的趨向。然而.單靠傳統的“教師—課堂—課本”的“千人一面”的既統一又單一的培養模式,已不能滿足學生變化和膨脹的學習需要;另外,單靠傳統的“學校一教室一教本”的學習場所設置也已不能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相較于其它專業而言。臨床實踐是醫學專業的一大特點。實踐能力的培養絕非朝夕之功,需長期積累方能逐漸形成。而課堂教學有限的容量、單一的模式已不能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課外教育活動的靈活性、豐富性能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例如寧養義工服務、暑期三下鄉、未來學術之星等有益的課外活動皆能讓醫學生們早接觸臨床、早接觸社會實踐、早接觸社會,對于提升醫學生實踐能力、動手能力,豐富社會經驗,提高綜合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醫學生課外教育活動存在的問題

1、形式單一,有娛樂化傾向

大學生課外教育活動的類型應是豐富多樣的。包括科技型、文體型、學習型、實踐型等等。但近年來,高校在組織各類課外活動時,常?;煜顒宇愋突蚴遣荒芎芎玫匕芽仄溟g的實質性界限,造成管理模式單一,學生參與模式簡單,活動設計單調。課外教育活動漸有娛樂化趨向,突出表現為以文體型活動為主,學習科技型活動為輔。諸如模特比賽、十大歌手賽等文娛活動已然成為了校園活動的主流。再加上參與者和組織者自身水平的不足.舉辦的活動不能體現時代性和創造性。

缺乏應有的特色,導致活動的層次和質量不高。長此以往,這些活動演變成一種低水平的重復,學生參與面狹窄,來來去去看到的只是幾張熟面孔.課外活動演變為少部分活躍學生的樂園,還背負占用學生學習時間之名,而其最重要的延伸課堂教育的功能則未能體現。

2、缺乏教師的指導

教育的目的在于挖掘出教育對象的潛能.但目前仍有許多學生參加課外教育活動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心理和認知準備不足導致盲目選擇活動。致使無法通過活動使人得到更一步的發展。這就需要教師對不同個性心理特征、不同認知發展水平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正確指導工作,鼓勵學生發揚個性進行自主的學習,當學生遇到問題時要給予及時幫助,使學生在課外教育活動中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公務員之家

此外??蒲袑W習類的課外活動未取得實效,未能服務于教學的一大要因是缺乏專業教師的指導,原因有三方面。其一:教師對課外活動的認識出現偏差,他們普遍把課外活動等同于文娛活動,認為其與課堂教學無直接關系.而課外活動對專業學習也未能起到促進作用,甚至兩者在時間上相互沖突:其二:在教學一線的教師承擔了繁重的臨床和教學任務,時間與精力有限,再加上學校未出臺合理的教師參與課外活動的評價激勵機制,無法調動教師的參與熱情;其三:在教師們的固有觀念里課外教育活動理應由學工團委等部門負責組織實施。但醫學是專業性很強的一門科學,相較于專業課教師而言。學工、團委教師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在指導諸科技活動等學習型課外教育活動時難免力不從心。因此,筆者認為高校課外教育活動要取得實效應建設一支以專業教師、學工團委等思政教師、教務處教學管理者為主體的課外教育活動指導隊伍。

3、管理制度仍待完善

高校的課外活動還存在著管理不完善的問題?;顒娱_展有較大的隨意性,活動前沒有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是制度落實不完善;在活動中又沒有行之有效的管理體制和相應的評價激勵措施。其中,最關鍵的一點是評價及激勵制度的不完善。對開展的活動沒有科學的評價,導致活動良莠不齊,沒有評價和總結就沒有提高;師生參與課外活動積極與否、取得效果如何皆沒有科學的反饋與評價,不利與調動師生參與的熱情。要想真正提高師生參與課外活動的積極性。必須要使他們具有良好的參與動機,動機是激發個體朝著一定目標活動,并維持這種活動的一種內在的心理活動和內部動力。動機的形成有兩個基本條件:第一有一種內驅力、即推動個體為恢復機體內部平衡的內部心理狀態;第二外界提供一定的對象即誘因使內部狀態有一定的指向動機形成,心理分析告訴我們,通過獎勵及評價進行適當的外部刺激能增強師生參與課外活動的自我提高內驅力,提高參與的興趣和主動性。

三、醫學生參與課外活動長效激勵機制的建立

1、激勵機制在醫學生課外活動中的作用

如前所述。之所以課外活動在“育人工程”中的作用未能充分體現,關鍵是在針對激勵大學生參與方面所包涵的諸如活動的開展環境、活動的領導者、活動績效評價、參與活動的學生個體等方面缺乏相應的管理及激勵機制?!凹顧C制”是指在組織系統中,激勵主體系統運用多種激勵手段并使之規范化和相對固定化,與激勵客體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結構、方式、關系及演變規律的總和。正確把握激勵主客體的辨證關系,不斷激發大學生的積極性和課外活動的創新性。建立和完善好相應的激勵機制,不但可以大大提高課外活動開展的績效,還對高校教育質量、人才培養、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2、建立大學生參與課外教育活動的激勵機制

(1)管理制度的完善,提供專業化指導服務

近年來,高校課外活動可謂花樣百出,類型繁多,但往往是熱鬧過后未能達到預設的目的,實效欠佳。因此應加強管理,要加強管理,制度必須先行,可在校團委下設立專門的課外活動管理處,成立大學生課外活動指導委員會.遵從黨的領導,上對團委負責,下對大學生負責,直接針對大學生各種具體的課外活動提供專業化的指導和服務。大學生課外活動指導委員會的成立將規范課外教育活動的管理。它是學校開展。課外教育活動的評價與監督機構,主要負責開展教育觀念討論、修訂管理制度、進行質量監控等,保證課外教育活動的正常運作與發展;它明確各課外教育活動的目的、要求及實施標準、評價方式等進行質量監控,指導學校教師及學生開展課外教育活動,同時加強學生課外教育的規定及各項教育活動項目實施細則,建立科學合理的課外教育管理制度,為經常性開展課外教育活動提供指導,通過不斷成熟,不斷完善的制度規范課外教育活動的管理,減少活動的隨意性,讓活動目標導向更明確。針對醫學生課業負擔較重的特點,課外活動應圍繞專業學習走精品發展之路。通過合理科學的評價方式.嚴格把控不同類型課外活動的比例,把受學生歡迎、活動成效好的活動確立為品牌與特色,繼續做大做強。

(2)師生參與課外活動評價機制的確立

建立科學的師生參與課外活動的評價體系。評價是一種認識與反映的過程,即依據一定的標準,主體對客體進行價值判斷,評價有著導向、展示及激勵功能,只有科學合理的評價才能激發師生參與的熱情。就學生而言,應綜合考慮其參與課外活動的積極程度、獲獎情況等方面構建評價指標體系.而教師方面則應綜合考慮教師指導科技活動、組織學生申報課題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評價體系建立起來后應進一步確定評價機制,即確定由誰來評,如何評的問題??沙闪⒄n外學習成果鑒定委員會,由校領導和課外教育活動的實施部門負責人和專家組成,它是學校開展課外教育活動的評價與監督機構主要負責開展教育觀念討論、修訂管理制度、進行質量監控等,明確培養目標和工作思路,改進活動,開展質量評價,同時對學生的課外教育成果進行終審鑒定。在評價方式上采用綜合評價機制,即學生自我評價、社會評價、專家評價與學校評價相結合方式進行深入和全面的分析.評價的標準不以學生的課外教育活動結果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而是結合個體認知與能力等多方面對學生作出全面細致的分析。注重活動過程輕活動結果,從而減輕學生參加課外教育活動的壓力.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達到最佳動機水平。

(3)建立和完善科學的活動績效激勵機制

評價機制確立后,還必須建立相應的活動績效激勵機制,通過獎勵與評價進行適當的外部刺激能增強內驅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要有合理的獎懲機制,做到獎懲有章可循,實事求是,公平合理,這樣獎懲激勵才能達到預期效果??煽紤]將課外教育活動納入學籍管理范圍。并以激勵的方式給予一定獎勵。如高校應把課外教育活動列入綜合測評,獎助學金的評定應以綜合測評掛鉤;還可制定相關制度,明確規定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成果經成果鑒定委員會認定后可可獲取獎勵學分;高校還可將學生課外教育活動成果經有關部門和專家評定后,根據性質分別充抵專業選修課和公共選修課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