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鄉村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和培養
時間:2022-05-06 05:15:00
導語:小議鄉村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和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我們要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就要善于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形成廣泛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學業成績的大面積提高
[關鍵詞]:激發培養動機熱情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導向和強化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因,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變量。現階段,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有一部分農村學生到學校讀書漫無目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糊糊涂涂地打發時光,學習上松松垮垮,敷衍應付,毫無上進心,細究原因就是缺乏明確長遠的學習動機。因此,加強學生學習動機的教育和培養,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去學習是十分必要的。那么作為一個班主任應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呢?通過學習和實踐,我認為要采取以下幾方面的措施來進行:
一、讓學生樹立理想,把握學習目標
目標如航燈,有了明確的目標,學生就會在學習中產生巨大的力量,奮勇當先,永不畏縮。我們從確立學生的學習目標入手,通過主題班會課、故事活動課等途徑介紹名人偉人成長事跡,使學生明白,杰出人物之所以能夠做出巨大貢獻,除了機遇之外,崇高的追求目標和百折不撓的頑強精神,是他們成功的關鍵,激發學生以他們的先進事跡鞭策自己,自覺樹立遠大理想和抱負,追求崇高的奮斗目標。在今年上半年中考前夕,很多學生憂心忡忡,生怕自己考不上高中,針對這種情況,我進行一次題為“把握命運、前途光明”的主題班會。班會課上,我引導學生朗讀名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苯又?0位同學先后上臺講了:司馬遷發憤撰《史記》;聞雞起舞;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等十個小故事,從這些名人身上同學們深受教育和啟迪,明確了“欲成才需先立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從而產生極大的學習熱情。
二、闡述知識的意義和價值,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
求知欲是對知識的熱烈探求,是學生的好奇心和內在學習興趣的集中反映。強烈的求知欲是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的重要表現。一般來說,每一個學生都有求知欲。求知欲的基礎是對知識的熱愛,是對知識的意義與價值的深刻理解,因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闡述知識的意義與價值,這是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培養學生良好學習動機的有效途徑之一。更為重要的是教師要向學生闡述知識在建設精神文明方面的意義與價值。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一方面可強調、突出知識在豐富人們精神生活方面的職能,同時也要告訴學生現代社會日趨復雜,現代科技和現代生產工藝日趨結合,這就要求勞動者具有比較廣博的知識、全面的才能。
三、幫助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引導和幫助學生在學習上成功,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愉快情緒體驗,從而可以培養、鞏固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那么在實踐中我們該如何去做呢?
首先,要對學生多作肯定的評價。對學生來說,沒有比能得到老師的夸獎更能鼓舞人心的了。在我的調查中很多學生都提到了這一點。他們說:“受到老師的表揚,心里特別暢快,學習勁頭就特別足?!边@說明了表揚和鼓勵的作用。但是我們在評價學生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評價要及時。這樣,評價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使評價對學生產生清晰而深刻的印象。第二,評價要恰如其分,這樣才能使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產生權威感和信任感。否則,評價不僅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反而可能走向反面。第三,評價要具體化。教師應盡量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應當首先指出其優點,然后再指出其不足之處,并勉勵其改之。這樣才能使學生有進一步學好的信心,同時產生努力改正不足的愿望。第四,評價要多樣化。因為每個學生的優點都不可能一樣,他們的進步大小也不可能一樣,所以,在評價時應力求避免用單一的、呆板的評語,而應當使用各種生動而貼切的語言來評價學生,使他們感到自己具備很多長處,有不少進步,使他們確信他們還能做得更好。
其次,幫助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的方法是教育教學材料難易要適當,不能過難,也不能過易。“跳起來摘的果子比撿起來的好吃”,為使每個學生都能跳起來摘果子,就得準備各種各樣的“果子”。這樣可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摘果子”成功的滿足感和“吃果子”的喜悅感。
再次,幫助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的方法是因材施教。要做到這點必須懂得區別對待的原則。首先要對每個學生的性格,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成績等做到心中有數,并對他們提出相應的學習要求。一般說來,對學習好的學生應該“苛刻”一點,對他們要“嚴要求,高標準”,但是不能缺乏鼓勵,要鼓勵他們冒尖,好上加好。對學習中等的學生應該鼓勵和敦促兼而有之。對于學習差的學生要有特別的耐心和指導。一方面,他們往往自卑感較強,所以要特別關心他們,要照顧好他們的情緒。比如,課堂上要有機會讓學習差的學生回答問題,而且問題不宜太難。這樣他們就容易答對,從而獲得成功后的愉快情緒體驗,產生學習積極性。如果對老師的問題答不上來,就不要強迫他回答,可以讓他先坐下思考一會再回答,或回答另一個力所能及的問題。這樣做,一方面,能幫助他理解問題,并加深他對問題的印象,另一方面,不至于傷害他的自尊心,影響他的積極性。總之,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不僅要有方法,而且更主要的是,要有一顆愛心。
四、適當地組織競賽,激發學生的外在動機
好勝心強、不甘落后是青少年兒童共同的心理特征,競賽正是利用了青少年這一心理特征而成為激發學生外在動機形成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組織得好的競賽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有助于培養他們積極進取、勇于登攀等好的思想品德;不僅能夠有效地形成學生的外在動機,而且能夠作為一種鼓勵進取、反對懈怠的誘因去調動學生尚處于萌芽狀態的各種內在的學習動機,并使之活躍和強烈起來。
但是,競賽只能是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的一種輔助性的手段,不能夸大它的作用。由于每個學生的知識基礎不同,智力水平不同等,競賽的指標不易做到恰當,因而不能企圖通過頻繁的不斷競賽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謀求教學質量的提高。對于競賽的作用和意義,既不能低估,也不能夸大,關鍵在于如何適當而又妥善地組織競賽。
怎樣有效地發揮競賽在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中的作用呢?
第一,加強思想教育,端正學生對競賽的認識。要教育學生克服單純的“競爭”心理,使競賽成為激勵學生集體責任感的一種手段。競賽后要針對不同類型結果的學生進行集體的和個別的教育,以使學生正確的動機得以強化,錯誤的動機得以及時糾正。
第二,競賽的類型和方式要多樣,次數要適量。類型可以有文化的,文藝的,體育的,勞動的等;方式可以是書面的、口頭的或活動性的等。次數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不能過多。要通盤考慮,讓每一個學生盡可能都有在競賽中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都有取勝的可能。
第三,競賽應體現鼓勵進步和團結互助,要把比學趕幫的良好學風納入到競賽之中。不僅先進更先進、后進變先進的應受到鼓勵,那些有了進步的后進者也都應得到表彰。
我非常欣賞這樣一句話:老師可以否定學生的現在,但絕不可否定他的未來。
在大講特講素質教育的今天,要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我們要重視智力因素的培養,更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所有學生深信: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
參考文獻:
1、《今天,我們怎樣做班主任》齊學紅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給班主任的100條建議〉〉孫玉潔開明出版社
3、《初中生心理輔導》孫義農浙江大學出版社
- 上一篇:小議在教育教學中老師應善于傾聽
- 下一篇:學校教育罰的應用